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施治
更新时间:2024-04-28 04:44:43

(1)中医辩证施治 治疗4型口干

  许多老年人总有口干舌燥的感受,其实这是一种生理现象, 老年人因口腔黏膜内腺体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就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中医认为是脏腑功能紊乱导致口干,中医根据辩证施治,可有效缓解口感症状。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治愈不同体质人群的口干病症。

  阴虚火旺型

  表现为口渴且饮水量多,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小便黄,手足心热,脉细数,舌红苔黄燥等。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丸调治。

  脾胃实热型

  患者表现为口渴想多喝水,且喜欢冷饮,尿黄,大便干燥,脾气急躁,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腻,脉实有力等。治宜清热降火,可选用黄连上清丸调治。

  脾胃虚弱型

  表现为口干但并不想喝水,或只喝少量热水,食量减少,消化欠佳,舌质淡红,脉缓弱等。治宜温补脾胃,可选用补中益气丸调治。

  肾阴亏虚型

  患者表现为口干且喜欢饮水,但不影响进食,尿多,腰膝酸软,常常伴有心烦头昏,舌红苔薄,舌乳头萎缩,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可选用六味地黄丸调治。

  防治老年人口干要先弄清自己的体质,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老年人平时也要注意生活调理,可以多喝水,也可多喝一些汤汤水,注意不宜过咸,多食用新鲜果蔬。

(2)中医煎药 正确煎药的12个要点

  中医养生是一门非常博大的学问。在煎中药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讲究。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中医煎药的学问。那么中药怎么熬比较好呢?煎中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煎中药的注意事项

  中药是治病效果不错的方法之一,但很多年轻人对它犯起了愁,主要原因是不会煎药。中药煎煮的方法是否适当,关系到其药效。为了大家能正确煎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中药煎煮的12个注意事项: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 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

  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七、服药时的“忌口”问题

  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等常规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按医嘱执行。

  八、煎中药为什么要加锅盖

  一些人在煎中药时,为了操作方便,常不盖锅盖。为此,中医师提醒患者,煎中药时莫忘盖锅盖。

  经研究,绝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如木兰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挥发油。挥发油在医学上具有驱风、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但是,挥发油在水中的溶 解度很小,绝大部分挥发油的比重都比水轻,所以很容易随水蒸汽一起蒸发出来,如果煎中药不盖锅盖,中药内的有效成分便易随水蒸汽“跑”出去,降低药物疗效。

  九、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

  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 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

  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 底层药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给病人服用,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甚至会发生危险。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

  十、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 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 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十一、中药煎煮之前可别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这是因为:

  1、 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 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 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以免造成药材成分的丢失,影响药物的疗效。

  十二、煎煳的中药请丢弃

  中药能治疗疾病的道理,就在于它含有生物碱、皂素、鞣质等有效成分。中药所以要煎熬,目的在于要把药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来,以利于治疗疾病。

  煎药的方法是否适当,对其疗效有很大关系。煎熬时间短了,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来,影响治病效果;煎熬时间过长,会使有效成分(例如挥发性成分) 遭到破坏或丢失,并且还会把药煎煳。

  中药一旦煎煳,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例如,滋补性中药煎煳后,其性味会由甘甜变成苦涩,不可能再起到滋补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煎煳后,会变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

  大部分中药煎煳后,有效成分都会遭到破坏,甚至效果相反,该清热的不能清热,该滋补的不能滋补。因此,中药煎煳后应丢弃。

  很多人觉得中药只需要用火烧开就可,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中药的煎制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火候。如果煎制的方法不正确,那么很有可能影响中药的成效,所以熬中药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方法!

(3)老年人便秘中医诊治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有人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占半数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老年人由于活动量减少,腹肌无力,胃肠蠕动缓慢,食物和残渣不易向下推进,容易发生便秘。

  中医认为,由于年老体弱,体内阴阳气血失衡和亏损,故老年人的便秘以虚证多见。对此种便秘的治疗,不能机械地统用通下之法,而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证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那么,怎样诊断治疗虚性便秘呢?

  一、气虚型 虽有便意,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腹无胀痛,面色 白,神疲气怯,小便短数,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此因患者脾肺气弱,大肠传送无力而成便秘。治以益气润肠,方选黄芪汤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火麻仁、当归、陈皮、白蜜等。

  二、血虚型 症见大便干结如栗,面色萎黄无华,时觉头眩、心悸,舌质淡红,脉细。此因患者血虚津少,肠府失濡,以致大便秘结。治以养血润燥,方选《尊生》润肠丸加减。常用药:当归、生地、火麻仁、黑芝麻、苁蓉、首乌、桃仁、枳壳、白蜜等。

  三、阳虚型 症见大便秘涩,面色 白,精神疲惫,畏寒肢冷,腰脊酸软,舌淡,脉沉细等阳虚见证。此因患者年高体衰,真阳亏损,温煦无权,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遂致阴寒内结,糟粕不行而成便秘。治以温阳通便为法,方选济川煎。常用药:大黄、附子、肉桂、肉苁蓉、党参、乌药、全当归、甘草、升麻等。

  总之,老年人便秘虚证多,治宜益气养血,温通开秘,不可滥用泻药。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便秘的患者,不应养成服药通便的依赖思想,应当从其他多方面调治,如保持心情舒畅,坚持锻炼,适当多吃蔬菜,足量饮水,定时如厕,均有利于便秘的改善。

上一篇:冬虫夏草功效是什么

下一篇:女性养生避免加速衰老的7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