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减肥了会恢复排卵吗
更新时间:2024-04-28 02:45:54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减肥了会恢复排卵吗

  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通过减肥可恢复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但并非所有患者减肥后均可恢复排卵。其病因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饮食不规律等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表现为稀发排卵或不排卵,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经量明显减少、雄激素过高,如多毛、痤疮、肥胖等。

  肥胖患者常有胰岛素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可引起血糖升高,治疗上应减肥,控制饮食并增加运动以降低体重指数,通常经过治疗后可恢复排卵。部分患者并不肥胖,临床上也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或月经不规则,实验室诊断为高雄激素血症,B超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没有优势卵泡而没有排卵,卵巢的间质和皮质增厚,回声增强,这部分患者也需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但不可通过减肥恢复排卵。对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经用药物给予调理,如口服短效避孕药、二甲双胍降雄,改善胰岛素抵抗,加以促排卵治疗,可恢复排卵,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提高受孕率。

(二)多囊不排卵怎么办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临床上就是稀发排卵或者是不排卵。建议可以做性激素六项的检查,了解卵巢功能,了解雌二醇的情况,并且了解雄性激素是否增高。如果雄性激素不高的情况下,雌二醇又正常,可以直接促排卵给予治疗。促排卵过程中一定B超监测卵泡的生长情况,并且合理的指导性生活,这样就会提高怀孕的几率。如果雄性激素高就需要降雄性激素治疗,大概需要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雄性激素会降到正常,然后再给予促排卵治疗就会提高怀孕的几率。

(三)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怎么回事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种很鲜为人知的一种病,可能由于多年月经不调、长胡须等症状表现出来,女性朋友要注意,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长胡须病在卵巢

  韩女士多年来一直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她每个月的例假总是不规律。青春期时,长辈告诉她这不算什么病,以后自然就会好转。可如今韩女士已结婚多年,虽尝试过一些养身验方,但老毛病一直断不了。更令她奇怪的是,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的唇边竟长出了淡淡的胡须。起初她以为只是汗毛长了一点而已,可当别人纷纷投来异样的眼光,她才意识到问题不小。

  韩女士连忙去皮肤科看病,可辗转几家医院都不见效。此时,一位有经验的医生建议她去妇科看看。心情焦虑的韩女士转赴妇产科医院。医生仔细询问了她的月经情况,又为她做了详细检查。结果显示,韩女士体内的雄激素水平过高,雄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她得了一种被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

  医生告诉韩女士,多年月经不调、长胡须这两种看似毫无关联的症状其实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表现。通过饮食调理和适当的用药,几个月后,韩女士的病情就逐渐好转。

  “鲜为人知”的常见病

  韩女士所患的多囊卵巢综合症并不是什么罕见病,从发病率来看,恰恰是一种常见病。在因月经失调前来就诊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但许多患者都对该病缺乏认识,常常延误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会慢慢改变女性独有生理特征、剥夺女性美丽并影响生育的疾病。它往往起病于青春期,以月经失调、雄激素过多症为主要特征,由于患者的卵巢呈多囊样改变而被命名为多囊卵巢综合症。

  作为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多囊卵巢综合症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发病率约为5%到10%。研究发现,这一疾病不仅会导致生殖功能障碍,而且与代谢综合征如Ⅱ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及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病都关系密切。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因素、胎儿宫内因素以及出生后的环境有关。许多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都有Ⅱ型糖尿病家族史。科学研究发现,该病发生率的不断增高还与日常饮食中营养过剩密不可分,50%到60%的患者同时伴有肥胖。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这种多卵巢综合症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也不要着急,对症及时的治疗就好。

(四)最简单确定多囊卵巢的方法

  多囊卵巢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概念问题,多囊卵巢是形容卵巢的状态,卵巢里有好多个小囊泡,上述情况叫多囊卵巢,但是在妇产科的意义里多囊卵巢不是疾病,而多囊卵巢综合征才是疾病。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涉及妇科内分泌和人体全身的内分泌,还有脂肪代谢多个方面的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多方面的症状,所以叫综合征。而多囊卵巢仅仅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里的单一表现,所以不能如此简单的确定多囊卵巢。

  个人认为上述问题关于想要了解的应该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仅仅想确定多囊卵巢,最简单的方法用B超,检测是否有多囊卵巢,而要确定是否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就要做系统的检查。首先要详细的询问患者病史,然后做相应的检查,最后才能做出结论,从而判断是否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上一篇:吃饱饭可以马上洗澡吗

下一篇:早教专家解答早教10个最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