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甲型H1N1流感
更新时间:2024-04-28 06:12:15

1)正确认识甲型H1N1流感

  摘要: 正确认识甲型H1N1流感, 编者按:近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肆虐,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亦及时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防控疫情的传播。虽然目前国内出现了零星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但发现的都是输入性..

  编者按:近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肆虐,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亦及时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防控疫情的传播。虽然目前国内出现了零星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但发现的都是输入性病例,且采取的措施积极有效,故广大群众不必过于担心恐惧。只要积极预防,甲型H1N1流感是完全可防、可控、可治的。因此,《健康七日》在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专家刘立、陆辉的指导下,特编组了本期稿件,以帮助大家正确掌握甲型H1N1流感预防措施。

  正确认识甲型H1N1流感

  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主要在人际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类似,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因此,少扎堆、戴口罩和勤洗手就成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重点防护人群

  人对于甲型H1N1流感普遍没有免疫力,即人群普遍易感。虽然从目前发现的病例来看,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居多,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青壮年人群流动性较大有关。而且现在也是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的发生期,故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亦不能放松警惕。在公共场所活动较多的人,如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及病毒的机会也多,因此也是需要重点防护的对象。

  另外,本身就患有遗传病或基础病的病人在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与健康染病的病人相比,其病程较长,相对更难以治愈,且容易发生合并症导致死亡,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因此,原本身体较差、已患有其他疾病的病人在面对甲型H1N1流感时,更是要格外小心。

  潜伏期

  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病人在潜伏期就有传染性。这使得本病的传播更具有隐蔽性,提示大家必须高度重视本病,做好完善的预防工作。

  症状表现

  甲型H1N1流感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流鼻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等。也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死亡病例多由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故建议一旦出现发热等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经实验室检测以辨清病因,看是属于感冒、普通流感还是甲型H1N1流感,再予以相应治疗。

  感染死亡率低于SARS

  就死亡率来说,甲型H1N1流感比一般流感要高,但低于SARS。而且经历过SARS的洗礼,国内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大大加强,面临这次的流感疫情,疾病防控工作开展的迅速有序,所以大家对于甲型H1N1流感除了必要的重视外,完全不必恐慌。

  甲型H1N1流感预防注意事项

  四大原则记心间

  预防甲型H1N1流感,我们必须掌握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商场、超市、医院等处。如果一定要去的话,则最好戴上口罩。进行体育锻炼时最好选择空气流通较好的户外场所,进行有氧运动,尽量少去封闭的体育馆。

  第二,加强个人卫生和家庭环境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不乱摸东西,尤其是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对象;打喷嚏或咳嗽时应使用手帕、纸巾等掩盖口鼻,并及时清洗手帕或将用过的纸巾丢弃到垃圾箱;不随地吐痰,痰涎亦应用纸巾包好再弃置垃圾桶。此外,经常的居室自然通风也是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最好措施。

  第三,尽量远离或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无痰、咽痛等流感样症状或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人。

  第四,尽量少接触或不接触从外地尤其是疫区来的人。如果接触不可避免,就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

  什么时候需要消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像酒精、84液等含氯杀毒剂对该病毒均有效;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只要做好一般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勤通风、少扎堆等即可,平时并没有必要使用消毒剂消毒。

  需要进行消毒的是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等重点机构,一般由相关单位统一部署来做。另外,如果接触过病人,则亦应使用消毒剂擦拭病人接触过的物体表面,病人使用过的餐具、毛巾等可用开水煮沸消毒。

  卫生预防为主

  甲型H1N1流感目前尚无特效预防药物。健康人群出于预防的目的使用抗病毒药物不仅不会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还会加速病毒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对于健康人仍提倡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采取综合防护措施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而不是完全将希望寄托在药物上。同时,还应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轻压力,保证摄入足够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另外,大家所关心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仍在进行中;而初步研究表明,现有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对于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作用很小或者根本无法为人们提供保护。

  佩戴口罩 阻隔流感

  外出时戴口罩可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但戴什么样的口罩、怎样戴口罩才能起到预防作用呢?下面的注意事项不可不知:

  口罩选择:

  对于普通公众不必特意使用医用口罩,只要使用普通口罩做一般防护即可。选择口罩时最好是透气性较好的纱布口罩;不建议使用装饰性的口罩,这种口罩一方面透气性较差,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过敏。

  佩戴口罩步骤:

  1、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1)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

  (2)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3)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4)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2、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免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3、脱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

  4、脱下口罩后,一次性的口罩要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普通口罩应及时清洗。

  5、医院外科口罩应最少每天更换,口罩如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

  此外,佩戴口罩以及脱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

  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所 陆辉

  本报记者 梁蕾

2)正确认识脑积水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领域最古老的话题之一,早在2500年前就有文献记载;脑积水同时也是神经外科领域最现代的话题之一,直至今日也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只有正确认识脑积水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事实上脑积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脑脊液循环障碍的一种表现,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包括外伤、感染、肿瘤、畸形、脑血管病等都可以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而表现为脑积水。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并按照特定的路径进行循环,对脑和脊髓起到营养、支持、保护作用。神经系统出现病变后会导致脑脊液循环路径梗阻或循环动力不足,从而出现脑脊液异常聚积,当脑脊液异常聚积发生在脑室系统时医学上称其为脑积水;当脑脊液异常聚积发生在蛛网膜下腔时医学上称作蛛网膜囊肿;当脑脊液异常聚积发生在脊髓中央管内时医学上称为脊髓空洞症。因此,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脊髓空洞症一样,都是脑脊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形式。

  发生脑积水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脑积水发生后,机体自身的脑脊液循环调节机制将发挥调节作用,根据其调节功效会有以下三种情形:

  1、脑脊液循环调节机制不能及时有效恢复脑脊液循环平衡,脑积水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脑室继续扩张,脑组织受压变薄,全脑功能受损。此种情况临床上称其为进展性脑积水。进展性脑积水需要尽早治疗以解除脑功能受损。

  2、脑脊液循环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在新的状态下能够达到平衡,脑室不再继续扩张,此种情况临床上称为静止性脑积水。临床上常常遇到平时没有任何不适表现,在体检时或是头部受到外伤后做头颅CT检查,结果发现有脑积水或蛛网膜囊肿,往往属于这种情形。静止性脑积水动态观察即可,无需特殊治疗。

  3、通过脑脊液循环自身调节或神经系统病变本身的康复,使得脑脊液循环得到有效恢复,脑积水则可自行缓解。这种情形比较少见。

  进展性脑积水如何治疗?

  从脑积水的形成原因不难看出脑积水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脑脊液循环路径梗阻引起的脑积水,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解除梗阻,恢复脑脊液正常循环。对于脑脊液循环动力不足引起的脑积水,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增加脑脊液循环动力。

  解除脑脊液循环路径上的梗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神经内镜下对梗阻部位进行疏通或造瘘,使其恢复正常脑脊液循环。根据梗阻发生的部位,临床上采用个性化的手术方式,包括室间孔成形、中脑导水管成形、透明隔造瘘、第三脑室底造瘘、第四脑室正中孔成形等。神经内镜包括硬质内镜和软性内镜两种,在疏通脑脊液循环路径梗阻过程中软性内镜更灵活,创伤更小,且能够进行更广范围的疏通,效果更好,更有优势。对于脑肿瘤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有些患者在切除肿瘤后可以有效恢复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循环动力源于血管搏动带动的脑组织搏动,脑动脉硬化或颅内大动脉因颅内蛛网膜下腔炎症、出血等原因导致血管被包裹束缚后可引起脑组织搏动减弱,从而导致脑脊液循环动力不足出现脑积水。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除能解除导水管梗阻,术后基底动脉的搏动直接作用于第三脑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脑脊液循环动力,从而缓解脑积水。这是第三脑室底造瘘可以用于部分非梗阻性脑积水治疗的原因所在。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类似日常生活中的疏通下水道,但需要神经内镜设备及内镜技术,随着神经内镜设备及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大部分脑积水患者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脑脊液循环路径梗阻复杂,难以全面疏通,或脑脊液循环动力无法有效恢复,手术效果不佳。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脑脊液分流手术来解决。

  脑脊液分流手术是把脑室中的脑脊液通过分流管导入腹腔、胸腔、心房或膀胱等部位,由这些部位来处理过多的脑脊液,临床上以脑室-腹腔分流最为常用。恰似“南水北调”工程。脑脊液分流手术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国内目前在县级以上医院即可完成。影响分流手术成功的因素较多。首先必须保证分流系统畅通有效,分流管堵塞、感染、移位或包裹,常常影响分流效果。其次是分流压力的正确选择,选择分流压力应充分考虑脑脊液循环的自身调节机制,纠正其“失代偿”部分,避免矫枉过正,拔苗助长。为了追求近期效果而采用过度分流,导致裂隙脑室,会削弱脑脊液对脑组织的营养、支持、保护作用,同样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哪种治疗方式,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也就是都有“复发”的可能。内镜下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后有再次梗阻的可能,脑脊液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也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因此,脑积水直至今日仍无法根治,其治疗强调“终身治疗”。术后有特殊情况需及时向医生说明曾做过脑积水手术并取得医生的帮助。

3)如何正确认识中医药抗肿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老百姓对自我健康越来越重视。我们发现,虽然人们吃的好了,穿的好了,住的好了,可是癌症患者反而多了。面对众多的癌症患者,有些人是“谈癌色变”,觉得是不治之症;还有些人得知患了癌症,就有病乱投医,什么偏方、秘方的都用。可往往是,钱花了不少,病也耽误了,到最后是人财两空。

  中医药治疗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少人也非常认可中医,希望得到真正传统的中医治疗。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药治疗肿瘤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解,下面就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来谈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医药抗肿瘤”。

  中医药可以适用于肿瘤治疗的任何阶段。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原创医学,在许多疾病上都有其独到之处,肿瘤也不例外,在诸如肺癌、胃癌、乳房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

  我们知道,当今肿瘤的治疗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治疗手段,即:手术、化疗、放疗、伽马刀、中药等。每一种治疗手段都有其适应的范围,比如,如果能够切除的干净,手术是最好的手段,在手术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化疗、放疗、伽马刀等治疗。

  但是,并不是每一种肿瘤都可以用手术的,比如说多发转移的肿瘤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再比如,化疗是很好的抗癌手段,很多病人通过化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我们也知道,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灭人体好的细胞,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接受化疗的患者会恶心、呕吐、掉头发了。 

  同样的道理,放疗、伽马刀等治疗手段也有其适应的范围,并不适用所有肿瘤患者。而中医药则不同,中医药可以贯穿整个肿瘤治疗的始终。比如说,手术后可以服用益气补血的中药(手术耗气伤血),化疗期间可以服用扶正护胃的药物(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放疗期间则可以服用养阴清益的药物(放疗引起口干、口渴等气阴两虚的症状),而平时还可以服用扶正抗癌的中药。

  中医药很朴实,“有是证,用是药”,没有所谓的秘方、偏方专治肿瘤。虽然科学发展至今天,不少人都能够理性的认识疾病、对待疾病,但是还有人得了所谓的“不治之症”的癌症后,就有病乱投医了。实事求是的讲,偏方、秘方也有其独到之处,是不能一概抹灭的,但是这些偏方、秘方的适用范围比较小,很多老百姓由于缺乏对疾病及中医药的认识,往往不能辨别出那些偏方、秘方适合自己,所以就“以身试药”,也难怪很多人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更有甚者,越治越差。

4)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由于中国医学心理学的起步较晚,在社会上进行的宣传教育少之又少,多数人一听说某人有心理问题或要到心理门诊就诊,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不是得了“精神病”?,其实这种想法是心理科普知识缺乏的反映,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心理问题是指焦虑、忧郁、恐惧、强迫、幻想等心理功能紊乱等一类心理疾病 ,不同与精神病,和感冒发烧等其他内科疾病一样是可以治愈的。你何时需要到心理科就诊呢?

  1、 心情方面非常压抑,整天无精打采愁眉不展,伤心落泪;

  2、对以前很喜欢的活动均丧失的兴趣,或不愿意见人 ;

  3、感到疲乏无力,做事力不从心,甚至懒于梳理,懒的说话。

  你何时需要到心理科就诊呢?

  当你或你周围的人出现以下情况时请到医院心理科就诊:

  1、注意力难以集中,办事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定;

  2、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

  3、失眠早醒多梦 ;

  4、自责内疚,感觉什么都是自己的错,对不起家人,甚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

  你何时需要到心理科就诊呢?

  当你在医院其他科接受治疗时出现以下情况,也需到心理科会诊:

  1、腹胀或腹泻、厌食、恶心,以及胃痛等消化道症状,在消化科经正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或经正规治疗 效果不佳;

  2、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无法用消化科的疾病进行解释;

  3、莫明的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在心内科诊治,未发现异常的检查结果或者治疗效果欠佳时;

  4、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后,出现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5、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头痛、头晕,找不到起源的腰痛、肢痛,甚至感到“大脑发慌”或“腿足发慌 ,在神经科、骨科等反复检查,均未见异常,或经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6、您可能本身患有一些躯体疾病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情绪不好、烦躁不安、担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等。

5)正确认识牙齿松动

  我在临床上最常听到的疑问是:“他们说,正畸后的牙很容易松动”;或者说:“他们说拔牙矫正后牙齿很容易就会松动脱落”。我是一个很容易激动的人,听到这种言论,胸中就会冒起一团火。也不知欺骗了这么多人的那个神奇的“他们”,究竟是何方神圣。

  1、牙齿一定会松动脱落吗?

  欧美国家提出99.77.22概念,意为99%的人在77岁时至少有22颗健康的牙齿。

  日本也提出“80.20”口号,意为民众在80岁时至少还有20颗健康的牙齿。

  中国人一直,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就会松动脱落。

  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最主要的原因是牙周病。把一颗牙比成一棵树,周围的骨头比成土。土流失,树就倒;骨头吸收,牙齿就掉。土质流失可以控制,骨质吸收也可以预防。

  我会跟患者说:只要我不把牙齿磕裂,不把牙齿撞掉,我有信心自己永远闭上眼时还有一口完整的牙。

  具体护理方法可以去自学,有兴趣看我这篇文章,相信也不缺那么几分钟去学习一下终生受用的口腔卫生护理知识。

  2、正畸会造成牙齿松动吗?

  回答是肯定的。正畸就是有目的的移动牙齿,松动松动,松了才会动。所以在正畸过程中,牙齿肯定会比平时松动一些,只要治疗得当,那些松动都是非病理性的。

  3、正畸造成的牙齿松动是永久的吗,或者正畸后的牙在老了之后就会松动吗?

  其实,正畸是一个牙周组织改建的过程,我们做的不是拆迁,而是基于科学并在保证健康的情况下完成的牙齿生理性移动,停止加力后牙周组织会完成改建,牙齿也会恢复稳固。

  当然,前提是你接受的正规的正畸治疗,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能重视口腔卫生,刷牙也很认真很干净。

上一篇:正确认识生理性包茎

下一篇:血糖高有什么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