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给宝宝喂药的五大禁忌
更新时间:2024-04-27 13:36:47

①专家指导:给宝宝喂药的五大禁忌

  给宝宝喂药是一项复杂而且科学的工作,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春季,孩子时不时就感冒发烧,喂药又成了一个大难题。怎么才能让孩子乖乖吃药,有何禁忌?专家指导:给宝宝喂药的五大禁忌。

  1 不能捏着鼻子硬灌

  小孩生病经常不肯配合吃药,连小嘴巴都闭得紧紧的。很多家长只能强行捏住宝贝的鼻子,逼着他们张口,再飞快地把药倒进嘴巴里。这么做,很容易呛到气管,严重的还会对肺造成损伤。

  专家说法:适度的鼓励和表扬有时会令孩子乖乖吃药。但如果孩子软硬不吃,怎么都不肯吃药,硬灌也是没办法的事。即使是灌,一般也要从一侧嘴角把药喂进去,不宜从嘴巴正中直接灌入,更不宜动作太猛。还切忌躺着喂药,如果孩子小,应斜斜抱起孩子,用滴管或注射器将药物喂进去。如果大孩子要吃胶囊类的药物时,应注意别昂头吞药,最好是将胶囊往嘴里塞进一点,然后稍稍低头喝水吞药,以免胶囊往口腔前面浮起而难以下咽。

  2 吃药时间不能随便

  什么时候该给孩子喂药,家长经常也拿不准。饭前?饭后?还是想起来就吃?似乎没什么差别。实际上,不同的药就得在不同的时段吃,否则药效很难保证。

  专家说法:每天该吃多少次药,在什么时间吃,只要医生有交代,就应严格遵照医嘱。如果医生没有特别说明吃药的时间,则一般在饭后吃,尽量不空腹用药,包括助消化的药、消炎药、抗病毒药、增强抵抗力的药物等都是如此。有的说明不太清楚,如一天吃一次,就多指在连续服药的那几天都固定在早上或是晚上服药,而睡前吃建议在晚上8点左右服药。

  3 不能把药物混在一起

  有些家长贪方便,把消炎药、抗病毒药、止咳水都搅成一杯,整个给孩子喝下去。如此一来,同样会影响药性药效,还可能产生其他的化学反应。

  专家说法:药应该是吃完一种接着再吃另一种,不要混在一起,但也不必在两种药之间隔上几分钟之久。不过,对于药片一定要细细研磨,和水搅匀后喝干净,退烧药一类的混悬液也要先摇匀了再喝,要不就起不到一定的药效。

  4 药量不能想减就减

  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让不少家长对用药多少有些恐惧。但孩子生病又不能不吃药,有些家长就想出减少药量的方法,譬如一次要吃5毫升的,只吃3毫升,又或者药物说明可吃7-10毫升的,只吃7毫升。尽量拣少的量来吃,这样会使药效也相应减弱,同时易产生耐药性。

  专家说法:如果家长拿不准喂多少药,通常可以取正常范围的中间值。但切忌想当然减少药量,因为一方面药物说明上所标注的剂量很安全,另一方面喂药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药残留在勺子或杯壁上造成损失。偏胖的孩子可取正常服药范围内的高值量,以免用药不够。

  5 喂药不能半途而废

  所谓半途而废,是指有的家长把药往孩子嘴里一塞就完事了,结果孩子一口就吐了出来,或是沾在牙齿和两颊,怎么吞也吞不下去。不但药物浪费了,还得从头再来,花尽了工夫。

  专家说法:喂药要把勺子或量杯停留在口腔一会,等确认吞下去再拿出来。喂完后需要检查孩子的口腔,看药有没有停留在牙齿和两颊。为让药物更好的吸收,止咳药水喝过后半小时内不要喝太多水,而退烧药恰恰相反,服药后多喝水反倒是好事。此外,喉咙痛、咳嗽的孩子服药后尽量不要吃糖,以免加重症状。

  (责任编辑:张蔚蔚)

②专家指导:帮宝宝止嗝有招

  ●每次喂完奶后一定记得轻拍背,这不但有效防止溢奶,对因吸入过多空气引起的打嗝很有效。

  ●宝宝打嗝时将宝宝抱起,在打嗝间隙时喂些温水。

  ●将宝宝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宝宝的嘴边或耳边轻轻挠痒,一般当宝宝发出哭声,打嗝即会自然消失,因为嘴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可以使神经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

  ●将宝宝抱起,刺激其足底使其啼哭,能有效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对稍大点的宝宝出现打嗝现象,则可试着给宝宝听音乐,或用玩具逗引,以转移注意力而止住打嗝。

③专家指导:如何远离“恐老症”

  有的人一见脸上有了皱纹便生“老将至矣”的感叹;有的人一见头上有了白发,便吃惊不小,误认为日落西山,顿生“此生晚矣”的伤感。如果实际年龄只有三四十岁的人出现如此现象,很可能是得了“恐老症”。

  有的人一见脸上有了皱纹便生“老将至矣”的感叹;有的人一见头上有了白发,便吃惊不小,误认为日落西山,顿生“此生晚矣”的伤感。如果实际年龄只有三四十岁的人出现如此现象,很可能是得了“恐老症”。

  “恐老症”,是心理老化的表现,有的人刚步入中年,就陡然觉得“老了”,年轻时的兴趣和爱好逐渐淡漠了,社交活动减少,不想参加集体活动;有的人不想做艰苦的拼搏和探索,没有了进取精神;有的人则把业余时间全消耗在搓麻将、打扑克或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还有的人过早地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信心。这些人的一个共同心态就是觉得人老了,这辈子没指望了,把自己列入老年人队伍里,使本应辉煌壮丽的中年变得暗淡无光,精神世界变得空虚与恐惧,加速了生理上的衰老,这是“恐老症”带来的不良后果。

  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年龄大小,不能仅仅以过了多少个生日来计算,生物时间与钟表时间是不一样的。岁月蹉跎,生物时间过得越慢,一个人年龄越大,老得就越慢。一般来说,人在45~50岁之间的变化,远不如15~20岁或者25~30岁变化大。50岁的人视力、听力可能开始下降,但是心智还正年轻,且在继续发展,一个人的脑力活动到60岁时达到巅峰,60岁以后才缓慢地衰退。例如冰心,90多岁仍笔耕不辍。可见,中年人自称“老了”是没有道理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得了这种“恐老症”,无疑是自我折磨,磨损了意志,磨蚀了肌体,也磨掉了自强能力。

  人到中年要防止“恐老症”,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学习新东西,防止安于现状。尤其在当今充满生机和竞争的社会中,应努力防止退化和灰心,要积极努力,拼搏向上,始终保持明快的心理和开朗的性格。

上一篇:右肋下方肌肉疼痛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月经来了十五天还没干净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