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失眠疗法
更新时间:2024-04-27 21:20:18

1)中医失眠疗法 穴位按摩治疗失眠效果好

  现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压力都很大,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失眠多梦的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失眠的症状呢。其实中医按摩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失眠的中医疗法。

  穴位按摩是中医流传下来的,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中医穴位按摩讲究的事情还是很多的,一起来了解一下的。

  百会穴

  用右手拇指尖在百会穴点按,待局部产生重胀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约30秒,紧接用掌心以百会穴为轴心,均匀用力按压与旋摩约30秒。

  天门开穴法

  两拇指指腹紧贴于印堂穴,双手余指固定头部二侧。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经神庭穴推至上星穴,然后两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时交替推摩。手法由缓至速、由轻至重,反复推摩约1分钟,此时推摩局部产生热感,并向眉心集中。

  玉锤叩击法

  以指尖作锤,双手同时进行,从后向前,从左至右叩击整个头部,反复依次紧叩,不可遗漏。叩击时由腕部发力,甩力均匀,不可太重,不可太轻,以有较强的振荡感而不觉疼痛为度。约1分钟。

  十指梳理法

  以指代梳,指尖着力于头皮,双手同时进行,从前额开始呈扇状自前向后推摩。手法以揉为主,柔中带刚。此时会感到头部轻松舒适感。约1分钟。

  抚摩静息法

  用双掌分别摩头、摩面、摩颊。手法轻揉,约1分钟,再结束整个按摩疗程。

  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按摩左足心涌泉穴不少于3分钟,然后换右足心涌泉穴。

  治疗失眠按摩的穴位有哪些

  用两手中指指尖轻轻揉按太阳穴。

  用手指轻轻拍击前额处。

  用两手拇指指间揉按风池穴。

  用两手手掌大鱼际部位交替轻轻揉按中脘穴。

  接下来将两手移至下腹部,然后用手掌大鱼际轻轻揉按丹田。

  中医认为失眠“病位在心”,是心出了问题

  有些人思虑过多,忧伤过多,操劳过多,心和脾就会受到影响,从而气血虚弱,心神失养,导致失眠。心脾两虚的人,往往多梦易醒,且伴有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肾虚也是导致失眠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什么呢?五行中心属火,肾属水,水少了便控制不住火,虚火便会上扰心神,从而导致失眠。有些人房劳伤肾,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肾阴亏虚,都会引起失眠。阴虚火旺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五心烦热。什么是“五心”?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一个心口。一摸就知道。

  脾胃不和也会导致失眠

  大家知道,脾胃是身体的“食品加工厂”,负责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但脾和胃又有分工,脾气主升,食物之精华被脾输送全身,给身体提供营养;胃气主降,使食物的糟粕得以下行,排出体外。你看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粮食被它们加工处理后,加工出的食品被运送到各大超市销售,最终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副产品呢?也得处理掉啊?

  人们便把副产品通过另外一些渠道运送给饲料加工企业,让它们变成牲畜吃的“食物”。脾和胃的分工大致也是这样。脾胃不和的时候,本该被脾输送到全身的食物精华没有被输送走,滞留在身体里,本该被胃排出体外的食物的糟粕也没有被排出体外,滞留在体内,体内便湿气旺盛,湿盛则生痰,痰热上扰心神,人便会失眠。脾胃不和的人,往往胸闷、腹胀、口苦、痰多。

  肝火旺盛也会上扰心神,人心神不宁,也会失眠。肝火旺盛的人大多有烦躁易怒、便秘、尿黄等症状。

  所以,虽然是个简单的失眠,病因却有很多。治疗失眠,关键是找准病因。大家失眠的时候,可以有目的地看看自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对症治疗。

  尽可能每天能泡个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睡眠。

  失眠如何去病根

  如果是心脾两虚造成的失眠,可以增加心俞、脾俞、三阴交3个穴位;

  如果是肾阴虚造成的失眠,可以增加太溪、太冲、涌泉3个穴位;

  如果是肝火旺盛造成的失眠,可以增加行间、太冲、风池3个穴位;

  如果是脾胃不和造成的失眠,可以增加中脘、丰隆、内庭3个穴位。

  这些穴位使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可以分别按摩3~5分钟,或者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治病要标本兼治,唯有解决了诱发失眠的原因,才能彻底解决失眠问题。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失眠的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的,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还是很多的,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真正的治疗好失眠。这就是失眠的治疗方法。

2)月经失调怎么办 中医调节月经失调与痛经

  月经失调与痛经是女性总会遇见的问题,在经期这段时间,女性的时间变得十分的难熬,那么大家知道月经失调怎么办吗?痛经怎么调理比较好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医调理经期问题,告诉大家女性经期吃什么好。

  月经失调怎么办

  有些女性朋友的经期总是不规律,更糟糕的是,一旦来了经期还痛到无法走路。中医师表示,月经失调的女性,往往会伴随经痛的症状,想改善月经失调的状况,除了养成规律运动、忌吃醋、酸菜、泡菜等酸涩食物外,还可以藉由月经周期4个阶段,吃对食物保养子宫。

  每个月小红顺不顺,肾、肝、脾3脏腑影响最大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女性的月经与肾气、天癸、冲任、脏腑、气血有关,尤其跟「肾、肝、脾」3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

  1.肾气:为指挥官

  如果肾气充盛,透过冲脉和任脉两条经络,使血液聚集到子宫产生月经。

  2.脾:提供原料

  也就是提供血液的来源,因为脾负责消化食物,进而提供制造血液的能量。

  3.肝:藏血、疏泄

  肝有两个功能首先是藏血,也就是调控血液分布,控管适量的血液分布到子宫;第二是疏泄,可使确保月经排出的路径顺畅,不会受到阻碍。

  月经失调又经痛:这2原因导致

  月经若失调往往会伴随经痛的状况,因为两者的病因类似。如果脏腑、气血及冲任的协同作用发生障碍,经血排出受阻就会造成月经失调,在子宫造成气血循环障碍,导致痛经。另一方面,先天气血不足,或大病之后体力无法恢复,多产、房劳造成肝肾虚损,也会造成月经失调,同时容易造成子宫气血不足,也会导致痛经。

  月经失调又经痛的女性,建议平时应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有利于体内的气血运行。月经期间忌吃酸涩食物如醋、酸菜、泡菜、石榴、杨桃等;还要随时保持外阴清洁卫生,禁止夫妻生活、泡澡和游泳;不宜吹风、淋雨、涉水或洗冷水澡。此外,行经期切记避免搬重和剧烈运动。月经失调、经痛的女性,可参考以下月经周期4阶段饮食调理保养子宫:

  月经周期4阶段饮食调理

  月经要顺畅就要调理好「肾、肝、脾」,月经周期可分行经期、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生理特点不同,调养方式也不一样。除了就医治疗外,也可以依照月经周期4阶段,搭配适当的食物活血、暖宫、补脾肾,吃对了,月经自然愈越来越顺。

  「行经期」:注重养血活血,并避免受寒

  行经期为从阳转阴的转化期,此阶段主要以活血、养血为主,最重要的是要将经血排干净。如果碰到寒冷,容易使血液凝滞体内,所以应避受寒感冒、洗冷水澡或淋雨以及吹冷气。饮食上避免生冷寒凉食物,如冰品、白萝卜、瓜类、梨子等蔬果。可以适量吃些红豆汤、黑糖水、樱桃、红凤菜等活血养血的食物。

  经后期:着重补脾肾养血

  月经排干净后,是卵巢滤泡发育的阶段,子宫内膜渐渐增生,需补脾肾养血,应摄取富含铁质、钙质及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例如葡萄、樱桃、红豆、藻类等食材。

  排卵期:注重养血益肾、助阳通络

  排卵期是由阴转阳的转化时期,为使转化平顺,卵子顺利排出,需养血益肾、助阳通络,此时适合多吃山药、黑豆、黑芝麻、桑葚等食物。

  经前期:首重于暖宫,助阳行气

  经前期是月经来潮前约一周左右的时期,阳气渐盛的阶段,所以尽量选择暖性食物以助阳行气,例如坚果类、豆类、芝麻、菠菜、甘蓝菜、花椰菜、牛蒡、海带等。

  女性生理期吃什么

  经期补血必备:红豆

  红色食物是补血的,红豆就是补血食物中的翘楚。在生理期,女性排血过程中,血液中的血浆蛋白、铁、钾、钙、镁等微量元素也会随之排出,这时喝一碗红豆粥或红豆汤,既美容又补血。

  经期排淤必备:红糖

  红糖经常被用来缓解经痛,生理期喝点红糖水,确实对身体大有益处。中医认为,红糖性温、味甘,入脾经,经期喝红糖水,不仅有助于排除毒素、排除淤血,还可让身体温暖,增加能量,活络气血,加快血液循环,使月经排出更为顺畅。

  经期排浊必备:温水

  温水是万能良药,感冒时来一杯、便秘时来一杯、饿时来一杯就连生理期也可以多喝几杯温开水,它能使身体的垃圾尽快排出,还能缓解便秘。

  经期是女性非常虚弱需要照顾的时期,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能马虎,尤其是以下几件事,绝对不能做。

  1.拔牙

  拔牙一定要避开月经期,有数据统计,罹患干槽症的女病人中,大约60%是在月经期拔牙种下的祸根。这是因为女性在经期时唾液中的纤维蛋白溶解原的前体激活物增加,拔牙后的创面与唾液接触时,凝血块过早破坏,发生代偿性出血,从而影响愈合,这时病菌趁机而入,发生干槽症。

  2.唱歌

  女性在生理期时会身体虚弱,而且声带分泌物增加,嗓音会较平时低沉,音量也会变小,这时如果放声高歌,就会造成疲劳过度,还会影响声带。所以,女性在这个时期应该少说话,保护好发音器官。

  3.喝浓茶

  浓茶中含有很高的咖啡碱,会刺激到神经和心血管,容易导致痛经和经血过多。再者,浓茶中的鞣酸还会阻碍铁的吸收,引起缺铁性贫血。

  4.坐浴

  月经期间,子宫颈口微开,如果是坐浴,脏物就很容易进入子宫腔,引起感染。

  5.运动

  生理期是可以进行一些较轻微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这样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反而有利于血液循环,使经血排出更顺畅。

  但是,生理期时不宜进行强烈运动,这是因为强烈运动会抑制下丘脑功能,造成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影响体内性激素的正常水平,从而干扰了正常月经的形成和周期。生理期对所有女性朋友来说都是一个槛,但是它并非全无用处。它能对污血定时排出,增强身体的造血系统,在遇到出血伤害时,它就能较快造出新的血液。

  结语:许多女性在经期期间都会痛经或者月经不调这是身体虚弱的反应,我们可以利用中医来调节月经,上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中医调节月经失调与痛经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怎样调节经期身体了吧,希望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3)中医养生 春夏之交养生有“四防”要当心

  春天已经接近尾声了,夏季马上就要到了,在这个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们改如何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呢?春夏之交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有关春夏之交的养生知识吧,大家都要好好看看哦。

  春天的时候阳气升发,夏天则艳阳似火,春夏之交的时候,气温会从温和慢慢变成炎热,我们的身体也会因此而出现一些变化。

  同时,在春夏之际,季节交替之时,多风,多雨,多雷电,温差变化大等天气变化较为频繁,此时,人们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适时根据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春夏之交,此时阳方盛而阴未衰,阴阳交迫,互相搏结,所以气候多变。这就好比唱戏,一方唱罢不愿退场,一方唱将已然登台,双方只能可劲儿死磕,倒霉的还是看戏的这些人。

  气候无常,人最倒霉。但幸好,老祖宗留下祖训: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黄帝内经》)。啥意思?说白了就是想要不生病,就得关注天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调整自身的起居饮食,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做到下雨打伞,刮风戴口罩,降温多穿点,升温少穿些,雷天少出门,下冰雹了,躲起来呗。

  因此,如果你想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做好保健工作的话,那么你就得做好以下四防工作。

  湿邪困脾胃

  春夏之交是多雨的季节,这会使空气湿度增大,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潮湿的环境还会引起人体呼吸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心肺系统疾病。潮湿、阴雨天气会导致湿气过重,湿气困脾胃,脾胃失和,脾失运化。

  人们会出现诸如精神不振,头晕困倦、舌苔薄白、上腹闷胀、不思饮食,口黏或甜,四肢沉重,大便稀溏,尿短少而黄赤、下腹隐痛等症状。不愿意吃饭,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整天晕头晕脑、昏昏沉沉的。还会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都是湿邪入侵的症状。

  因此,饮食方面要多吃清淡的、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热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湿气太重,身体条件许可的人,也可适当吃些辣椒,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最简单的是把薏米和红豆熬粥服用。也可自己用些藿香、茵陈、紫苏、土茯苓、薏苡仁等煲些汤或单独煲水饮用,对祛湿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生活卫生,保持心情的舒畅,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暑湿致感冒

  春夏之交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变化大,人体易感受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症状表现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若暑湿犯肺,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粘,鼻流浊涕的症状。

  预防暑湿感冒的有效方法是勤洗手,尽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针对体质较差的人,可服用大青叶、板蓝根等中药预防感冒。日常食物中,大蒜、姜、葱、食醋也有防治暑湿感冒的奇特功效。常见的中成药有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等。

  风袭呼吸道

  春夏之交多风且风力较大,大风会加速水分蒸发,使空气干燥。特别是北方,还会带来扬沙天气,造成空气污染,损害健康。引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大风天时对皮肤造成直接的损伤,造成皮肤的干裂,脱屑。同时,扬沙中的悬浮颗粒会随呼吸进入人体肺脏,尤其是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悬浮颗粒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使呼吸系统、心脏病发病人数猛增。

  在大风天气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有较强沙尘天气时,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出门。避免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逗留。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安装不牢的广告牌或根基不稳的老树容易倒塌或断裂,危及人们生命安全。

  2.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外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必须到室外活动的人最好戴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回到家后,可以用清水漱漱口,清理一下鼻腔,以降低感染的几率。进食前应注意洗净手和脸。

  3.由于天气比较干燥,人们应多饮水,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排出,这对皮肤和全身保健都很有益。注意饮食调理,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肺润燥作用的食物,比如木耳、银耳、豆制品及血液制品等。

  雷电来侵袭

  春夏之交空气暖湿气流活跃,高空气旋的活动常引发强对流天气而发生雷电灾害。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所以,在雷电天气要注意加强防护,除提前采取避雷措施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防雷措施。

  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屋或干燥的洞穴躲避;雷雨天气时,要将移动通讯器材关闭,尤其不能打电话,否则会引发雷击。

  打雷时,不要到河流湖泊边钓鱼、游泳、划船;如果正在从事户外活动应立即停止,要尽可能撤离到安全地带,但不要奔跑或疾行;如在空旷地带一时无处躲避,应尽量降低自身高度并减小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或者双脚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但不要跪下或卧倒;雷电发生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不要把铁器扛在肩上或高于身体;远离铁栏铁桥等金属物体及电线杆,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以上这些就是所谓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顺应气候的变化来进行自我保健,你做到这四防了吗?

  中医养生很注意时节,不同时节的养生方法也不同,秋冬养阴,春夏养阳是季节养生的主要原则,那么,在春夏交替的时候该如何养生呢?

  春夏交替如何养生

  1、饮食调养升阳气

  因为春天阴消阳长,养生可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及春天的时令蔬菜,有助于提升阳气。选择温补食物要同时兼顾既能补阳又不会伤阴的原则。平时可多食用热性较平和的桂圆、大枣、红糖、小米、山药、茯苓、莲子、薏仁等。饮食上则不要吃过多寒凉的食物,若有明显的上火迹象如口苦、喉咙疼痛则可泡些金银花茶饮用。

  同时,如果在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时,饮食上不宜大补,应以助阳养气为主,可多吃些韭菜、生姜等。

  饮食推荐

  韭菜炒鸡蛋、韭菜饺子:韭菜可以补阳气还可以通大便,具有归肾,止泄精,暖腰膝的作用,其对腰膝酸软、遗精有较好的功效。韭菜温而益人,以初春二月的韭菜最好。一周吃一两次即可。阴虚肝火旺者可以上午吃韭菜,这是因为早上升阳,晚上应滋阴,如果晚上吃了温补升阳的韭菜,容易让本来就阴虚的人夜间烦躁。

  炒蒜苗、大蒜汁入菜:大蒜特别适合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食用。它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预防糖尿病。

  清炒菠菜、上汤菠菜:菠菜含铁丰富,不仅可以补血护肝明目,不过,由于其含有草酸,容易与钙结合成草酸钙而形成结石,因此建议打边炉别用菠菜,先用热水过一下,能去掉80%的草酸。其他如洋葱、香菜、生姜、葱、扁豆等均适宜春季食用。

  2、做好内外保暖很重要

  应重点做好双脚和腿部保暖,裤子和袜子不可过早减少,并常用热水烫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

  有人问,春天夏天这么热了,还保护什么?这个保护,是我们人自身造成的。因为天热了,人就喜欢贪凉。春天的表现是脱得太快,其实春捂就是告诉你春天要稍微多穿点,捂点汗出来才能养阳。而夏天,吹着冷气,吃着冷饮,把身体里面搞得很寒。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阳气,这个时候就要养阳了。

  那么怎么做呢?春天就是穿多点,多做户外运动。夏天,就是不能老吹空调,冷饮要少吃,每天要让自己出点汗。

  但是需要掌握平衡,不能为了春捂就衣服拼命穿,裹得透不过气来。春天日常穿着以微汗为宜,当然运动时多出点汗不要紧。夏天冷气不要直接对着人吹,在空调房里也是微汗为宜。吃冷饮时放慢速度,一次不要吃太多。每隔两个礼拜或一个月,专门吃点热性食物。这样,基本能达到要求了。

  3、睡眠好:养生先养肝

  很多人逢万物之春,却莫名出现情绪不好,不易开心,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否则产生气血淤滞,百病丛生。

  首先要注意睡眠,保证晚上11时前休息,而凌晨1时到3时是肝血最旺之时,尤其是肝病患者更要注意休息,保证六至七小时睡眠。另外,也可以每天中午坚持睡15-20分钟。

  4、心情好:亲近自然展身心

  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也有利于肝气舒发,保持愉快的心情对养肝多有裨益。上班对着没有生命力的电脑,下班对着没有生命力的电视,这不利于调养身心,专家建议,坚持锻炼能舒筋活络,有益肝脏。可散步、慢跑、做体操、打太极拳、舞剑、打球、郊游和爬山等。

  提醒:运动时间宜选择每天阳气增长最快的时候,即早晨的5点~7点为宜。运动量以微微出汗即可,这样既能养护阳气,又不会因出汗过多而造成阳气流失。

  5、补救法:按摩拍打

  拍打背部:熬夜或者劳累,可采取拍打法和捏脊法。拍打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部位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捏脊法是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提起背部脊柱两侧的皮肤和筋膜,从腰骶部位向上捏到肩背部。拍打法和捏脊法各反复操作3-5遍,每天1次。

  按摩涌泉穴: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强筋壮骨。经常坚持搓揉此穴会促进手脚冰凉症状的康复。

  按揉气冲穴(大腿根里侧):此穴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按揉、拍打肾俞穴(两边腰眼):稍用力各拍打100余下。

  春夏交替该如何养生上面为大家做出了介绍,春夏交替的季节要注意养阳气,就算天气热,也要注意不要贪凉,还是要做好保暖工作。

  结语:春天是气候是非常舒服的,夏季比较炎热,而现在正是春夏之交,我们改如何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呢?上文小编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我们得做好四防,同时,要保证睡眠,心情也要好的哦。 

上一篇:脸上长痤疮怎样才能去除

下一篇:脸上长红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