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老鹰捉小鸡,快乐又健脑
更新时间:2024-04-28 05:03:13

①玩老鹰捉小鸡,快乐又健脑

  南京市月安花园小区草坪上,50多名老年人聚在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等儿童游戏,最大的游戏者年龄甚至接近80岁,每个人的脸上都闪耀着孩童般的笑容。

  “小鸡”被捉,罚说绕口令

  “快!快抓住她!”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现场气氛骤然紧张。这只“老鹰”喜欢以静制动,总在“母鸡”面前悠闲地晃悠,惹得“母鸡”不停地变换方向。突然“老鹰”猛地扑向“母鸡”,“啊!”“小鸡”们尖叫,“老鹰”跃过“母鸡”的“翅膀”,抓到了第一只“小鸡”……

  被捉的“小鸡”叫王煜媚,61岁的她被惩罚说起绕口令,“钓鱼要到岛上钓,不到岛上钓不到”,还没说两句,不标准的普通话就把自己“绕”里头了,逗得大爷大妈们一阵大笑。

  改善心情,训练大脑

  老年人在玩游戏时,能找回天真活泼的感觉,游戏时的笑声还有助于改善抑郁的心情。

  游戏时要根据对手的动向做出快速反应,改变动作方向和速度,因而能促进思维、身体灵敏性及反应速度的发展,说绕口令也是对大脑的训练。(编辑插嘴:玩老鹰捉小鸡时要量力而为,别摔着,安全第一。)

  两种家庭游戏

  长命百岁--夹长生果

  花生又名长生果,是吉祥食物。节假日,全家人吃完饭,可以一起猜拳游戏。输的人必须把花生壳剥开一点点,夹在耳朵上、鼻子上、下巴上、头发上等,越多越长命。最后,全家合影留念。

  圆圆满满--画圆比赛

  中国人讲究圆满,因而有许多圆的东西。比赛时可以要求用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在空中画圆,不能重复。同时要求说出一种圆形的东西,如月饼等,也不能重复。数量最多的获胜,可以给予奖励。(摘编自《扬子晚报》《家庭教育导报》)

②忙并快乐的生活着

  她是去年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的。原来披星戴月忙碌碌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变成了原地踏步走。没多久就在家里泡出一身病来。

  由李嫂的一番体验,我想到人生在世,特别是退休之后,千万不能无所事事地坐享清福。人之精神不能空虚无望,人之身体不能停滞静息,否则,便会在无尽长的空间里,失去生活的信念,弱化生命的活力,在暮色中剥蚀掉自己的生命本色。

  缘此,人过“花甲之年”,务必要重新扬起生命的“第二风帆”,锁定一个奋斗的方向,实践一项喜爱的事业。做到每天有事干,脑子里有事想,双腿有地方去,嘴巴能与别人说话,只有忙碌着,才能给自己带来充实和快活。

  为要如此,首先要转换观念,不要把无所事事,坐请吃喝视为晚年的“清福”。真正的清福,是在生命的运程中,健康所赋予的最大的决乐值。失去生命和健康,什么样的清福,都随之化为乌有。

  其次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一两项事干(能有个岗位或平台更好),作为自己的生活内涵,并倾情投入寄乐于此。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自己也要在其他方面,如习拳舞剑、养花莳草、习书作画、垂钓弈棋、唱歌跳舞等,找到自己生活的支点,并潜心介入持之以恒。最后是在精神意志上耐得忙,并在忙中忘掉烦恼、忘掉年华、忘掉功名利禄的诱惑,尽享彩霞满天的乐趣。美国教育学家卡耐基说:“要忙碌,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也是最美好的药。”老年朋友们,让我们力所能及地忙着吧,它的确是养生的妙药。

③春天美丽暂短远足快乐有理

  摘要: 春天美丽暂短远足快乐有理, 春意渐浓,郊外春草冒出了嫩芽,早春的花儿也结满了粉粉的花苞——转眼之间,就到了樱杏桃梨次第开的美丽春天了。闷了一个冬天的小宝贝们,也是时候出来放放风了。爸爸妈妈们,准备好了吗?去春游喽!..

  春意渐浓,郊外春草冒出了嫩芽,早春的花儿也结满了粉粉的花苞——转眼之间,就到了樱杏桃梨次第开的美丽春天了。闷了一个冬天的小宝贝们,也是时候出来放放风了。爸爸妈妈们,准备好了吗?去春游喽!

  不要说春天还早,你稍不留神,迎春花就开罢,玉兰也捧出花心,樱花就到了满地落英的季节了!好短的春天,好美的春天,为了扫除孩子们眼睛里没能看到白雪的失落,我们就提前把“去野外看春花”这念头种植到爸爸妈妈的脑袋里吧。

  春游关键词

  ——情境教育

  春游固不可少,在小事情上给孩子良性引导的弦儿不可放松啊!所以,就让我们冒险犯难充当一回扫兴的育儿专家,请有心的爸爸妈妈们,借这个快乐的春游机会,给我们吸收能力极强的宝贝们一些萌芽的正向的启发和引导吧。

  与春游和宝贝都相关的几个关键情境:

  一、相关儿歌: 小小乌龟上山坡,嘿嘿唷,嘿嘿唷……带着面包和糖果,远足乐悠悠。请宝宝温习一番,乘机可以给孩子解释何谓“远足”,远足的意义。让他对这个词汇有一个初步的好玩或者不好玩的印象。

  二、出游路线设计: 如果要去的是孩子熟悉的地方,可以让孩子设计路线哦!不熟悉或者远的地方,可以请孩子记几个关键的"驿站名"噢!

  三、请孩子策划: 饮料、食物、装备等,什么该带什么不该带?听取孩子的意见哦,别看孩子小,主意未必小哦!即便不听,也要懂得尊重孩子,不要做不耐烦嘴脸哦。

  四、准备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出去?请宝宝回答,宝宝不能回答的话,家长启发——呼吸新鲜空气,踏青,游春,赏花,了解大自然,接近大自然等等。

  五、设计问题:今天看了几种花,几种树等等!让孩子比较树与树、叶与叶、花与花,从色彩形状香气等方面询问孩子发现了什么不同?

  当然所有的问题都是相机而动,不要死板照搬哦。

  六、本期主题情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假设:三口之家,爸爸驱车来到离景点还有一定距离的山坡下,妈妈下车抱着已经不算小的宝宝,让爸爸一个人吃力地拿着三个人所需的物品,你觉得这个场景有什么不对吗?

  再假设:爸爸把车停下来,从车里一件一件取出上山的必需品,分工说:宝宝,你拿自己的小背包;妈妈拿她的中背包,爸爸拿相机和大背包。大小人各有分工,分别背着包袱上山坡。

  后者的场景,作为家长的您,曾经见过吗?恐怕很难,因为在我们的幼儿教养文化中很难有这样神清气爽的东西。我曾经在上海外滩看到一对老外夫妇带着五个大小不一的儿女,每个孩子各有分工,连最小的看上去大约两三岁的小孩子也有一个小小的背袋在后面。在国外,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只有身体在成长,能力也一直在成长中。家长之尊重孩子,不是仅限于礼貌上的尊重,也要有适度的对孩子能力的尊重。从小信任他有能力承担属于他自己的那部分责任,哪怕仅仅是象征性的承担,也会给孩子未来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不错的开端。

④轻松断奶:细心+耐心让宝宝快乐断奶

  > 看着宝宝扳着小脚丫子吃奶的满足样子,当妈妈的一定会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

  看着宝宝扳着小脚丫子吃奶的满足样子,当妈妈的一定会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那份母子之间的依恋会让你深深感动。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断奶就被提上了日程,虽然做妈妈的会有几分失落,但那毕竟意味着孩子的成长,既然这是宝宝成长必经的阶段,那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呢?

  对婴儿来说,最有营养最好的食物就是母亲的乳汁了。医学研究证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因为耳道感染、、、过敏等疾病而就医的比例远远低于用牛奶喂养的婴儿。

  母乳虽然好,但对于渐渐长大的宝宝来说,母乳已不能完全满足小儿营养所需,断奶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那么到底什么时候给宝宝断奶好呢?断奶有哪些好的方法?记者就此采访了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童科朱晓华科长。

  朱晓华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年轻的母亲,出于自己体形考虑,或者是工作上的压力,在孩子三四个月时就开始断奶,这对宝宝来说,是不公平也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一般来说,孩子在1岁之前,母乳完全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但在宝宝长到1岁以后,母乳已不能完全满足小儿营养所需。另一方面随着孩子乳牙萌出,消化功能成熟,宝宝们已能接受其他食物,饮食必须从乳类逐渐转化为主辅食。因此,最好的断奶时机应该在宝宝1岁到1岁半之间。

  有的母亲认为婴儿断奶很简单,只要几天不给婴儿吃母乳就可以了。于是使用各种手段,例如挑选一个假日,母亲回娘家,婴儿由爸爸带,又哭又闹熬过两三天,把奶断掉。有的母亲在上涂黑药膏、甚至抹一些辣椒粉,婴儿嗅其味、视其色,害怕得不敢再吃。

  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极不科学的断奶方法。因为对孩子来说,由于没有一个适应过程,很难接受其他食物;或者勉强接受了,但孩子胃口极差,弄不好会出现腹泻,形体日见消瘦,出现(民间称为奶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另外,这些断奶方法也会影响到宝宝的心理发展,对出生后一直依恋母亲的孩子来说,短短几天的分离,就可能让他们产生焦虑情绪。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断奶呢?首先母亲要理解断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断奶的准备其实从添加辅食就开始了,经过几个月,慢慢让孩子从吃流质转变到吃固体的混合饮食,不仅食物改变了,吃的方式也改变了,从吮吸乳汁转为自己用牙咬切、咀嚼后才吞咽下去。通过吮吸妈妈乳头进食转为用杯、碗喝,用小勺送入口中,从妈妈一个人喂哺转为爸爸、奶奶都可喂食,凡此种种,孩子不但要生理上能适应,心理上也要适应。

  一般来说,从宝宝四五个月起,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喂一些蛋黄、菜泥等易消化的辅食;等到孩子六到八个月时,每天可以先减去一次母乳,以辅食替代。以后继续减少母乳次数,至1岁左右就可以断母乳了,最迟2岁就应完全断母乳。但仍需每天给1~2次牛奶。

  而给孩子添加辅食的原则是。食物须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一种食物适应后再加第二种食物。如你的孩子已能吃粥和面,粮食要成为以后重要的主食,粥、面可以越来越稠,孩子长到11个月时,家长就可试喂软饭、馒头、包子、面包等食物,让他习惯固体食物,同样体积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素。同时还要喂一定量的牛奶或奶粉,小儿能继续从中摄入较优良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牛奶不仅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吸收。所以,一定要记住断乳只是指断去母乳,不是指一切乳制品,3岁以前的孩子鱼肉等动物蛋白质吃不多,乳汁还是重要的食物。断母乳前要让孩子习惯喝牛奶,至少每天2~3杯(约500毫升)以代替母乳,先以饭、面乳代替1~2次母乳,慢慢增至3~4次,这样哺母乳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可以很自然地完全断去。

  另外,在孩子断奶时,对宝宝的心理安慰也是很重要的,开始时断奶孩子会有些急躁、不适应等反应,这时,作为妈妈要给他更多的爱抚,除了亲自喂他吃饭菜,还要多陪伴他,让他感到虽然吃不到母乳了,妈妈还是在他身边关心照顾他、保护他。

  婴儿在断奶时,如果稍不注意,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常见的有:

  1.不习惯吃母乳以外的食物,拒绝尝试新食物,无论粥或面都只吃几口,菜和肉更是咽不下,要吐出来。每天进食量越来越少,由于营养不够,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甚至发生营养不良,中医所说的奶痨就是指断奶时母乳渐渐减少而小儿又不肯吃其他食物,以致逐渐消瘦,形似生(痨病)者。

  2.养成偏食、挑食坏习惯,食物营养不平衡可引起某些营养素缺乏。如小儿断奶前只习惯吃牛奶,其他食品都不肯吃,家长只能多喂牛奶,以维持他的营养需要,有的孩子1岁断母乳后只吃几口粥饭,少量鱼肉汤,一天仍要喝1000毫升以上牛奶,造成营养不平衡,易发生缺铁性,因牛奶含铁量很少,不吃肉、蛋、菜就会发生铁缺乏。有的孩子只习惯吃糖粥,不吃其他食物,碳水化合物多了,缺乏蛋白质,孩子长得不结实,容易生病,也易缺钙发生佝偻病,挑食偏食都是家庭养育不恰当养成的。

  3.易发生母子分离焦虑,断奶不顺利,越来越依恋母亲,母乳已很少,还要吊牢母亲哺乳,母亲一走开就紧张焦虑,到处找妈,情绪低落,终日不开心,也害怕与别人交往,对小儿的身心发育都有损害。

  为防止断奶时出现上述问题,必须重视按时添加辅食,训练孩子接受各种食物,为断奶作准备。如断奶后发生不爱吃其他食物的情况,还得耐心地从头训练起,让孩子有机会尝试不同食物,自己参与进食,提高兴趣,为小儿专门制备有吸引力、口味美好、营养平衡、细软烂的食物,使他容易接受。吃饭不能勉强硬塞,要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下专心进食。在小儿不习惯接受固体食物时,可先让他习惯喝牛奶、豆浆,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再逐步训练吃鱼、肉菜。

  相关资讯:

上一篇:夏日健康提示帮准妈安然度夏

下一篇:关于男性下体的十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