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能随便停药!
更新时间:2024-04-27 14:07:27

(1)老年人不能随便停药!

  有些老年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其实不然,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不但相互作用会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是一门科学,用药不当,不但会贻误治疗,还会成为健康杀手。 老年人用药宜小剂量 60岁的王大娘最近睡眠不好,于是一次吃了好几片安

  定,结果药量大了,导致昏迷不醒,幸好家属及时发现,没有发生生命危险。 据药学专家讲,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生理机能已经发生变化,常规用药量已不适合,宜小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再逐渐调整,以确保用药安全。 一般推荐

  量为成人的1/3量;还有人建议65岁以上减10%,75岁以上减20%,85岁以上减30%,个别老年人特殊情况下用药个体化,也不能千篇一律。

  停药不能太随便

  老年人病好了,是立即停药还是将剩余的药都吃完?专业人士讲,长期服药停不得。许多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以及精神病等,大多需长期服药,甚至要终身服药,即使病情好转,也不应自作主张,随意停服。否则,其症状会比服药前更厉害。而某些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扁桃体炎等,其用药的目的是让症状减轻,使身体自身的抵抗力增强来消灭体内的病毒。对这一类疾病,一旦症状消失,即可立即停药,长期滥用,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辨别假劣药有窍门 现在除了医院、药店卖药外,街边也有卖药的,一些老年人图便宜到街边购买,经常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那么,如何辨别药品的真伪?据药监部门人士介绍,对于市民来说,识别药品比较简单的办法是注意观察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在《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现在,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只要其包装上未标示上面任何一项,就可以怀疑是假药。

  (实习编辑:邓慧红)

(2)随便拔胡须,后果很严重

  男性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发育的逐渐成熟,口唇部的胡须也会逐渐增多,这也是男性独有的正常生理现象,它

  男性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发育的逐渐成熟,口唇部的胡须也会逐渐增多,这也是男性独有的正常生理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男性美与男子汉气慨。中国古代的男子就十分重视保持胡须的美观,他们把胡须美的男性称之为“美髯公”。

  现代的男性一般都不会留长胡须,到一定的时候就会用剃须刀及时修理。但是,有些男性却有随手拔胡须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十分危险。

  人体面部口唇周围的血管特别丰富,与整个面部的静脉互有交叉,和颅内毛细血管的网状结构――海绵窦也相通。另外,面部的静脉血管与身体其它部位的静脉血管相比,还缺少一种防止血液倒流的装置――静脉瓣。所以,这个部位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导致炎症在整个面部发生扩散,严重时甚至会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而拔胡须就可能引起这种危险状况的发生。因为拔胡须极易损伤面部皮肤、毛囊及相邻的皮脂腺。附在皮肤表面的细菌就会乘虚而入,轻者引起毛囊和皮脂腺发炎形成疖肿;重者就会使炎症蔓延至整个面部、颅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所以,对于胡须的处理,一定不要“信手拔来”,可借助于剃须刀来修整你的仪容。

(3)妇幼保健书不能随便买!

  记者昨天了解到,孕妇幼儿保健类书籍品种繁多,但不少书中的内容都是抄袭而来,并未得到权威专家认可,有些内容互相矛盾真假难辨。专家提示年轻父母,要选权威专家编写的、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此外,书只能作参考,切勿把它当“圣旨”,育儿问题要多咨询医生。书籍杂乱难以选择昨天,记者在上海书城一楼看到,有一整面墙的书架上摆放了妇幼保健类书籍,其中还细分了孕妇保健、新生儿饮食、婴儿防病、新妈妈营养等好几个类别,书籍的出版社也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工作人员表示,这里的妇幼保健书籍非常畅销。在书架前,一名准妈妈正站着认真阅读《让婴幼儿远离疾病》,她身后的台阶上,还坐着两三名准妈妈在互相推荐育儿书。有一个书柜特别摆出“新手妈妈必读”的标志,书架上则有《育婴师教你》、《大龄准妈妈必读》、《妈妈手语》等推荐书。一名男士正蹲坐在书架旁奋笔疾书,抄写需要的知识。“书太多太杂了,而且旅游、航空、钢铁、纺织、工业等各种出版社都有,一半都是没有听说过的出版社,专家是否权威也不清楚,所以先抄下一些内容带回去给家人选,如果觉得确实需要,再过来购买。”这名男士说完,又翻看起另一本书来。书中内容或有误导全职妈妈徐女士今年刚生了女儿,她说:“我和丈夫在育儿方面一点经验也没有,所以买了《育儿百科》、《育儿必读》、《宝宝喂养月月谈》等五六本网上推荐的经典育儿书,一遇到什么不懂的事情,就在书本中找答案解决。”在尝试了以后,他俩才发现书本上只是理论知识,不能完全照着做,否则就会经常闹笑话。#CONTENTSPLITPAGE#徐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宝宝哭了,他们都不知道原因。产后出院回家,宝宝第一次大哭,徐女士赶紧去翻书找答案。“书上说,宝宝哭可能是因为饿了、过冷过热或者身体不舒服。”于是,徐女士和丈夫便采用排除法来哄宝宝。“我们先给孩子喂奶,但是孩子不吃还继续哭,接着就检查孩子的冷热,发现温度正好,最后只有给孩子再做全身检查,看看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可是看来看去都没有发现问题。”正当夫妇俩急得如热锅上蚂蚁的时候,孩子突然自己不哭睡着了。“这时,我们已满头大汗。原来宝宝只是闹睡,希望爸爸妈妈哄他睡觉,发发小脾气而已。”徐女士说,这些都是小事情,如果是在饮食方面出了问题,或者在治疗疾病上有误导,那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现在我们都不看书养孩了,宁愿去咨询医生,或者听老人的经验。”“保健指南”内容矛盾在新华书店里,准妈妈王女士正手拿两本孕期保健书犹豫不决。“这本书里说,菠菜富含铁质,多吃可以补血。而另一本书中则表示,菠菜的主要成分为草酸,对人体所需的锌、钙有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不可把它当作富含铁质的食物来食用。”这位准妈妈表示,这些书是“越看越糊涂”。不少年轻妈妈将书奉为“圣典”,认为书是专家写的,内容毋庸置疑,盲目相信,结果遭殃的是孩子。比如,在问到出生5至6个月的孩子父母,其宝宝大便是否痛快时,大部分家长都回答说存在不同程度的便秘。原因之一是,育儿书上说,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而宝宝在4个月以前全吃流食,有的父母甚至在宝宝第3个月最后一天吃的仍是流食,而到了满4个月的这一天,突然开始吃泥糊状的食物,蛋黄、米粉一起加,宝宝的肠胃自然很难接受,于是便会出现便秘。这就是育儿书造成的误导。记者从本市一些妇产科医院了解到,因为书里内容太多太杂,或者写得含糊不清,有些方面互相矛盾,经常会有孕妇拿着育儿书前去咨询医生。【相关链接】按书操作出现问题责任难追究上海联业律师事务所董君明律师告诉记者,若根据书本来育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要追究出版社、或作者的责任都不太容易。董君明说,首先到底是不是因为按照书中所做而导致出现问题难有证明,“如果是个别现象,那么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个人体质造成,或是原料质量问题,这些都难以证明。”其次,书中的内容是“一家之言”,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能完全推翻。此外,还有发生伤害的后果鉴定、相当的应果关系等一系列要求导致了责任难追究。董君明提示道:“消费者须谨慎选书,而且这些书籍只能作为保胎育儿的辅助工具。”【专家说法】选购书籍须看出版社是否正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教授告诉记者,有许多妇幼保健类书都是由一些不太知名的机构出版,而一些所谓的专家只是聘请了其他人来撰写。“这部分书的内容都抄来抄去,而在抄的过程中还会出现错误。”据透露,一些知名教授都不愿意花时间撰写,所以有些书是由别人撰写,然后教授大概过目,即挂名出版了。有些国内育儿书直接拿国外的资料抄,缺乏严谨的比较和探究。比如欧美国家曾提出,4个月以内的孩子不用喂水,于是国内很多家长照做,结果孩子生了病。欧美国家的气候,包括温度和湿度,有其自己的特点,而我们国家气候与之不同,且有“捂月子”的风俗,宝宝体内失水多,因此不能和国外实行同一个标准。段院长告诉记者,这些书只能拿来作为参考,绝对不能当作“圣旨”,特别是在一些牵扯到具体专业内容的操作中,还是要遵医嘱。“现在鱼目混珠的保健书太多。有些人抓住育儿高潮,利用年轻父母渴望科学育儿的心态,随意拼凑一些资料就集结出书,根本没有科学性可言。”上海市妇女保健所健康教育科王科长提醒年轻父母,买书前最好先“做做功课”,了解一下作者是否为妇幼保健专家,“起码是妇产科医生,有临床经验。”段院长建议选购时尽量选择大的、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家长也可以上网查一查撰写专家的知名度可信度;可在书中找一些自己能确定的知识来判别书中内容的准确性。

上一篇:治疗荨麻疹的西药有哪些

下一篇:多囊卵巢怎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