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血压防治的误区
更新时间:2024-04-28 01:43:24

(1)走出高血压防治的误区

  据最新的资料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个亿,高血压已经成为了一个群体危险的代名词,一个需要群体预防的代名词。可惜的是,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着“三低”现象,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达标率低。所谓知晓率低,是指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不查体、不量血压);治疗率低是指大部分患者知道自己血压高,但不进行正规治疗;达标率低是指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也服药治疗,但达不到降压的目标要求。

  降压治疗的目标要求是:单纯高血压患者(指的是不伴有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病等),应该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伴有上述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该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降压只有达标,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各种危险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

  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分为5类:

  (1) 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2)钙拮抗剂:常用的有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氨氯地平、贝尼地平等等;

  (3)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包括坎地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等。选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的原则是:一是尽量选用长效制剂。如各种缓释片和控释片,其特点是降压平稳持续,避免了血压忽高忽低的波动,且服用方便,每天1~2次即可;二是提倡联合用药。如果单用一种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要尽早合用其他种类的降压药,可以提高降压效果,同时减轻各自的不良反应。近几年上市的一些复方制剂将两种降压药物做成一片药,服用更加方便;三是坚持长期服药。

  如果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药物(不一定是最贵的),就要坚持长期服用,这个很重要。只有坚持服药,才能够使血压平稳持久的降下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获益也最大。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吃药血压降下来就不吃了,等血压高了再吃药,造成血压忽高忽低,很危险。

  另外要强调,血压要经常测量,必要时上午8点,下午4点和晚上8点各测量1次,做好记录,根据测量的结果咨询专业医生调整药物。要学会在家里测量血压,最好是家人帮自己测量。最好用汞柱血压计测量血压,电子血压计要用袖带式,不要使用腕式血压计,后者往往测量的误差较大。正确的测量方法可以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高血压,还有很多话题要说,例如高血压的正确预防问题,以后再谈。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朋友,通过以上的简要介绍,您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吧?人,可以死于可怕的疾病,但不可以死于愚昧和无知。

(2)高血压防治8个误区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按现代高血压控制标准,凡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目标血压水平应降得更低,应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但目前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措施达到目标水平,因而心脑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作为防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但现实中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边吸烟边降压者大有人在,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存在,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治疗。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和增强运动锻炼。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许多患者服药总是断断续续,使得血压反复波动,结果心脑血管事件有增无减。造成用药中断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因而形成一种误识,即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误识极为有害,应当消除,要明确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以保持血压的理想水平。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高血压病为慢性经过疾病,治疗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且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应当是逐渐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在一两天内就把血压降下来,如果用药几天后血压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更换药物。结果是药物频繁更换,一种药尚未起效前就已换用了另一种药物,总是“劳而无功”。血压形成波动和不稳定。另外,有些患者喜欢作用较快的短效降压药,而对长效降压药持怀疑态度,即便使用长效降压药,也要在先搭配短效降压药,以求所谓的保险及“先将血压降下来再说。”这些都是误区。其实,多年的高血压无需立即降,应该缓慢,平稳,并能在全日24小时平稳降压,对此,长效降压药可达此目的,因而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尽量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这是近年来不少保健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表、降压帽、鞋垫等的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并非如此。且不说这些器具的疗效并不可靠,就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降压药治疗是最有效、有益的选择,不用药才是误区和不明智的。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这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误识。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如何选用是有讲究的。其关键在于遵医嘱办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意味着是“好药”。在医生指导患者用药时,应注意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尽可能为患者推荐服用方便、效果好、价廉的药物,使患者经济上承受得起,反对那种唯利是图的错误做法。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长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也是一种误区。这是因为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地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同时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指导患者用药。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应学会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也可用电子血压计进行监测,作好记录,定期与主治医师联系,以使降压达标率得到提高和用药实现“个体化”。

(3)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摘录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脑卒中是威胁我国人民健 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

  治疗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 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根据危险分层,确定治疗方案  

  血压从110/75mmHg起,人群血压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病危险呈连续性正相关。  

  正常高值血压(120~139/80~89mmHg)者,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 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  

  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人 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 

  利尿剂、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ARB及低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药和维持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 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方可达到目标血压。

(4)高血压防治

  高血压的防治是影响到我国总体健康水平的重要问题,对于高血压的防治,非常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善,应该积极的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减轻体重、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积极的进行体检,了解自身的血压水平,同时限制钠、盐的过多摄入。对于高血压的防治,这些手段都非常重要。

  如果发现了血压的升高,需要进行相应的靶器官检查,了解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从而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如果高血压合并了心脑血管疾病,就属于高危的人群,需要积极的控制血压,同时积极的治疗其他伴发疾病。

(5)老人高血压防治四大误区

  1.降血压的药都是理想药

  降压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降压同时还能保护靶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这类药物适合长期服用,才是最理想的药物。除此以外,还要能压制与高血压有协同危害的hcy(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目前唯一同时治疗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依叶片已经上市。

  2.降压越快、越低,就越好越安全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紧急降压外,其余高血压病人,即使血压水平较高的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平稳而逐步降压。另外,当人体处于静止 状态,血压可自然下降20%,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明显。倘若病人临睡前服了降压药,2小时也正是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使病人发生致命性脑血管问题。因此,按人类生物钟用药,即上午9~10时、下午14~15时各用一次降压药更为安全有效。

  3.血压降至正常就是治愈

  有患者当血压降至正常以后就认为已经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血压又复发,这样治疗,对身体非常不利。可依据患者不同病情灵活选药的具体化阶梯治疗方案,即所有药物初用时都应自小剂量开始,待血压下降至预定水平,且稳定一段时间(6个月)后,可减少用药种类、剂量,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并坚持治疗的顺从性。

  4.自我感觉良好就不需要治疗

  因为老年人有生理性退变,对高血压的应激反应不及时,其自觉症状不明显,自我感觉良好就自动停药且不再检查,直到发生严重的靶器官损伤(脑中风、高血压肾病、心肌梗塞等)。因此,自行停止治疗是有害的。

上一篇:八个小动作增强男人性能力

下一篇:给恋爱中男人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