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医之“筋缩症”
更新时间:2024-04-27 18:33:18

(一)认识中医之“筋缩症”

  在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病情顽固性的患者,依我的经验,凡患病久治不愈顽固性的患者,大多都存在“筋缩” ,也就是说其软组织及肢体关节僵硬板结了,这部分患者我们用常规治疗方法是很难快速凑效的。

  筋缩症是什么?

  “筋缩”也许有很多人不太了解,或不太注重,其实“筋缩症”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包括肌腱、肌肉、肌膜、韧带等,周身除了骨头之外的组织,大约都属于中医“筋”的范畴吧。从人体结构来说,“筋”最基本的功能应该就是伸缩了,是筋在牵引和保护关节做出各种动作。所以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等软组织疾病方面,要关注患者“筋”的正常与否是很有必要的,而在现在很多临床医师却忽略这一点。

  筋缩症的病因

  “筋”需要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才能保持伸缩力、弹性,防止老化。按此讲来,如果“筋”失去了活动的机会的话,那么“筋缩”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机械化的普及,现代人的工作多以静态为主,生活节奏加快,交通越来越方便,出门就坐车,上下楼乘电梯,回到家就在电视或电脑前一坐,缺少筋骨的锻炼,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的“筋”在缩短。

  “筋”缩短的结果就会逐渐引起肢体关节酸痛不适,许多人出现了症状去看医生,一直不见好转,或仅有部分疗效的,大多都是“筋缩”在作祟,事实上患者并不能意识到自已筋缩了,大多数的医生也并不认识“筋缩症”,甚至在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西医眼里,也多是认为腰酸背痛腿抽筋是缺钙引起的,所以要补钙,然而我在多年临床中发现,很多所谓缺钙的腰腿痛患者,听西医的话补了几年的钙,仍然腰酸背痛腿抽筋。其实,我分析发现颈肩腰腿痛的许多原因都是由筋缩引起的,不同部位的筋缩也会引起不同的疾病。如头晕、头痛、颈肩疼痛可由颈肩部的筋缩引起;胸闷、背痛、乏力可由胸背部筋缩引起;腰酸膝软、臀、下肢疼痛麻木可由腰、臀、大腿筋缩引起。

  产生筋缩的“筋”和正常的筋比起来,会出现很多问题。筋缩的“筋”从病理上看,会有纤维化,粘连,瘢痕形成,严重的还会出现萎缩;触摸筋缩的筋,会感觉紧张、僵硬、痉挛、肿胀,会摸到增厚甚至“筋疙瘩”,压痛明显;从功能上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转头受限,弯腰困难,抬腿举膝等动作大不如从前。另外,筋缩了的“筋”还会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筋脉失养,麻木抽搐等一系列病症。

  在此分析一下导致筋缩的几个主要原因:

   1、缺乏运动和锻炼;

  2、习惯趴着、躺着看书;

  3、经常窝在沙发或床上看电视;

  4、长时间伏案工作、打电脑;

  5、长期打麻将、打牌;

  6、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7、长时间开车;

  8、长时间弯着腰或蜷缩着工作;

  9、软组织及关节损伤后治疗不彻底;

  鉴于以上原因,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配合辅助锻炼,不注意调节生活方式,任由筋缩情形发展下去的话,虽然经过治疗后或许症状会暂时有所改善,但病情终究会越来越加重。所以在临床治疗中,除了我们的治疗以外,一定要患者重视相关的功能锻炼,从而达到最佳疗效。即使当患者的病情治愈之后,也还要让其经常进行抻筋的专项锻炼,如此才可保患者不易复发。

(二)中医之本在疗效,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专科、专病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然而笔者每观其专科、专病之治疗特色,多数以教科书分型分类施治,实在难以看出有特色彰显。天下一色,特色何有?中医之根在中医文化,中医之本在疗效,中医学博大精深,流派纷呈,各有特色。中医人应继承创新,不可本本主义,分型治疗之形式,难以脱离书本。中医人应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凸显中医特色,增强疗效,实为中医发展之必要。

  中医特色,乃是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施治。中医是实践医学、经验医学。许多国医大师、中医名家,对疾病的治疗,一招一式,一方一药,一言一行,无不彰显中医特色。对某一种疾病的认识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与方法,且疗效明显,这就是特色所在。对这一特色的整理提高,进一步精炼,用于临床,实乃是中医之幸,患者之福,也是中医特色的真谛。

  分型治疗,也是根据疾病具体证型而处方遣药,然而它毕竟代替不了辨证施治,绝不可将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治降低为分型论治,许多名老中医不断告诫我们,不要陷入一病固定几型,一型固定一方,一方固定几味药的套方习俗。人在发病的过程中,型是可以转化的,所以不能静止地以阶段概括全程,以局部代替整体。况且临床中,一种病究竟应分成几个型,各家见解也不一,故对分型不可机械地生搬硬套。

  分型治疗即如临床守株待兔,疗效难以提高,甚则走入治疗歧途,若一旦病情变化,超出分型范围,对于有套方习俗的医者,就会感到无型可套,无方可用,茫然不知所措,实乃非医者所为。

  分型治疗有其局限性,不可替代辨证施治。若临证中,只知分型论治,套型套方,就只能停留在片面的对号入座上,对中医学术,只能算是登堂,谈不上入室。故要把分型治疗引导到辨证施治这一中医特色的正确道路上,是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

  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对疑难杂症的辨证,都是慧眼独具,治疗不落俗套,往往药到病除,屡起沉疴。他们的精湛技术及良好疗效,绝非分型论治者可比。

  总之中医人应正确认识分型治疗,不断努力,还中医辨证施治之特色。“初由法内,所超法外”,临症遣方,可矩可行,但不失思维广泛,又能灵活辨证,因证而异。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努力创新,中医事业一定灿烂似锦。

(三)看中医之前应忌口

  舌象直接关系到寒热虚实的辨证,因此看中医前您需要注意不要做下面这些可能会影响舌象的事:

  不宜喝牛奶、豆浆等乳白色食品,喝这些东西容易使舌苔变白腻。

  不宜吃橄榄、乌梅、杨梅等深颜色食品,这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黑。

  不宜饮酒、吃辣椒或吃过热过冷的食物,酒、辣椒等属于热性,使气血运行加快,舌质变红,舌苔减少,脉搏加快。

  不宜喝咖啡、吃橘子等黄色食物,吃这些东西会令舌苔发黄。

  不宜吃花生、瓜子、核桃,因为这些含脂肪多的食品也会使舌苔白腻。

  不宜饭后就诊,饭后不但脉多洪缓,而且舌变薄,舌质变红,加上有些食物容易使舌苔变色,最好清晨就诊,不用刷牙。如果做不到,那最好在饭后1小时之后就诊。

  不宜在激烈的体力活动后立即就诊,这时就诊会影响医生切脉,掩盖疾病的其他表现。

(四)传统中医之不失人情论

  经常读黄帝内经,总是震惊地站起来,感慨叹息医祖实在太了解人了。“顾及人情”,医生太应该遵照了,可真正做到,实在是太难了。大约人情分三类:一是病人之情,二是旁人之情,三是医生之情。

  所谓病人之情,五脏各有偏离常态,喜怒等性情各有过激,阳热的病体应该用寒凉的药剂,阴寒的病体应该用温热的药剂;给耐药的病人服用轻缓的药剂没有效果,给不耐药的病人服用猛烈的药剂又有害。这是身体素质的不同。动静各有喜恶,饮食各有爱憎;对爱听吉利话的直言病情被非难,对爱抑郁的人说些宽慰话,又嫌虚伪;对不信任你的人再诚恳的忠告也难实行,对爱疑虑的人,听到坦率深切的话就会猜忌。这是心理好恶的不同。富有的人往往任性,对治病的禁忌不去遵守,尊贵的人往往自高自大,高傲放肆违背事理。这是社会地位的不同。有的对忠恳正确的言语刚刚接受,马上又被错误的说教替代了,众说纷纭,无所适从,最终还是没有结果。这是被没有主见的所害。有的最害怕出现以外,只求稳妥,结果无济于事,以失败而告终。这是被过于谨慎所害。有的处境机遇不顺,经营求索不成功,心中总在牵肠挂肚,再好的药物也难医治。这是被患得患失所害。有的性急之人患了慢性的病,时时更换医疗方法而杂乱的吃各种药物;有的慢性子的人得了急性病,延误治疗最终难以挽回。这是被脾气秉性所害。有的害怕补益,一听说需要补,心口先堵塞了;有的害怕攻逐顽疾,一听说要攻伐,神情立即涣散。这是被偏见所害。有的忌讳生病,有隐讳的病情不说,甚至故意隐瞒病情,让医生适脉说病来测试医生。根本不明白,自古以来高明的医生,没有舍去四诊之中的望、闻、问,而仅凭号脉来看病的。况且如果病人右手寸口的脉盛大,就知道患伤食了,至于哪天受伤,被那种食物所伤,怎么能够凭借号脉了解到呢?这些都是病人之情,不可不了解。

  所谓旁人之情,有的人谈论有根据的说法,而病情不一定相符;有的人发表没有根据的治法,而治病的道理,他可曾梦到过?有的人掌握着挑选医生的权力,和自己意见一致的认为对,和自己意见不一致认为错,可真对真错不会分辨;有的人根据肤浅的知识,头痛的救头,脚痛的救脚,而哪个是本,哪个是标,谁又知道?有的人身份尊贵,坚持他的说法,难以违抗,有的人关系亲近偏执的意见难以回绝。又比如推荐医生,每每关系生死。有的私交不错而推荐的,有的不见医生庸俗肤浅只看到他治病偶然见效而推荐的,有的相信医生的伶牙俐齿而推荐的,有的拿了医生的好处而推荐的,有的甚至香草臭草不能分辨狂妄放肆的加以评论,说你好,强盗可说成圣贤,说你不好,凤凰可说成猫头鹰,以至有高明医术的人,拂衣而去,使得深重危险的病人,坐以待毙。这些都是旁人之情,不可不了解。

  所谓医生之情,有的巧舌善言欺骗人,有的善于说喜兴吉利话取悦人,有的能言强辩欺骗人,有的说一些险恶的预见吓唬人。这些都是花言巧语之流。有的结交病人亲朋,有的笼络病人家仆,有的钻营以求推荐,有的没被邀请自己上门,这些都是曲意逢迎之流。有的肚子里没有学问,诡辩说是神仙传授,不识几个字,假装托词是秘密传授。这些都是欺诈之流。有的望、闻、问、切,丝毫不关心,不管药物的性味归经漫步关心的随意使用,狂妄地说别人愚笨我明智,别人生疏我熟悉。这些都是鲁莽之流。有的忌妒心极强,以排挤别人为能事,表面上关系很好,暗地里说坏话,是非颠倒,以假乱真。这些都是妒贤疾能之流。有的贪得无知,轻视人命。如果遇到危险且有难于诊断的病,好医生都难于决定,极其详细谨慎,希望能够有所转机;这类医生,贪图功劳,随便的处置,以至于使病情加重,转嫁责任,掩饰自己。这些都是但求非分所得之流。有的各执己见,意见不统一,良医的高超医技,懂得的人很少,本是高超的人,遭到的诋毁也多。一个齐人教楚人学齐国话,众楚人喧扰。这些都是肤浅之流。有的医生和病人平素相互熟悉,治病时就草率并贪图功利;有的素不相识,偶然请来诊治,病人家既然不认识医生,有病时则忽而请这位忽而请那位,医生不肯任怨,则只用一些普通的药物。或者请来许多医生会诊,相互观望;利害攸关时,彼此避嫌,只求不被埋怨,的确是高明;结果坐失良机,又是谁的过错呢?这是由于对医生的了解不真切,任用医生不专一。

  凡此种种,哪个不是人情?而人情的方方面面,还有许多难以说清。圣人以不忽略人情为告诫,想让学习医学的人好好思量认真对待,不要被坏习惯所感染。但是,必定不忽略,难免迁就,可是迁就有碍于病情,不迁就又有碍于人情,有一定不可迁就的病情,而又有不得不迁就的人情,这可怎么办呢!所以说:真正做到,实在是太难了!

上一篇:萝卜白菜

下一篇:男人冬季如何进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