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近视手术的“反弹”
更新时间:2024-04-27 18:42:20

(1)正确认识近视手术的“反弹”

  对于近视手术的回退“反弹”问题,大家或多或少会有些担心。希望您看过下文之后会客观些,放松些。

  近年来我国每年超过50万人接受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来矫正近视。对于每一位想做手术的近视眼患者而言,尽管已经了解到激光近视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都很肯定,心里仍有些忐忑不安是正常的。当他或她与亲朋好友商讨手术时,好象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做了手术不久就反弹了”“某某做了手术五年还不是照样戴镜了吗?”

  以至于许多时候患者在上台前还忍不住一而再地对我说“不是怕不安全,也不是怕视力不提高,就是担心长期效果,比如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到底会不会反弹啊?”

  我会告诉我的患者:“在经过周全的检查评估后考虑手术,综合分析后设计了手术的参数,意味着反弹对你已不是问题。绝大多数不会反弹!”

  诸如“某某做了手术就反弹”“某某做了手术照样戴镜”通常是以讹传讹的信息,经不起推敲,或是病人出现新的近视的缘故,或是高度近视与薄角膜本来就设计成轻度近视,有些病人甚至术前就被告知仍然需要戴眼镜的,有些高度近视的矫正与预期矫正的量非常吻合,但是实在度数太高不能全部做掉,仍然需要戴镜,但在其他人看来误以为“做得不成功,反弹了”。

  极个别病人术后早期视力恢复不错,一段时间后远视力逐渐下降,检查发现有轻度的近视度数出现,并非都是“回退”“反弹”。一般术后3~6个月内发生的回退与角膜创伤愈合、修复有关,术后的眼药水规范应用可控制。激光术后时间越长越不易发生“反弹”,更别说是几年以上的“反弹”,通常都是另有原因,与手术的直接关系不大。

  即使“反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预测的,真正超过预测值的“反弹”非常少。同时值得欣慰的是,“反弹”量相比原有的近视度数,是微不足道的,比如通常不超过5%。

  比如300度以内的轻度近视,是很少有“反弹”的!即使“反弹”量为25度,也几乎不影响看远的清晰度。

  300度到600度之间的中度近视,即使“反弹”50度,也仍然不会对患者的远视力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反弹的可能性虽然比轻中度近视增加,但就量来说,术前角膜厚度等在正常值的前提下,大多数术后“反弹”不会超过100度。也就是说,高度近视即使出现了“反弹”,大多数仍然可以不用戴镜。

  “反弹”是怎么回事呢?

  激光角膜手术是在角膜上切削,相当于“削”一个镜片,近视矫正的方法是使角膜变平,精准度是非常理想的,但角膜组织是活的组织,在切削后可有一定的增殖力。如果在切削面均匀增殖,不会引起明显的度数变化,如果中央增殖略多于周边区,角膜中央部会微微高起一点,尽管非常微量,仍然会引起轻度的近视度数,也就是“反弹”。这在PRK时代被观察到,反弹量可随近视度数增加。但LASEK/epi-LASIK和LASIK包括飞秒LASIK,都不容易出现反弹。

  当然,如果做的手术并非激光手术,而是超高度近视的屈光晶体手术比如ICL,不存在反弹。

  “反弹”是可以干预的。比如,在手术设计的时候,如果根据年龄、基础度数和进展状况等判定会“反弹”50度,可以多做掉50度,等术后3-6个月稳定下来,就非常接近“0”了。同时,术后医生给的眼药水,也是一个很可靠控制角膜增殖的方法,只要患者术后按医嘱用药水,可以阻止“反弹”。

  有些情况需要审慎:

  比如,手术前的近视度数其实没有稳定,术后一二年出现新的近视,眼轴延长,但是患者误以为是“反弹”(预防这一情况:术前的病史很重要,比如判断将来还要增加100度,理论上手术设计时多矫正100度即可)。术前角膜比较薄或原本存在角膜扩张因素,术后角膜前突或扩张或圆锥角膜(规范手术下这一概率非常非常小!!!),患者也误以为“反弹”。

  提示:术后出现新的近视不一定是反弹,需要眼参数检测后分析评定。

  如果确定是“反弹”,检查后确认是角膜增殖、中央区厚度增加引起,稳定后,在全面检查复核后若符合再次手术条件,谨慎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做补矫。

(2)正确认识医学影像学检查

  现代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循证医学在我国的积极开展与应用,医学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大量的影像学检查势必带来更有利于临床医学的积极开展;而另一方面也必将带来不良后果,这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引起足够的认识,方可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放射科是医学影像科中最为重要的科室,其优点与缺点也是非常显着的。

  优点主要表现如下:

  1、呼吸、循环、消化、神经、骨骼、泌尿、生殖等全身各系统疾病几乎无一不结合放射学检查而得以诊断,甚至有些疾病的放射学检查是唯一确诊手段。

  2、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以及分期往往依靠放射学检查提供,从而有力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3、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常常需要放射学检查来复查映证。但过度放射学检查或不当放射学检查也会带来不良后果,最常见表现在辐射损害和医疗费用的提高。医生及患者均应尽量避免这些不良后果,尤其是放射医务工作者责任更为重大。

  为此建议如下几点,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1、能用其他影像学手段检查的疾病(如超声、红外线等),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放射学检查。

  2、能用X线平片或磁共振检查诊断的疾病,应尽量避免CT检查。

  3、CT检查诊断较为确切后且可以用X线平片复查的疾病,应尽量使用平片而避免CT检查。

  4、体检或长期CT复查的疾病,检查时尽量用低剂量CT。

  5、放射学检查时应尽量对病人的敏感部位以及家属进行必要的辐射防护!

  6、孕妇及婴幼儿尤其应注意辐射防护,最好避免放射学检查,如必须检查,患者或家属应咨询放射科的医务工作者或职防所的辐射管理工作者,并作出利弊权衡后方可作放射学检查。

(3)正确认识“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多数人把它认为是一种病而到处求医寻药。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骨质增生”只是人在衰老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

  每个人都经历一个由生长、发育、成熟、进而衰老的过程,衰老有普遍性、内因性、进行性和退化性四个特点。在衰老的过程中,机体内各种功能和结构都发生退化性改变,体内平衡状态日趋破坏,导致储备力减少、适应力减退、抵抗力下降。一般来讲,人的衰老在30岁以后便极其缓慢地开始,40岁以后,衰老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并伴有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

  对骨骼而言,在衰老的过程中,骨质是由增重变为减轻,其特点是骨的内面逐步吸收,而在其外有较缓慢的新骨生成,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在肌腱、韧带(中医称“筋”)的附着点和负重大、活动多的颈腰及膝关节等部位最易产生。

  目前,很多颈腰及膝关节痛的人将其病痛的原因归罪于“骨质增生”所致是不对的,我院专家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绝大多数颈腰及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虽都不同程度存在骨质增生,但经推拿、针灸、药物等治疗后病痛基本消除,而“骨质增生”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这就充分说明骨质增生并不是引起颈腰及膝关节病痛的真正原因。当然,有些骨质增生的部位特殊,可能对周围软组织、神经、血管等压迫和刺激而出现相应症状,这是不可忽视和需要治疗的。

  “骨质增生”是人在衰老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一般骨质增生是不用治疗的,只有那些骨质增生压迫血管、神经引起临床症状的才需要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表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压迫椎动脉表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压迫交感神经表现为交感型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压迫腰部神经出现腰痛或者下肢放射痛表现为腰椎增生性关节炎。

  骨质增生防不胜防,故不用刻意去防。人们应加强户外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量的体力劳动;饮食方面注意加强钙质的补充,多饮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及瓜果。

  骨质增生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推拿、针灸、理疗以及中西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中医原理是调补肝肾、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即是通过药物和经络穴位刺激达到气血通畅,以求得阴阳平衡;西医原理主要是消炎镇痛、松解软组织粘连、恢复骨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

  针刀治疗主要针对骨质增生引起的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通过松解特定部位的粘连,使人体建立新的平衡,从而达到减轻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不适,消除骨刺的形成因素,使骨刺不再继续增长。有些药物广告宣称可以“化”骨刺纯属无稽之谈,殊不知骨刺的成分与骨的成分是一样的,化掉了骨刺也就化掉了骨,人无骨岂能站立与行走乎?

上一篇:40岁女人严重缺钙症状

下一篇:男士护肤必知几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