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4-04-27 19:42:42

(一)肝火旺怎么办 春天灭“肝火”中医有绝招

  春天是容易上火的季节,尤其是肝火,这和它的属性有关系,那么肝火旺怎么办呢?我们怎么判断肝火的虚实呢?中医是如何灭肝火的呢?这些都是大家想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给大家一一介绍下吧。

  春天是最容易肝上火的,如果出现上火的现象,我们就要想想,是不是肝火导致的。

  春天万物复苏,很多人的肝火也跟着旺了起来。你知道吗,肝火有着亦虚亦实两张面孔,只有认清它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扑灭它。

  从中医的角度看,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肝脏在五脏中也属木,故春气通于肝。也就是说,春季是肝气最为活跃的时候。同时,春季是生发的季节,肝主疏泄、主生发,容易造成肝火上炎。

  此外,天气转暖,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也开始蠢蠢欲动,病毒、细菌慢慢滋生,负责代谢和解毒功能的肝脏一旦不堪重负,就会出现急火攻心的情况。

  肝火旺其实就是体内肝的阳气亢盛从而表现出来的热效应,这种情况会导致我们体内出现不同程度地冒火。

  一般情况下,肝火旺的人常常舌质红,伴有面红耳赤、头痛、头晕、急躁易怒、睡眠欠佳、心烦意乱等症状。日常生活中,爱吃辛辣、精神压力大、爱发脾气、肝肾阴虚的人,都是肝火爱找茬的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肝火都一个性质。

  肝火有虚实之分,其中,实火多是阳热亢盛之火邪所致,以外象表现为主,春季若时常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大便干燥、情绪不稳定,就须警惕是肝实火;相反,虚火多为阴虚火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肝肾阴虚都是导火索,主要症状包括手脚心发热、盗汗、身体消瘦、舌红少苔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几个方法,能够帮我们辨别自己的肝火到底是虚火还是实火。

  首先,看舌苔

  为舌质红且舌苔厚腻者多是实火;相反,舌淡红、苔泛白且舌苔少者一般虚火。

  其次,看小便

  小便色黄、气味重,多是实火;小便色淡、气味清,多是虚火。

  再次,看大便

  大便干结多为实火;大便稀软或腹泻则是虚火。戚团结提醒,清肝火若想达到理想效果,必须对症下药。这里给大家分别介绍几种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实火以清肝为主

  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即可将火泻掉。中医认为,肝主情志,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情绪,凡事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许多火就不会由内而生。

  另一方面,日常饮食要少吃辛辣,多吃些清火的食物,比如莲子、绿豆、苦瓜、芹菜、西瓜、山楂等。还可以用玫瑰花、菊花、白梅花、决明子等泡水代茶饮。

  虚火以调养为主

  相比实火,清虚火除了食物调养外,还要辅助强肝肾以进行内调。

  一方面,要坚持适量运动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妨多出去走走,踏青、打球、散步、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既能让人气血通畅,又可怡情疏肝,达到强肾、降肝火的效果。

  另一方面,多按保肝穴位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脚踝内侧突出的骨头尖上方4横指处)等穴位都有很好的清肝补肾作用,每晚睡觉前按摩这些穴位或用拳头反复敲打穴区,每次5分钟左右即可。

  为什么一到春天火气就那么大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春燥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加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时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多风,往往使人们普遍感觉到不适。

  而且春天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容易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出现上火症状。这就是一到春天人们就常常会上火、易燥、易怒的原因。由于从中医上讲,肝脏具有升发调达、储存血液、舒畅情致的作用,与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相对应。所以,春季与肝相和,春季上火则多为肝火。

  外界刺激易引肝火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有些人在生活、工作中被一些难事、愁事、烦心事所困扰,精神压力大,内心总是处于一种焦虑、失衡状态,容易着急上火。所以灭肝火特别要调整情志、稳定情绪,因为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而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

  饮食调理巧灭火

  说到春季人们在饮食上如何调理对付肝火旺盛,总的指导原则是忌食大热的食物,清热清滞,饮食有节,建议多喝水,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多吃些属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梨、苹果、百合、杨桃、枇杷,同时多饮水。不宜吃辛辣、海鲜、过腻过酸、煎炸食品,以及羊肉、肥肉等,以免火上浇油。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也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

  在整个春季里,食养原则是减酸益甘而养脾气。因为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不能再助长肝气以免过旺,这样可以保护脾气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为了抗御肝气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可以此加强机体的防御。

  结语:通过上文,我们应该知道如何辨别自己是不是肝火旺了吧,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是舌苔、大便等进行自辨的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肝火旺怎么调理,不过上文小编倒是给大家介绍了不少的方法,大家看看吧。 

(二)中医理疗治疗肾虚的方法

  很多朋友都问我男性肾虚改怎么办,这里小编就为大家权析以下一些肾虚的理疗方法。传统医学所讲的“肾虚”概念中的“肾”,不仅指解剖学上的肾脏,而且是一个生理作用相当广泛,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消化、内分泌代谢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

  按摩腰眼补肾:

  腰眼穴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中医认为,经常按摩腰眼部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增强肾的纳气作用,进而达到益寿强身的功效。做法如下:

  1、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然后再回头再重搓,每次作50-100遍,每日早晚各一次。

  2、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左右。

  3、双手握拳,轻叩腰眼处,或用手捏抓腰部,每次做3-5分钟。

  4、鸣天鼓。用两手掌心紧贴两耳,十指按抱后脑,然后有节奏地用食指尖弹向枕背凹陷处。每次左右手各弹50下,早晚各一次,对眩晕、耳鸣、健忘、思维能力减退等症有效。

  123下一页

  传统养生学认为,用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温暖腰眼、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作用。此法还有助于防治遗精、早泄、痛经和月经失调等病。

  现代医学证明,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又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对神经系统的温和刺激,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所以,按摩腰部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较好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病等也有一定疗效。

  搞怪走路也可以补肾:

  为了强肾,男人对于各种各样的健身秘方无一不是高度关注。这不,本来是时装模特专利的“猫步”,也被认为是有着增强性功能作用的“健美步”。

  模特在T型台上的“猫步”,其特点是双脚脚掌呈“1”字形走在一条线上。福州某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徐晓松介绍说,走“猫步”的时候,除了能增强体质,缓解心理压力外,由于姿势上形成了一定幅度的扭胯,这对人体会阴部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和按摩的作用。

  人体会阴部有个会阴穴,中医认为,会阴穴属任脉,是任、督二脉的交汇之点。按压此穴不仅有利于泌尿系统的保健,而且有利于整个机体的祛病强身。

  徐晓松建议,男性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走走“猫步”,能补肾填精,增强性功能。而且,扭胯不但可以使阴部肌肉保持张力,还能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对男性来说,能预防和减轻前列腺炎的症状,而女性则可以减轻盆腔的充血,缓解腹部下坠和疼痛感。

  上一页123下一页

  此外,每天做做收腹提肛也是提高性功能的好方法之一,对耻骨尾骨肌的锻炼非常有效,同时还可以减少盆腔的充血。

  人体全身有近500块肌肉,2/3集中在下半身,而慢跑和步行时,锻炼的重点是在下半身。锻炼时要注意配合缓而深的呼吸、双臂摆动、大跨步快速前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正确服用补肾食物:

  补肾的食物不是吃尽肚子里面就万事大吉,食用方法都是很重要的。

  民间用板栗补养、治病的方法很多,但多数人都是熟吃,殊不知,生食板栗补肾的效果大大超过了熟食。

  早在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就说板栗是“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千金方·食治》中补充介绍说:“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强调了“生吃”这一用法。

  人到老年,由于阳气渐渐衰退,不仅会出现腰膝酸软、四肢疼痛,还可能出现牙齿松动、脱落,这些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当从补肾入手,及早预防,食用生板栗就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三)肥胖儿疳积的中医调理法

  摘要: 肥胖儿疳积的中医调理法,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两岁大的小宝宝,坐在我的诊桌前,诉说着:“赵医生,我的宝宝已经三个多月不愿意吃东西了,喂什么都不吃……前些时候,早晚还喝180ml的奶,现在连奶也不碰了。晚上还睡不..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两岁大的小宝宝,坐在我的诊桌前,诉说着:“赵医生,我的宝宝已经三个多月不愿意吃东西了,喂什么都不吃……前些时候,早晚还喝180ml的奶,现在连奶也不碰了。晚上还睡不安宁,整夜哭闹……我们全家都十分烦恼啊!”

  我仔细端详着这宝宝:圆圆的脸蛋,胖乎乎的,可面色黄暗,精神不振。就诊时,不时哭闹。给他触诊的时候,感觉他手足心热。舌苔是白腻的,脉象滑细,指纹淡滞。我对家长说:“你的孩子得了疳积。”这位家长惊呼:“我的孩子这么胖,怎么会得疳积呢?!” 我笑了笑说:“不错,惯常认为,疳积病是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烦躁易怒,夜睡不宁,大便干结,小便黄浊为常症。过去的孩子得疳积病的,多是以营养不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为主要表现。可现在,特别是城市的孩子,出现前面的症状,则多因家长没有进行合理的喂养:要么投以高蛋白,高营养素的饮食;要么过度喂食,超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限度;有甚者,由于过于溺爱孩子,造成孩子挑食偏食。”

  我给患儿开了一周的处方加上相关的中医治疗。一周之后,家长带孩子回来复诊,孩子脸色已大有好转。孩子母亲面露喜色,“经过治疗以后,孩子不但能吃能睡,脾气也比上周好多了!您摸摸,他的手臂都结实了。”

  其实,关于疳积病的成因,中医认为,主要是由过食肥甘生冷,伤害肠胃,形成积滞,积滞日久,受纳运化失健,从而见食不贪,气液耗伤过重,肌肉消瘦,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可见积滞与疳关系密切。古人曰:“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以及“疳之成多起于积,治疳必先去积。”

  现代医学没有疳积这一病名,但综述其病因,皆为不良的饮食习惯。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促使食欲下降;饭前吃糖果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也影响食欲;此外,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可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进而成滞成疳。

  中医理论认为: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木疏泄失常,可导致肝旺脾虚,疳积患儿常见的厌食,脘腹胀满,任性易怒特点,正是脾胃虚弱,肝失疏泄———肝旺的表现。故在治疗上应在健脾的基础上加疏肝、柔肝。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调理脾胃为主。如有烦躁不安等肝热之症,须根据不同的见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并注意饮食营养,加强护理,配合治疗。

  预防护理方面须注意的是:

  1.如发现孩子体重不增,或减轻,脂肪减少,肌肉松弛,面色苍黄,不论孩子原来是胖或瘦,应即引起注意,有的还有异食癖,随手拿起东西就往嘴放,还有的吮反映等表现。分析原因,及时检查治疗。

  2.喂养方面须注意营养的搭配,做到让孩子不偏食,不投其所好,不过食零食。

  进餐应定时有规律,增加副食要按时。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下面介绍几种疳积病常用的配合治疗的汤方,以供选择。

  .独脚金,淮山煲猪横脷———适用于脾虚热型。

  独脚金6克,淮山10克,猪横脷一条,蜜枣一个。三碗水以文火煎成一碗半。分两次服用。

  鸡内金,麦芽,谷芽煲猪肚———适用于食积伤脾型。

  鸡内金6克,麦芽15克,谷芽15克,猪肚四分之一个,蜜枣一个。四碗水煎成一碗半水,分两次服用。

  太子参,云苓,淮山煲鸭肾-适用于脾虚型。

  太子参6-10克,云苓10克,淮山10克,鸭肾一只,蜜枣一个,以4碗水煎成一碗半水,分两次服用。

  夏枯草,白芍,云苓煲猪横脷-适用于肝热型。

  夏枯草10克,白芍10克,云苓15克,猪横脷一条,蜜枣一个,四碗水以文火煎至一碗半水,分两次服用。

上一篇:中医发展道路曲折多

下一篇:老年人也应当注意性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