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4-04-27 23:59:14

(1)上火怎么办 夏季上火中医有啥好办法

  现在正是夏天了,我们会发现天气开始热起来了,而且上火现象也变得非常的严重,如果这个时候不降火的话,不是出现嘴里面长泡,就是牙疼等。那么上火怎么办呢?中医是如何降火的呢,哪些穴位能够去火呢,来看看吧。

  最近常听到一些人说,自己容易上火,动不动就这痛那痛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控制的呢,有的人还说,这几天总是上火,就算吃了清火剂还说没有效果。

  其实,上火纯粹是民间的说法,大体上与中医也有关系。如果说,你要认真地翻遍中医药辞典,寻找上火条目,可能会失望,如果再认真到《辞海》《辞源》上寻找,旧的肯定无法发现。

  上火,民间怎样理解

  大致归纳有这几种情形:一是心里烦、睡不着,是上火;二是脾气大、易发火(怒),是上火;三是嘴巴干、咽喉痛,是上火;四是口腔溃疡、舌尖糜烂,是上火;五是口苦、口臭、牙龈肿痛,是上火;六是咽燥、喉痒,是上火;七是心窝里有烧灼感,是上火;八是脸上长痘痘、身上长疖子,是上火;九是脸发红,有一阵阵烘热感,是上火;十是大便干结不通,是上火;十一是喝白酒后全身躁热,是上火等。

  尽管对火热症状的感觉,是一种表面现象,但符合情理。虽然,许多对于上火的治疗,认识一致的就是选用清热泻火解毒的中药,如口服金银花、番泻叶、苦丁茶、牛黄解毒片等,甚至细菌感染发炎后,使用抗菌消炎药。

  上火,为啥用了清火法却无效

  往往很多事情,上火的时候用了清火的方法但是还是没有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这是叫许多人大为不疑惑的问题,也是最多就诊或咨询的问题。

  中医上,对火及其致病机理的认识,是有一套完整的学说。正由于人们对上火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直觉上,采取的治疗手段,也往往就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法,想有良效自然就不容易了。

  中医认为,火是五行之一,代表着五种基本物质的一种,与其他木、土、金、水四种物质共同运行不息,演绎着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

  火曰炎上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的抽象特点。在病因学说中,火为外感六淫之一,常与热、温并称,均为阳盛所生,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火为热之极,温为热之渐。在病机学说中,火则是从内而生,成为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的各种病理变化。内生之火,又称内火或内热,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郁滞,或由于病邪的郁结,产生火热内扰,导致人体阴阳失于平衡、脏腑功能发生紊乱,某些功能相对处于亢奋的病理状态。

  上火,要区分内火或外火

  要认识上火的话,我们首先先要知道自己上的是内火还是外火。

  外火就是六淫外邪中的火热之邪,如在长夏(高温季节)从外界感染了因太阳光烤晒的暑气,引起身体的发热等症状。一般地说,从外界感染的上火比较容易治疗。从内而生的上火,其发病机理复杂、症状杂乱、证型较多,治疗上就较为困难。如症见咽喉干燥、口腔溃疡的上火,除外感热邪可引发外,更多的是内火所致,而且有多种不同的性质,如肺阴不足,阴虚火旺;或肝气郁结,肝火上扰等。病根不同,治法当然各异。

  上火,按部位区分上中下

  中医常常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的火热症状,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的火热症状,叫下焦火。

  内火,要辨别实火或虚火

  内火大致可分为虚、实两类。实火多源于阳气有余,或邪郁化火等,其病势较急,病程较短,临床多见高热,面赤,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口舌糜烂生疮等。虚火多源于精亏血少,阴虚阳亢,虚火上炎,其病势较缓,病程较长,临床多见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失眠,口干咽燥,眩晕等。至于治疗,原则是实火宜泻,虚火宜补。

  辨别内火中的实火与虚火,不能简单化,在临床上具体到某一个人,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比如有的人也许饮食不消化,造成积滞,郁而化火,但其身体素来虚弱,这就是虚实夹杂的一种情况;反过来,有的人也许几天未休息好,过度疲劳,阴虚火旺,但他身体素来强壮,这也是虚实夹杂。这时治疗就要补泻兼施了。

  上火,按五脏辨别虚实

  中医常常按脏腑开窍,如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脏腑内在情况,还将火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

  细分类为治疗提供依据。治疗上火关键注意: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辨别五脏火虚实食闻法

  心火

  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妇女在夏天情绪极不稳定,特别是更年期的妇女,如突受情绪刺激,则会烦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

  主要是由于心肾阴阳失调而导致心火亢盛,从而出现失眠多梦,胸中烦热,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疮,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红,脉数。

  治疗上,应给予中药对证滋阴降火,如枣仁安神丸,二至丸等。

  饮食上,应多食酸枣、红枣、百合或者干净的动物胎盘等养心肾之品。

  实火食疗方

  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好),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肺火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孩子在夏天,最容易肺上火。一般来说,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烦躁易怒,大便干,手足心热,喜食冷饮,食欲较差,睡觉时盖不住被子,喜欢俯卧而睡,口唇发红,舌质红,舌苔少,脉细而且快。

  对于火大的孩子,应及时给予中药对证治疗。如孩子属肺热郁闭可给予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汤,阴虚肺热可给予养阴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饮,湿热泻给予葛根芩连汤等。

  同时,夏天应该注意给孩子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及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品。

  食疗方:用猪肝一副,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胃火

  虚火症状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症状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中年人,在单位里是骨干,家庭里是顶梁柱,往往压力大而伤肝化火,火邪及胃,易发胃火。

  如何判定中年人夏天胃火呢?

  一般表现为胸胁胀满,善叹息,口苦咽干,多食善饥,口渴喜冷饮,伴有面红目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畏热汗出,头晕目眩,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弦数有力。

  治疗上,应给予中药对证清肝泻胃,如龙胆泻肝汤、清胃散,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

  实火食疗方

  取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肝火

  表现为面红目赤、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口干咽疼、两肋胀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一般来说,青壮年夏天肝火较旺盛。症状常伴有性急易怒,心烦易怒,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这种肝火旺盛的小伙子,不仅要给予中药对证治疗,如口服龙胆泻肝软胶囊、杞菊地黄丸等,而且应嘱其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温微辛食物,以养肝健脾和胃,抗御外邪对人体的侵袭。还应禁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的食物,不吃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

  食疗方,用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0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煮,食梨块。

  肾火

  夏天阳气旺盛,肾实火,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肾虚火,往往是老年人肾阴亏虚,出现腰膝酸软,心烦,心悸汗出,失眠,入睡困难,兼有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或仅舌尖红,少苔,脉细数。

  对证治疗,给予滋阴降火中药,如知柏地黄丸等,饮食上应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面团等,多吃清淡滋补阴液之品,如龟板胶、六味地黄口服液等,多食富含维生素B族、C族及富含铁等食物,如动物肝、蛋黄、西红柿、胡萝卜、红薯、橘子等。

  食疗方:将猪腰子两只,枸杞子、山茱萸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

  提示

  因此,对于上火,切不可不管内火外火、虚火实火,统统投以清泻降火之剂。对于养生者来说,学一点中医知识,对照自己的体质情况,摸索一些保养规律,遇上上火之类的小毛小病,自己稍加调摄也未尝不可。

  建议,若是上火了,或怀疑自己患了上火病,最好去看中医,这样来得有效可靠。

  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实火者忌食物品

  胡椒、肉桂、丁香、无论是因实火,还是虚火尿血者,概不宜食用丁香之类五香粉。

  人参性温热,味甘苦,为补气强壮之物。但有助热上火、耗阴动血之弊。

  白酒、辣椒、花椒、大蒜、生姜、洋葱、茴香、鹅肉、公鸡、狗肉、羊肉、各种海鱼、虾子、蟹、芫荽、香椿头、芥末、荔枝、龙眼肉、川芎等。

  有些人夏季常常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或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及舌尖糜烂疼痛等上火症状。注意夏季上火以食疗祛之,常可收到独特疗效。

  三大去火穴位

  中医点穴按摩能有效降火,减轻症状。在此,小编为您介绍三大去火穴位。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结语:原来上火,也是有内火和外火区分的啊,是不是你不知道呢?如果想要去火的话,我们首先先要自己上的是内火还是外火哦。去火的方法有很多,穴位按摩也是其中之一,看完之后你知道哪些穴位能去火了吧。

(2)经期嗜睡是病态 中医四妙招巧应对

  经期嗜睡是很多女性的习惯,中医专家介绍说平时若是注意纠正是可以缓解的,下面就是中医专家给出的四个应对妙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经期困倦嗜睡的妇女,平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打球、打太极拳等,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锻炼方式,长期坚持。在饮食上要少吃甜腻与高脂肪的食品。夏天可适量多吃一点西瓜,冬天可多吃一点甜萝卜,平时也可用赤小豆、薏米仁煮粥喝。一般说来,有经行嗜睡的妇女,只要在生活上注意,并按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都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主要从以下4方面调理:

  1.加强体质锻炼。

  如:慢走、太极拳,使血液顺畅,人体阳气充盛,利于辅助嗜睡治疗。

  2.把握睡眠规律。

  最好10时左右就寝,不要过度劳累,以防损伤脾阳,阳气衰惫致使嗜睡。

  3.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多喝山药粥、薏米粥等,禁辛辣、生冷、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及冷冻饮品。山药粥做法:取生山药50克,白米50克;将山药切成薄片,加入白米和水适量同煮成粥,早晚食用,有健脾胃之效,治脾气不足之嗜睡最佳。

  4.简单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对于白天精神不振、困倦嗜睡效果佳。

  (1)风池、风府:用指揉法,手法宜平衡,不需过强刺激,以轻轻气感为好,具醒脑开窍作用。风池:颅骨与脊椎交接点的凹陷处;风府:后发髻正中直上1英寸。

  (2)足三里、三阴交:手法同上,强度可稍大,具健脾除湿作用。足三里:膝盖外侧下方1根手指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踝尖上3英寸。

(3)中医按摩治疗感冒效果好 但按摩需注意正确方法

  名医好药网提示:感冒是一种一年四季中都非常常见的疾病症状,虽然感冒并无什么大碍,但是也需进行治疗调理。中医按摩的方法可以治疗感冒,但是这必须在采用正确的按摩方法的前提下。很多人会自己进行按摩治疗感冒,但是需注意,如果用错方法,共怕得不偿失。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感冒的时候,中医按摩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缓解感冒症状,很多人自己在感冒的时候都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理,但是要注意,按摩治疗感冒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若操作不当,不仅不能治愈感冒,反倒还会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1、按摩的时候应采用怎样的力度?

  很多人以为,采用按摩的方法按得越大力,其效果就会越好,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通常按摩的时候应该是按的时候稍微有些疼痛感,以按压之后有舒适轻松感为宜。按摩的手法和力度得当才能起到刺激的作用,如果力度过大或过小都没有意义,按摩力度过大反而可能造成皮下淤血、肌肉损伤,甚至是导致骨折、内脏受损。

  2、按摩要多长时间?

  按摩治疗感冒的时候,一般进行多久呢?当然可以确定的就是不是按得越久就越好,按摩的时间应该依据身体神经的特点还有经络忍耐度进行。因为人的机体对于外界的刺激有耐受程度,如果刺激的程度过了会适得其反,会对关节、韧带、软组织等带来伤害。有时候过度按摩还会造成神经紧张或者是神经抑制,使人的活动力和抵抗力都下降。

  除了按摩的持续时间需注意,另外按摩的频率也要注意,并不是按摩的次数越多就是越好的。当人的神经在反复的刺激之下会产生疲劳,使得身体经络的调节能力降低,另外身体接受频繁的刺激,会导致敏感度下降,身体会产生耐受性,反而会影响治疗作用。通常按摩应该是每天或者是隔天进行1次,平常进行按摩保健的时候可以每个星期进行1次,或是每两到三周进行1次。

  3、脚底治疗感冒的穴位都可以按吗?

  在人的脚底上分布着很多的穴位,人的脚底上有六十多个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都和人体的主要器官有关系,比如心、胃、脾、肝、肾、眼睛、鼻子、耳朵等等。如果在按摩的时候方法力度不当,这样造成的刺激会影响到相关的身体器官,轻则引起不适,重的会影响器官健康,所以在按摩的时候还需注意。

(4)如何判断湿气 中医教你判断湿气的方法

  湿气,中医认为是万恶之邪,湿气往往是造成各种疾病的根源,即使健康的人,往往也有湿邪,那么怎么办判断自己是否有湿气呢?以下中医教大家认识湿气、判断湿气的方法。

  中医教你判断湿气的方法

  湿气——万恶之邪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中医介绍,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1)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2)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3)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4)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有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气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判断湿气的方法

  1、看大便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2、看起床的状态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5)中医传授腹部按摩养生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

  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经常巧妙地按揉腹部,还可以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这是因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无阻,促进脂肪的吸收和运走,防止人体大腹便便,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经常按揉腹部,还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心平气和,血脉流通,可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腹部按揉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肤有化脓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扩散或出血。揉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音、排气等,也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上一篇:什么是直肠粘膜内脱垂?

下一篇:女性养生:五大睡眠陷阱让熟女老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