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障碍的信号
更新时间:2024-04-28 00:16:38

一)早期心理障碍的信号

  1、无缘无故地担心会发生不幸的事,为一点小事而忐忑不安,夜不成眠,食不知味,心慌意乱。 2、闷闷不乐,不愿见人,对周围事物毫无兴趣,悲观厌世。3、动作古怪,行为异端,破口骂人,哭笑无常,嗜睡。4、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均被别人知道,自己头脑里所想的什么都被别人所知,深怕别人知其隐私奥秘,惶恐不已。5、莫名其妙地情绪高昂,高度兴奋,声音高扬,花钱大方,爱管闲事。6、总以为某异性对自己有好感,屡遭拒绝,而仍紧追不舍。7、毫无根据地怀疑爱人有外遇,对无根据怀疑的“第三者”追迹跟踪。8、无端怀疑有人加害于他,处处对他作对,昼夜防范,不敢出行。

二)乙肝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率为9.09%。由于疾病本身及社会等种种因素,很多肝病患者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肝病患者,尤其是病原携带者,在求学、求职、社交等活动中也常常被歧视,遭到不公正的待遇。

  一、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担心疾病会恶化。很多患者担心自己疾病会恶化,担心自己总有一天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从而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终日寝食不安,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2、担心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由于对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较少,在生活、工作中总是ldquo;小心翼翼rdquo;,生怕一不留神就会使家人和朋友感染,严重者甚至患上ldquo;社交恐惧综合征rdquo;。

  3、担心在求学、求职、婚恋等过程中受歧视。由于社会上对乙肝基本知识存在较多误区,乙肝歧视是现实存在的。有些患者因害怕求学、求职、婚恋中收到歧视,可能导致自信心丧失,不敢面对现实,严重者甚至会自暴自弃。

  4、担心个人隐私暴露。由于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被周围的人知晓,整日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终日。

  二、导致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患者自身因素方面,主要因为对乙肝的基本知识不够了解,甚至存在很多误解,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2、社会因素方面,也主要因为社会群体及学校、单位等对乙肝及乙肝患者存在很多误解及偏见。如担心会在本单位引起疾病传播、担心乙肝感染者不能胜任工作和学习、或是日后发病加重单位经济负担等。

  三、消除患者心理障碍的主要措施:

  总之,乙肝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乙肝患者及社会群体缺乏关于乙肝的基本知识。消除心理障碍,除了患者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外,做好乙肝的科普宣,使患者和社会了解乙肝的基本知识,避免过度的恐惧心理,是防治心理障碍的重要措施。

  其一,从肝病的病情来看,乙肝是可防可治的,完全没有必要过分悲观。乙肝感染者80%是无症状病原携带者,另外约20%可有反复ALT增高,称为慢性乙肝患者。无症状携带者进展非常缓慢,根据欧洲的研究,每年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性仅0.1% ;慢性乙肝患者,尽管目前的治疗还做不到完全清除病毒,但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已经可以使肝硬化的发生率降低50%以上。因此,只要定期随访,正规治疗,乙肝是可防可治的。

  其二,从乙肝的传染性来看,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途径传播,其他的诸如空气飞沫、一起就餐、握手、拥抱、共厕等都不会传播;

  其三,从人体对乙肝的免疫能力来看,很多人误认为万一感染了乙肝就会转为慢性,其实是不对的。婴幼儿感染乙肝会,有30%~80%可能转为慢性,但成年人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已健全,感染乙肝后仅5%~10%的人可能转为慢性,其余90%以上的都会完全清除病毒并出现保护性抗体,就如同打疫苗一样。这也是很多朋友尽管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但体检表面抗体是阳性的原因。

  总之,乙肝并不可怕,乙肝病毒感染者要正确对待疾病,以乐观、向上、积极的态度正确面对生活;社会群体也要正确看待乙肝感染者,避免ldquo;乙肝歧视rdquo;。

三)产后心理障碍的护理

  孩子一天一天在母亲子宫内长大,母亲的身体负担也愈来愈重,准妈妈往往在惊喜的同时,心理负担也会逐渐增加:分娩到底痛不痛?剖腹产好吗?孩子谁带最好?入托好不好?怎样从0岁开始教育?要为孩子准备什么东西?老人和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一致时怎么办?……这些心理负担,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造成心理障碍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孕产妇在孕产期生理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了交感神经系统的变化以外,孕产妇体内的雌激素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雌激素对人的情绪有很大影响,雌激素低时,人的情绪就容易波动、不安、低落。在刚生产以后这种雌激素会突然大落,产妇很容易发生抑郁性的心理异常表现。她们常为一点小事不称心而感到委屈、甚至伤心落泪。一般家里人都以为是疲劳、担心的结果,尽量安慰她,但不知这种表现还有生理基础:雌激素的突然下降。

  产妇的抑郁多发生在产后头几个月,其发生率相当高,在西方国家大约占产妇的10—20%。在我国,由于有较多的老一辈人亲自照顾,心理上比较平衡,发生率可能低一些。

  这种产后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好、爱哭、小事爱计较、烦躁、焦虑、睡眠不好、性欲减退等。出现这种抑郁情绪,还会影响正常哺乳。

  预防孕产期间的这种心理异常非常必要。

  首先,在孕前或孕期,丈夫、家人及本人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控制其出现的可能性。如果妻子有了这方面的表现,丈夫应该及时请医生给予治疗或做早期心理咨询。需知心理障碍的治疗愈早进行愈好。

  第二,对孩子要及早安排好。比如:家里应该提前为新到的小成员布置好房间或“婴儿角”,使母亲带着孩子回到家后马上能安定下来,这对于母亲是极大的安慰,使她的担心、焦虑大大减轻。她的心情好起来,抑郁问题就会渐渐消失。反之,则抑郁加强。

四)儿童心理障碍的几点表现

  摘要: 儿童心理障碍的几点表现, 儿童心理障碍的几点表现 心理偏异若得不到及时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心理变态。儿童心理变态有以下几种: 1、多动症,又叫轻微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波动大,..

  儿童心理障碍的几点表现

  心理偏异若得不到及时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心理变态。儿童心理变态有以下几种:

  1、多动症,又叫轻微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2、抽动症。主要表现是身体某些部分经常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快速肌肉痉挛现象,而在性格上则表现为紧张、胆怯、自卑。

  3、焦虑症。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

  4、恐怖症。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

  5、失眠症。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6、攻击症。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

  7、嫉妒症。对别人的优点和成绩难以容忍,看到他人成功比看到自己失败还要难受,常常诋毁别人。

  8、贪婪症。极端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物质占有欲望强烈,根本不管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9、懦弱症。心理水平低下。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遇事缺乏主见,甚至受到他人欺负也不会自卫。

  10、性过敏症。常被原始的性欲所左右,沉缅于性幻想之中,要么不敢与异性交往,要么无端袭击、戏弄异性,甚至强行发生性行为

五)应重视综合性医院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亚健康人群日渐增多,过重的心理负荷或社会压力往往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及躯体疾患。心身医学的观点表明:一定的心理、情绪活动与一定的躯体生理活动过程密切相关,强烈持久的不良情绪可导致躯体疾病的产生,从而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都是心身疾病。焦虑、抑郁障碍是综合医院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与各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资料显示,20 世纪90 年代上海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0% ~ 20%,住院病人20% ~ 50%,其中心血管病40% ~ 50%,主要是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自开展“ 双心门诊”以来,统计门诊患者中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和医源性焦虑约占20% ~ 30%,抑郁障碍约占15% ~ 20%,躯体形式障碍者约占10% ~ 20%。

  目前国内综合医院临床医生普遍对焦虑和抑郁障碍识别率很低,致使这些患者往往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并因此而反复就医,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综合医院临床医师提高对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非常重要。

  1、就诊心血管科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

  就诊心内科的抑郁障碍患者最常见主诉是胸闷、心慌、气短,长出气后症状减轻或感到舒服,心电图检查没有明显缺血或心律失常改变,或者其改变不足以解释患者持续或严重的症状;部分患者诉胸痛,可伴有肩背痛,疼痛往往没有规律,与劳累关系不大,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缓解缓慢;这些患者往往找多位医生或到多家医院接受过多次的心电图检查,很多患者还做了活动平板、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都未见明显异常,同时也在服用各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但效果不明显;部分患者还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排除了冠心病,最后也不了了之,或继续用些抗心绞痛的药物。因为患者的痛苦体验得不到缓解,所以总是处于不断的求医中。其他常见的主诉有:①疲乏无力、精力减退,兴趣丧失。患者往往说什么都不想做,或者想做事而又力不从心,没有精神,原来喜欢做的事情现在都不爱做了或做不了了;②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过多;③食欲减退,吃什么都没味道,体重减轻;④心情不好,容易生闷气,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跟别人或跟自己较劲,过后又后悔自责,甚至常感到自己有罪;⑤脑力迟钝,记忆力明显减退;⑥悲观厌世,感到自己活着没有价值,嘴上总说或心里总想着“活着有什么意思?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有的患者甚至做过自杀的准备;⑦性欲减退甚至全无。后面4 条往往需要医生主动询问。

  就诊心内科焦虑障碍的最多见表现是胸痛,胸痛多为针刺样,在安静下发生,与劳累没有关系,有的在活动后缓解,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不明显,心电图没有明显缺血性改变,同时有过度担心、紧张焦虑心情,常常伴有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表现如出汗、脸红、心慌、气短及头晕、手抖、恶心、肠鸣、尿频、疼痛等各系统的焦虑表现。与抑郁障碍不同的是,焦虑障碍的患者主诉非常多,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只要医生能够耐心倾听,患者往往能主动说出。

  抑郁障碍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焦虑表现,如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时,要诊断抑郁障碍,尤其在老年人,抑郁障碍容易被焦虑表现所掩盖。

  2、焦虑、抑郁障碍与心血管病的关系

  2. 1、焦虑、抑郁障碍容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病 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时可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伴出大汗等表现,同时伴强烈的惊恐感、濒死感,有的患者夜间发作,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被迫坐起、要求吸氧等类似急性左心衰的症状,发作时都有心动过速,常就诊医院急诊科,症状重,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左心衰发作。国外文献报道,就诊急诊科的胸痛患者超过50%是非心源性的,其中16% ~ 25%是惊恐发作。惊恐发作在心内科患者也高达31% ~56%。

  慢性焦虑或抑郁障碍患者往往由于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就诊心内科,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很多临床医生因不识别心理障碍而不敢排除心肺疾病,给患者开具各种心脏、肺脏检查,包括心脏超声、活动平板、动态心电图、胸部平片或CT、甚至冠脉造影,在各项检查不支持心肺疾病的情况下,医生往往也只能告诉患者不能诊断心脏病或肺部疾患,但对患者的各种症状还是无能为力。实际上,只要临床医生懂得焦虑抑郁障碍,通过询问病史,完全可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同时,给患者用上合适的抗焦虑抗抑郁药,患者的症状能够很快缓解。

  2. 2、焦虑、抑郁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据调查,在有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两倍,卒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6 倍,死亡率增加两倍以上。原因考虑如下:①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可降低心率变异性,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性;②抑郁症患者交感张力升高,可造成心肌耗氧增加;③抑郁障碍患者血中儿茶酚胺、细胞介素如白介素-2(可导致抑郁)、肿瘤坏死因子增高,可能造成对心肌的毒副作用;④抑郁症患者血小板活性增高,可能造成血黏度增高,血栓形成危险增加;⑤抑郁症患者吸烟者多,可能会造成冠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

  2. 3、心血管病容易继发抑郁 许多慢性病合并焦虑与抑郁障碍,心血管病焦虑抑郁障碍合并率很高。国内外文献报道,心肌梗死后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35% ~ 45%,其中重度抑郁15% ~ 20%;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抑郁发生率41%,重症抑郁占15%;充血性心衰患者中抑郁发生率35%,其中重症抑郁14%;CABG 患者术前抑郁发生率43%;冠心病患者中,惊恐障碍的共病发生率6. 5% ~ 53%;在住院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9% 合并各种焦虑症状;CCU 住院患者50%合并焦虑情绪。高血压病和心律失常合并的焦虑和抑郁障碍也高达30% ~ 50%。

  3、焦虑抑郁障碍对心血管病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往往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导致疗效降低、疗程延长;②影响患者的预后。抑郁障碍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独立于其基础病因,心血管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患者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高,预后不好;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障碍使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进一步下降,生活质量包括躯体能力和社会功能进一步降低;④使医疗花费增加。合并焦虑或抑郁障碍的患者由于反复就诊或住院及住院时间延长等原因使医疗花费明显升高,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如在一个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轻中度抑郁障碍的随访中,与非抑郁障碍患者比较,抑郁患者一年医疗费用高出42%。

  4、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

  4. 1、药物治疗 诊断焦虑或抑郁障碍的患者应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同时具有明显的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应为首选,尤其是盐酸舍曲林(左洛复)、西太普兰(西普妙)使用后不良反应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少,前者已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其在心血管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对于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须注意的是,该药会与华法林共同竞争血浆蛋白,导致后者血药浓度升高,所以两药共同使用时一定要密切监测INR。同时,要告诉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疗程等注意事项,避免患者随便停药。

  4. 2、心理治疗 评估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对存在明显社会心理因素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解除其心理冲突,可明显增强疗效,避免复发。认知行为治疗是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首选的心理治疗方法。

  4. 3、注意问题 到综合医院就诊的焦虑抑郁患者多是轻中度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和就诊主诉,治疗中注意以下几点:

  (1)耐心倾听,适当询问。要给患者一定的倾诉时间,把不适症状都说出来;医生的诚恳态度和耐心倾听本身可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对抑郁障碍患者往往需要主动询问,才能问出各种症状。

  (2)解释病情。首先承认患者的感觉是真实的,向其解释病情,消除或减轻患者对心脏病的顾虑,并告诉其引起目前多种不适的主要原因,即是一种称为“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病,这种病主要是由脑内神经递质5-HT、去甲肾上腺素紊乱引起。对抑郁患者还要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预防自杀。

  (3)告诉患者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患者随便停药。

  (4)对病情严重的焦虑抑郁患者建议到专科或专门的精神病院诊治。

上一篇:脸上长癣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15岁男孩脸上长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