中医养生
更新时间:2024-04-27 22:02:43

(一)中医养生 中医教你如何判断体质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如何判断体质类型呢?中医将其分类,给出大家一些判断体质的小建议,同时提出一些食疗进补调理方法,下面看看中医教你如何判断体质并调理吧。

  判断体质的11个小TIPS

  1、正常体质

  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2、阳虚体质

  属虚寒体质。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

  3、阴虚体质

  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

  4、阴寒体质

  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

  5、阳热体质

  属实热类型。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怕热,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

  6、血虚体质

  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弱。宜补气生血。用当归、熟地、龙眼肉。

  7、气虚体质

  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

  8、气郁体质

  神情郁闷,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善太息、嗳气呃逆,咽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痛经。易患郁症,脏躁,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症。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应调节心态,宜服行气之品,如玫瑰花,佛手,萝卜等顺气之品。不宜进补。

  9、瘀血体质

  面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肤甲错,或生症瘕,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体黯紫有瘀点,脉细涩或脉率不齐。易患出血,症瘕,中风,胸痹(冠心病)等病。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10、湿热体质

  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重困倦懈怠,大便粘滞不爽,男阴囊潮湿,女黄带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易患痤疮,黄疸,淋症,火热等病。对气温偏高,湿热交蒸气候难适应。食疗同痰湿体质,忌辛辣刺激食品。

  11、痰湿体质

  体胖腹大,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闷脘痞,身重发沉,困倦,喜食肥甘粘腻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齿痕,苔白腻,脉濡滑。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风(脑血管意外),胸痹等病。对湿环境及梅雨季节的适应能力差。宜祛湿化痰。宜服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叶、荷梗等。

(二)把中医融入到老人的生活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把中医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编推荐:药膳养生原理概述)

  诗词书画 导引吐纳

  这些老中医药专家都喜诗词书画,有些还是书画大家,如肖龙友、程莘农等。徜徉在诗词书画的美妙境界之中,物我两忘,人焉得不长寿?美的境界悦心、令人乐而忘忧,心结一开,心生欢喜,则百脉皆通。且中国书画创作时须气沉丹田、气定神安方可。人之气若常沉丹田,自然坎离交媾、水火既济、延年益寿,这一点先贤多有论述。

  这些老中医药专家们对导引吐纳之术都有研究,董德懋、阎润茗、路志正等也深谙导引吐纳之术并久久坚持,也有人认为散步最好,如朱仁康。其实道理相通,导引、吐纳、散步,都有放松心情,调整呼吸,使呼吸深长均匀、让人气定神安、物我两忘、气沉丹田之效,只是有“有为”、“无为”的区别罢了。

  慎药损谷 顾护脾胃

  这些中医专家本人都是中医大家,对于方药烂熟于胸,他们用药却慎之又慎,他们深知是药三分毒,食之不效,导引不效,方命之药。

  他们在诊疗和日常养生中都极其注重顾护脾胃之气。肖龙友曾说:“得谷者昌,若致土败,虽卢扁复生,亦难为力矣。” 董德懋曾创立了“调理脾胃十法”。

  朱仁康幼年时脾胃薄弱,常患痰饮病,后来却寿享92岁,这全得益于他日常饮食中顾护脾胃之气。他饮食清淡,不喜辛辣之品。中年之后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每餐二两(100克),不多吃多喝,所以渐脱离胃病。蒲辅周亦曾脾胃不壮,在日常生活中用损谷养胃气的办法养护,他说:“在胃气不强的情况下,损谷是保胃气的最好方法,而节食则是损谷的最好办法。适当减少食量,使胃气运转游刃有余,方能以通为用。”故他每日进食不过三两(150克)。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又为气机之枢,对于一身气机的和畅至关重要。善养生者最重视养护脾胃之气,常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顾护中焦脾胃之气,则身可健、寿可延;久病、重病之人调好脾胃之气则生机可存,病可愈。

  康易健康网温馨提示:

  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前列腺炎

  中医电针治疗雀斑

  中医内治法治疗肛瘘

(三)中医减肥七方法

  中医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不兼血瘀、气滞者。

  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错杂。临床应抓住重点,审证求因,精心遣药,方能取得满意疗效。以下介绍中医减肥的七种方法。

  化湿法:用于因脾运不健,聚湿而为肥胖。症见满、苔腻、脉沉细。代表方如泽泻汤、二术茯苓汤、防已黄芪汤等。

  祛痰法:用于痰浊肥胖。症见气虚胸闷、嗜睡懒动、苔白腻、舌胖、脉滑。轻者用二陈汤、平陈汤、三子养亲汤,重者用控涎丹、导痰汤等。

  利水法:有微逐与推逐之分。症见肥胖浮肿、水尿、腹胀、脉细沉。微逐用五皮饮、小分清饮,推逐用舟车丸、十枣汤之类。

  通腑法:以轻泄为主。多用于嗜食肥甘厚味导致的肥胖。症见大腹便便、动则喘息、苔黄厚、脉实。选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或单味大黄片。

  消导法:用于食欲无进型肥胖。症见肥胖懒动、腹满积食、苔白。一般消肉积用山楂,消面积用神曲,消食积用麦芽。

  疏肝利胆法:用于胖肥兼肝郁气滞或血瘀者。症见肥胖兼有胁痛、急躁、眩晕、倦怠、腹胀、舌苔黄、脉弦。常选温胆汤、疏肝饮、消胀散、逍遥散等。

  健脾法:肥胖以健脾补胃为正治法。症见脾虚气弱、胃纳减少、体倦无力、苔白质淡、脉细弱无力。常用方如参术白术散、异功散、枳木丸、五苓散等。

上一篇:如何正确饮用减肥茶及减肥餐

下一篇:脸上长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