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建议老人养生保健要常补髓
更新时间:2024-04-28 11:20:02

(一)中医建议老人养生保健要常补髓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血如故。人们若想延年益寿,身体健康,必须注重经常补充人体精髓的不足。

  众所周知,骨为人体一身之支架。骨骼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质量。正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血如故。这里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人体的骨骼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骨为髓所养,精又生髓。故髓、精决定了骨骼的生长发育与功能。若髓不养骨,即会造成骨骼方面的疾病。如婴幼儿的佝偻病,成年人的骨质软化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病等。

  祖国医学则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髓,若肾精亏虚,骨髓不充,故会腰痛而腿膝无力。正如《内经》所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由此看来,精与髓的充盈与否,不仅影响到人体的骨骼系统,还将严重损伤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祖国医学还认为,肾主人体生长发育,人体的衰老及长寿均和肾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换言之,只有精髓充足,肾才能发挥其先天之本的作用。由此看来,养生必重补髓。

  中医同时认为,精生髓,若髓不足,就需要有阴精不断化生骨髓。所以,补髓即补精,而精盛,元气则盛。又因为真元之气藏于肾,只有肾精充足,元气才有来源。而祖国医学所说的真气、元气,正类似现代医学所指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即髓充、元气盛,人体才有强大的抵抗力及免疫力。

  那么,又怎样补髓呢?中医养生的理论指出,补髓,必须要以动物(如牛、羊、猪等)的骨髓、脊髓为原料,简简单单煲汤进补即可。

(二)寒湿型阴疮中医如何进行治疗?

  寒湿型阴疮:寒湿久居阴寒湿冷之地,寒湿之邪侵袭,凝滞气血,蕴积于内,邪气不能外出,内陷于肌肉;或素体阳虚,气血失和,痰湿凝结,肌肤失养,日久溃腐成疮。 【证候】阴部肿块坚硬,皮色不变,不甚肿痛,经久不消,日久溃烂,脓水淋漓,疮久不敛,神疲体倦,食少纳呆。舌质淡嫩,苔白腻,脉细软无力。 【辨证】寒湿凝滞,气血失畅,肌肤失养,故肿块坚硬,皮色不变,局部溃烂,脓水淋漓;日久不愈,耗气伤血,以至疮久不敛;阳气虚衰,脾气不振则神疲体倦,纳谷不香。舌质淡嫩,苔白腻,脉细软无力均为寒凝气血、正气不足之象。 【治法】益气养血,托毒外出。 【主方】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处方举例】人参12g,川芎6g,当归8g,白芍9g,白术9g,黄芪12g,甘草6g,茯苓8g,金银花6g,白芷8g,皂角刺12g,桔梗8g。相关热词搜索:妊娠梅毒 图片 梅毒一期的症状 先天梅毒儿皮肤症状 早期梅毒图片

(三)哪些人群不适合刮痧 中医刮痧养生这些要命的误区

  刮痧是中医上面一种治病防病的方法,如果我们利用的好的话能帮助我们健康长寿,但是如果用的不当的话可能会带来很多的误区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刮痧的误区有哪些吧!

  刮痧的误区非常的多,我们在刮痧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进入这些误区,搞不好可能对我们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

  刮痧误区

  误区一:出痧越多越好

  刮痧是用刮痧板或匙勺等钝缘面物通过在体表反复刮动、摩擦,使局部皮肤充血,进而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并消除组织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不少人认为,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

  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与肌肉丰满者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往往也不明显。

  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最终只会伤害身体。

  误区二:时间长短无碍

  很多人在刮痧时不很在乎时间长短,其实,时间掌握是刮痧功效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养生专家建议,每个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钟为宜;局部病变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分钟之间,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50分钟之间。

  此外,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另外,由于刮痧多少对皮肤存在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5~7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误区三:去感冒刮痧好

  林女士,因晚上开冷气睡觉,早上起床后便觉头痛、鼻塞,继而出现恶风、颈背痛、神疲乏力,医生诊断,林女士患的是风寒感冒,采用刮痧治疗一次后症状基本消失。然而同样是感冒的刘伯,在家里刮痧却越刮脸越苍白,人也更加虚弱。

  为什么都是感冒,都是刮痧,效果却大相径庭?专家解释说,感冒用刮痧疗法,一般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

  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再行刮痧。

  误区四:刮痧不会不适

  刮痧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种简单的“推拿”,只有效果好不好,不会出现什么不适症。其实,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刮痧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

  医学上称这种不适为“晕刮”,“晕刮”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头晕等。此时,应迅速停止刮痧,让患者平卧,并喝点温开水或温糖水,休息片刻,很快会好转,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急救。

  误区五:不分饥饱人群

  有些人为了利用午休时间,常常是不吃饭就去进行刮痧。其实,这样也不科学。因为专家一再强调,刮痧是要承受一定的强度和力度的,空腹和过度疲劳者千万别进行刮痧,否则极易出现“晕刮”。

  此外,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者;施治局部痈肿、疮疡、溃烂或肿瘤患者;患有心脏病、水肿的病人;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都不能进行刮痧治疗。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是怕痛的患者需要轻刮。

  还有年老体弱的老人、年幼体虚的孩子刮痧也要慎重,这些人群最好少去刮痧。

  误区六:刮痧能治百病

  无论是感冒还是上火,喜欢刮痧的人,只要身体不舒服,就会刮一刮,其实,刮痧也是分病症的。刮痧的相对适应症主要有: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误区七:越疼越有效果

  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误区八:贬石人人皆宜

  砭石刮痧,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砭石刮痧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治疗和保健作用,但是,并不是任何人、任何疾病都能够用砭石刮痧的方法来治疗。孕妇、皮肤病患者、体表有疮疡疖肿者、有出血倾向者、精神病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砭石刮痧。

  刮痧后注意事项

  一、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二、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结语:通过以上文化在那个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刮痧的误区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刮痧的误区我们应该要了解,及时的避免的,不然可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的,所以以上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上一篇:脸上长红色点怎么办

下一篇:两招破解“久坐”办公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