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表现
更新时间:2024-04-28 02:24:14

(1)抽动症的表现

  抽动症是起源于儿童时期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病于18岁以前,可有疾病后、情志失调的诱因或者家族史,表现为不自主的颜面、颈部、肩部、腹部以及上、下肢肌肉快速的抽动,以固定方式重复出现,无节律性,入睡后消失。在抽动时,可以出现异常的发声,如咯咯、吭吭,或者单声的清嗓子、呻吟声,或者粗言秽语。上述抽动可以轮换发作,抽动可以受意识短暂控制,可以暂时不发作。病情轻者,病程在一年之内,则属于短暂性抽动;病程超过一年,仅有一种触动,如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则属于慢性抽动;如果病程超过一年,既有运动抽动,又有发声抽动,则属于多发性抽动,多发性抽动的无抽动间歇期不超过三个月。儿童抽动症一般呈慢性过程,有明显的波动性,常由于感冒诱发或者加重,检查脑电图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智力测试基本正常。

(2)抽动症的儿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抽动症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家长需正确认识抽动症的性质、特征、发作诱因,避免惊慌失措;

  2、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要有爱心和耐心,理解宽容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家长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保持和平的心态,避免对孩子强制和过度的要求,创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4、避免影响孩子的情绪行为,如大声斥责孩子等,也不要过度关注患者抽动的症状;

  5、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起居和学习,避免长时间看电子产品、目睹害怕的事物。

(3)儿童抽动症的症状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主要体现在面部、肢体,以及发声性抽动,具体如下:

  1、面部抽动:最常见的是挤眉弄眼、皱鼻子即面部五官的抽动表现,抽动症是肌肉不受控制地自发收缩运动;

  2、肢体抽动:再继续发展则开始出现肢体动作,最早的肢体动作是甩头,同时少数患者可伴有肩部抽动;

  3、发声性抽动:严重者可在抽动的过程中同时出现喉鸣音,此时症状较轻,再严重就会出现不自主的动作、语言,语言通常是污秽词语,所以抽动症最早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但现在发现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伴有发声性抽动,有的是一过性慢性抽动,所以将抽动秽语综合征改称为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类型不同,其表现可能不同,有的只是表现为单纯抽动,有的表现为反复的慢性抽动,有的则表现为发声性冲动,但发声性抽动是最严重的类型。

(4)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治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现将其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注重五志过极

  本病的发生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密不可分。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 生理功能未臻完善, 脏器发育虽已成形, 但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 神气怯弱, 易受惊扰。五脏精气不充, 则五脏所主五神、五志不固, 易受扰动, 加之小儿适应性差, 不能耐受外界环境的骤然变化, 突遇刺激, 五志过极, 则五神尽易其位, 因此, 本病病因中首推五志过极。同时, 小儿禀赋不足, 肾精亏少, 所致五脏羸弱, 五志失常, 也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此外, 小儿饮食多不能自我节制, 过食肥甘厚味之品, 脾失健运, 日久痰热由生, 肝阳内亢; 或小儿平日调护失宜, 感受风淫, 同气相求, 外风引动内风亦可导致发病。

  二、病机总括肾虚肝旺

  风阳鼓动小儿处于发育迅速之时, 肾气未盛, 气血未充, 故曰“肾常虚”。肾阴不足, 肝阴即亏, 则无力涵摄肝阳, 使得肝阳易亢, 此谓“母病及子”。又小儿感邪后从阳化热化火为多, 易致肝阳偏亢, 心火上炎, 故小儿有“肝常有余, 心常实”的病理特点。此类患儿大多具有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阳偏亢, 风阳内动, 或五志过极, 气机郁滞, 酿火生痰, 痰火内扰, 心神不宁的病机特点, 其中又以肾虚肝旺, 风阳鼓动为其基本病机。病变主要涉及心、肝、肾, 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

  三、证候不外风痰火郁惊之五端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变化多端, 时发时止, 易于反复。主要表现为面部、头颈部、四肢、躯干部运动肌不自主、快速、重复、无节律性的抽动, 并可伴有不自主发声和情绪行为改变。据其症状表现, 可归属于中医学肝风、瘛、慢惊风、筋惕肉、郁证、梅核气等范畴。通过多年的临证观察, 认为本病中医证候特征可统归为风、痰、火、郁、惊5 个方面。

  四、治则治法与经验方药

  基于以上认识, 确立了滋肾育阴、平肝熄风、开郁化痰、清心安神的基本治法,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协定方。组成: 生地黄, 白芍, 天麻, 钩藤, 僵蚕, 地龙, 全蝎, 郁金等。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 善补阴血不足, 又清肝热; 白芍补肝血, 平肝阳, 调肝气, 天麻、钩藤、地龙、僵蚕虽均为平肝熄风止痉之品, 但功效各有侧重, 天麻偏于潜肝阳, 钩藤偏于清肝热, 地龙又可清肺热、利水道, 僵蚕兼能化痰热, 以上共为臣药; 佐以全蝎搜风通络止痉, 郁金行气活血、解郁化痰、清心安神。诸药相合, 使肝肾之阴得以养, 偏亢之阳得以平, 积郁之痰火得以化, 故而风阳鼓动之诸端证候悉去。此外, 生地黄与白芍相伍用, 静守纯养, 滋肾补肝, 养血补血之功较着, 又兼凉血; 白芍与钩藤相伍用, 阴阳并治, 标本兼顾, 养肝平肝之功倍; 僵蚕与地龙伍用, 一升一降, 熄风止痉, 清热化痰之力增; 郁金性轻扬上行, 先升后降, 既入气分, 又入血分, 气血调和, 气机调畅, 痰浊得化, 心神得宁; 方中阴静之药与阳动之药合用, 相互制约, 相互为用, 可收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效。

上一篇:每个月都口腔溃疡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子宫肌瘤分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