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需求被忽视导致许多孩子不快乐
更新时间:2024-04-28 02:13:45

1,心理需求被忽视导致许多孩子不快乐

  不久前公布的《杭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显示,1014名受调查的小学生中,有焦虑情绪的占25.8%,有抑郁情绪的占15.9%。本应无忧无虑,孩子为啥不快乐?赵院长说,他们不快乐,往往是因正常的心理需求被忽视了。

  想带孩子出去玩,你会怎么说?

  赵院长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父母星期天想带孩子出去玩,你会怎么说呢?“今天功课做完,明天爸爸妈妈带你到动物园去玩”,这样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句式恐怕是很多家长的选择。但很多父母恐怕没有想过,孩子到底喜不喜欢去动物园?他们希望怎么安排休息天?赵院长建议大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明天爸爸妈妈想带你出去玩,你想去哪里?是去动物园、还是去划船,或者爬山?”这当然不仅仅是表达方式的转变,更需要家长抛弃自己是主导者的传统观念,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平等的人来交流。

  老鼠都害怕挫折,何况是孩子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实验。准备两块金属板,把老鼠放在其中一块上。然后将这块金属板通电,老鼠受了刺激,就会跳到另一块上,再把另一块通电,老鼠又会跳回来。实验人员发现,只要两块金属板中有一块没有通电,老鼠就会不停地跳来跳去;但如果两块都通上电,老鼠跳了几次以后就情愿被电也不愿意再跳了。

  “这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望。老鼠觉得再跳也还是被电,就不再努力了。”赵国秋院长说:“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家长总是批评孩子,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逐渐放弃努力。”孩子也需要成功的激励,这不仅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还能树立起他们的自尊心,对以后的成长都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剩下一句,你好好读书

  如果说现在的父母不关注孩子,恐怕绝大多数家长都要跳起来反对。孩子需要的“关注”,不是让他衣食无忧,更不是说教、唠叨,而是像朋友一样了解他们,听他们说心事,和他们交流。

  很多父母跟孩子的话越来越少,就剩下苍白的一句“你好好读书”。一些孩子心里有话不知道怎么说,不惜故意弄坏家里的东西,或是在学校闯祸,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哪怕是被打一顿。赵院长说,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悲哀。

  为什么小学生有这么多心理问题?最根本的还是父母关心太少。为什么关心太少?父母把时间都花到工作上了,“我反对小学生就住校。”

  什么样的小学生算健康?

  赵院长列举了一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包括:智力发育正常、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良好(主要指和同伴的关系)、个性稳定和健全、注意力集中等。

2,20个习惯助你保持心情健康快乐

  1.每天拍几张照片

  心理学家建议,每天用相机拍下一些身边的人和事,如窗外的树木、路边的小花、邻居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婚礼。将这些随时可能被遗忘的片段记录起来,当你不定期整理照片时,你会觉得所有的细节都是美好回忆,没什么可抱怨的,于是人会很容易变得快乐起来。

  2.看悲伤的电影

  看一部令人伤感的电影,如《当男人爱上女人》,情难自禁时,不妨尽情地放声哭出来,然后安慰自己说,还好这只是电影情节,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心情便会大有改观。这是一种反向思考的方法,常运用在心理学中,帮助人们换角度思考问题。

  3.在周末的清晨做白日梦

  不少能干的主妇,会从星期六一大早起床开始,马不停蹄地做家务活,如收拾屋子,清洗马桶等。这样的习惯常常会让人在星期六晚上疲惫不堪,并影响到星期日的睡眠。不妨暂时抛开那些琐碎的家务活,在周末的清晨做一个美美的白日梦。不要自责,而应鼓励自己说:“我工作那么辛苦,挥霍一下自己的休息时间,无可厚非。”

  4.定期写邮件

  和相识多年的朋友定期以邮件的形式保持联系。有写日记习惯的人,只是在纸上随手涂鸦或草草地写上几句,便能反映出潜意识中的心理状态,写邮件也是如此。而定期与朋友通邮件,聊聊最近的生活,不仅能帮助你放下

  [1]

3, 胎教,只要快乐就好

  什么是胎教?胎教是美丽的风景、胎教是愉快的心情、胎教是妈妈的手还有那低吟的曲调……

  其实胎教很简单,只要快乐就好。

  “自从得知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虽说与他(她)见面尚有10个月之遥,却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孕育新生命的事业中去。首当其冲便是奔向书店,恨不能把家建成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读着各种版本的孕妇必读,更挖掘出了一个未曾接触过的生词--胎教,然后便按照书中阐述的理论及方法付诸实践。今天读到了胎儿应常听音乐,于是穿梭于各个音像店,凡是带有‘胎教音乐’四个字的磁带、CD就统统买回家;第二天得知给胎儿读诗歌、念散文好处多多,于是每天摇头晃脑地像个私塾的小学生在诵读;第三天又听到语言专家建议学外语越早越好,要创造一个语言环境让胎儿一生下来就觉得外语不陌生,于是家里天天又是美国之音不绝于耳;再有就是去美术馆,让满眼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去俱乐部做孕妇健美操,让胎儿感受到韵律……,就这样我得到的有关胎教的信息越多,就发觉自己做的胎教越少,于是我每天的生活就就被自己设置的胎教课程排得满满的。

  拖着日益沉重的身躯,我的心情却更加沉重,‘这就是胎教吗?’我扪心自问。终于有一天,我身心疲惫地坐在草地上,再也不想如何胎教。望着天边的白云,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小鸟的歌唱,我的身心也就自然放松下来,哼着儿时最喜欢的儿歌,随着节拍抚摸着腹中的胎儿,我突然发现这样学才是最好的胎教。

  从此,我放弃了那些刻意的胎教,时刻保持良好心态,选择少量几种对自己和胎儿行之有效的方法,持之以恒。我比较喜欢在大自然中放松自己,所以怀孕期间游遍了京郊的景区,直至九个多月还去野三坡骑在马背上慢行。再有就是经常欣赏或吟唱悠扬的乐曲,所以我的儿子一出生就对音乐很敏感,尤其是哭闹时让他听在胎儿期听过的某支曲子,他会很快安静下来。现在他两岁多,对音乐旋律的理解和记忆很好,我想这些和早期的音乐胎教有一定的关系。

  有了这段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决不能为了胎教而胎教,如果总是抱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拼命给自己加码,胎儿不一定真有收获,给自己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孕期的情绪是脆弱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胎教可以成为很有效的调节剂,可使郁闷变得神怡,焦虑变成心静如水。品味着即将做母亲的喜悦,美好的心情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孕妇没有理由不歌唱,没有理由不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回首往日的胎教,虽走了些弯路,可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母亲能为孩子如此自然地不求回报地倾其所有。胎教,有时很深奥,有时却又那么简单。对于胎儿,母亲唱的歌才是最好听的歌,浓浓的母爱才是最好的胎教。”

  这是一个妈妈对于胎教的理解,没有专家的权威,也没有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但却是最最真切的感受。胎教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基于母爱基础上的感情的交流。它的范围应该是很宽泛的,不仅仅局限于给孩子听音乐或是念歌谣。

  那么,从专家的角度应该怎样理解胎教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我们只要从胎教的出发点---“为什么要进行胎教?”来考虑,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进行胎教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外界的刺激,促使胎儿接受更多的优良信息,让他发育的更好、更聪明、更健康、更美丽。那么只要是对胎儿有益的事情都可以归入胎教的范畴。大到怀孕前的准备、环境的改善、情绪的调节,小到听音乐、散步、和宝宝说悄悄话都是胎教的内容。

  情绪胎教胎儿孕育在母体中,最早接触的声音就是妈妈的心跳和脉搏,从心跳的频率当中,胎儿直接能感受到妈妈的喜怒哀乐。因此控制情绪,保持心境平和应该是准妈妈进行胎教的第一步。

  营养胎教给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孩子的发育良好是准妈妈胎教环节不能缺少的。因此,了解孕期的生理特点,平衡和科学饮食也是胎教至关重要的。

  环境胎教胎儿的生活环境即是母体本身,也是胎儿抵挡外界有害物质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准妈妈不仅要格外注意自身的健康,不吸烟(那怕是被动的)、不酗酒,而且还要特别留意远离噪音和嘈杂的人群。

  抚触胎教轻柔的抚摩,是父母与胎儿最早的触觉交流。他们可以通过手感受孩子的胎动,宝宝也可以通过温柔的爱抚感受到父母的爱。抚触胎教最好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手法进行,形成规律后,你就能感受到胎儿的反应了。先要确定胎儿的位置,从胎头开始,然后沿背部到臀部和四肢,动作轻柔有序,以5-10分钟为宜。如果宝宝用力蹬腿,说明他不喜欢,最好马上停止。如果宝宝在抚摩后有蠕动的反应,说明他喜欢这种抚摩。

  音乐胎教美妙的音乐可以促进脑神经元的发展与沟通,不仅对胎儿有好处、就连妈妈也能在音乐中放松自己的情绪。但应当注意的是音乐应当选择舒缓轻柔的,节奏过于强烈或声音过大对胎儿来说都只是一种噪音。不一定非要选择什么世界名曲,做家务时,随口哼唱的儿歌也可以成为最好的音乐胎教

  语言胎教语言是父母与胎儿交流的最直接的手段。你可以喃喃自语,也可以对着宝宝诉说。不过研究显示,胎儿对于爸爸低沉、浑厚的声音反应最为积极。所以爸爸是给宝宝进行语言胎教的不二人选。

  运动胎教运动能使准妈妈吸入更多的新鲜氧气,加速体内废物的排出,有效地缓解孕期的不良反应,让胎儿能够更加顺利地度过整个孕期。不要为胎教而胎教

  胎教真的很重要吗?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意识地接受过胎教的孩子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1、不爱哭,很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听到播放过的胎教音乐或母亲哼唱的催眠曲能很快入睡。

  2、易于与人交流,喜欢朝人笑,不认生。

  3、语言接受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发音比较早,能够较早地理解别人的表情,聪明伶俐。

  各种各样的胎教方法,准妈妈和准爸爸们都要好好的学习哦。

4, 应拒绝产后抑郁做个快乐妈妈

  现在新妈妈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新妈妈应该让自己远离产后抑郁症的。那么,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就很重要的,那么下面来了解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内容吧。

  产后抑郁,一般是在产后6个月内发病。是不是有抑郁体验都自我诊断为抑郁症呢?当然不是。要说明一点,抑郁心境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丧的情绪体验。抑郁症是一组症状群,只有抑郁心境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这组综合征的基本特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且严重损害自身的社会职业功能,才可考虑诊断为抑郁症。一般可概括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这三个主要特征。

  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

  只有少数的产妇会患严重的产后抑郁,这些易感人群多数曾受过较大的挫折,如:在童年期曾遭受不幸,失去亲情者;或童年期父母关怀程度较差,或父母管教过严,造成性情受损者;也可能是经济条件困难,亲朋关系疏远者;孕期曾遭受重大打击者;孕期因感染疾病而担心胎儿发育者以及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者。 另外,产后抑郁的病因有其致病特点,主要关系到妇女产后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几个方面。 生理方面:有学者认为产后抑郁可能与神经内分泌有关,怀孕而产生生理变化,孕期反应,分娩后内分泌的水平迅速改变,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催乳素水平升高等,另外难产、产后大出血等诱因也常导致产后抑郁。 心理方面:宝宝降生后,新妈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家庭及社会角色,这经常会导致较大的心理变化。

  产后抑郁有哪些症状呢?

  产后抑郁的主要表现是: 抑郁心境:病人显得很悲伤,表情苦闷,唉声叹气,甚至常常哭泣。 快感缺乏:病人自称高兴不起来,没有任何事情能使她们高兴。 疲劳感:大多数产妇均认为产后体虚,而患抑郁症者显得十分疲劳、精力不足,甚至不能照料婴儿,常感到自己是无用的人。 语速、思维或运动迟缓:抑郁患者说话常缓慢或简单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需很长时间,一个简单穿衣动作也很缓慢,有些患者说记忆力下降。 食欲改变:许多患者进食减少,即使是十分可口的饭菜也常拒绝或只吃一点,体重 减轻。 睡眠障碍:抑郁患者常伴有入睡困难、焦虑不安,或早醒、醒后很难再入睡。 躯体不适:常有头痛背痛、四肢无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虽经各种检查和治疗,既无相应阳性结果,症状也无 缓解。 激越:有些患者有时表现极度不安、紧张、不知所措、来回走动等。 性欲低下:对性生活毫无兴趣。 自罪自责:患者常认为由于自己无能,或失,甘愿受处罚,认为自己不是称职的 母亲。 无助感、厌世和绝望感:有些患者感到家庭社会地位因自己的“过错”而丧失,自己又无力扭转此局面而绝望和无助,想到自杀,以此来摆脱痛苦和绝望。

  如何诊断及治疗?

  诊断 产后出现抑郁心境者,能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呢?可尝试从下面给出的诊断标准中自行判断,但最终诊断须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由医生确诊。 诊断标准: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等精力降低。其他常见症状是:1、集中注意的能力降低;2、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3、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4、认为前途暗淡悲观;5、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6、睡眠障碍;7、食欲下降。病程持续两周以上。抑郁的轻重程度视具体症状和持续时间长短来区分。

  预防是关键:

  患产后抑郁症者及其家人不必紧张恐惧,如症状轻微,则往往可以自愈,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治疗多有以下几个原则。 早期干预原则: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尽早减轻或缓解症状,随着医学的发展,抗抑郁药种类及治疗方法都比较多,建议请医生诊治后遵医嘱治疗。 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一旦发现有抑郁的表现,患者应主动寻求医治。如果家人发现患者有类似的症状,也要劝说患者就医,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良好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西药带来的副反应,疗效会更好,同时可减少 复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孕期保健也被提到日程上来,但一般注重调整饮食起居,很少注重心理调整,所以,下面着重谈一谈产后抑郁的预防措施。 首先做好怀孕前的心理准备工作:自己有没有积累一些孕期生活常识,角色的转变,不再是娇小美丽的新娘,而是变成大腹便便、企鹅一样的身材,脸上或许出现妊娠斑。其次,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尤其是夫妻关系更重要,双方对养育下一代是否达成一致观点。家庭经济状况会不会给日后生活带来负担。正确评估孕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贫血、高血压等,认真做好孕期体检。另外对孕期可能出现的重大生活事件要有心理准备,如工作的调动甚至失业,胎儿的先天性疾病等。总之孕前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减少产后抑郁,提高产后生活质量,从而享受天伦之乐。

  因此,产后新妈妈应该了解上面的内容,做好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措施,这样就可以让自己远离产后抑郁症的。

5,老人快乐的秘诀!

  人都会老,这是自然规律。当面对离休、退休这一关口时,懂得自我调节的老年人,生活依旧有趣味,而不太会自我调节的老年人,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精神心理科范学胜教授说:“退下来的老年朋友都应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如此方能心理健康,晚年生活愉快幸福。 ”

  记忆力与感知功能的衰退降低了老年人的判断力、控制力及反应灵敏性,也降低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导致老年人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嫉妒、任性、固执、爱猜忌、好发牢骚及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形成所谓的抑郁型、冲动型或猜疑型等类性格。

  身体的衰老使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功能减弱,从而动作笨拙不协调,容易疲劳和易发生意外事故。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易出现焦虑、忧伤与失望等情绪。

  面对生理、心理的各种不如意,老年人尤其要重视心态的调整,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尽量做到随遇而安、心胸开阔。

  随遇而安的想法即能使自己较好地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又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态。例如:遇上别人级别高、条件好、待遇优厚时不眼热;遇上喜争风吃醋、爱占便宜好拔尖的人,能宽容、谦让;遇上看不惯的事儿能不生真气。只有这样,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才能笑口常开。

上一篇:舌裂纹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一般几个月开始长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