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锁骨下动脉狭窄
更新时间:2024-04-27 13:31:09

(一)正确认识锁骨下动脉狭窄

  临床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有一只手摸不到脉搏,或者两只手臂的脉搏相差很大,两个胳膊测血压发现相差超过20mmHg,往往以左侧胳膊多见,有些患者用力使用一只胳膊时会出现头晕的症状,这就是提示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狭窄的可能。

  一、 为什么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容易狭窄?

  这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理有关,我们的动脉血管内壁均覆盖有一层内皮细胞,它可以阻止血栓形成及细胞停留,且正常血管内血流呈层流样流动,对血管壁没有损伤,但锁骨下动脉直接发自主动脉,正好处于分叉处,部分血流呈湍流样,对血管壁有冲刷作用,长期以往导致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引发血栓形成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以,我们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在老年人中,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有斑块的比率非常之高。

  二、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症状及危害?

  锁骨下动脉狭窄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就好似冠脉狭窄的道理是一样的,但由于锁骨下动脉供血区域是整个胳膊,且存在先天的侧枝循环,所以一般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多表现为:

  1、一侧胳膊脉搏不能触及,或对比对侧胳膊脉搏明显减弱,以左侧常见。

  2、测血压,两侧收缩压峰值相差20mmHg以上。

  3、“窃血综合征”,简单的说,正常锁骨下动脉需发出一支椎动脉向颅内供血,当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后,胳膊血供只能依靠椎动脉逆向将大脑的血供拉入胳膊供血,这就叫“窃血”,胳膊从大脑中“盗窃血液”,使大脑的后循环供血不足,严重者可以出现头晕、晕厥等一系列症状。

  4、长期的上臂缺血可能导致皮温降低、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等慢性的改变。

  5、还有一种少见的病例,患者如行搭桥术后,出现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会导致LIMA动脉桥心肌供血不足,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绞痛症状,给予支架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

  三、 如何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

  1、症状提示:出现上述的一系列症状;

  2、血管超声检查:发现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斑块形成,狭窄处血流加快;同时椎动脉内血流逆流或呈双向流动;

  3、血管增强CT:可以诊断锁骨下动脉的狭窄程度及位置;

  4、血管造影检查:可以确诊狭窄的程度及位置,并同时给予介入治疗。

  四、 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就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同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2、介入治疗:介入支架治疗是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最有效的治疗,因锁骨下动脉直径较冠脉明显宽,支架直径基本在6-10mm左右,术后恢复快,效果立竿见影,术后脉搏可以立即恢复,上述症状均可以明显改善。

  锁骨下动脉狭窄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疾病,目前临床认识还不足,介入支架治疗疗效好。

(二)如何正确认识白癜风的分期,脸上身上有白斑,地图型白斑病

  上海江城医院皮肤科顾教授专家指出:在判断白斑是否稳定期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白斑的全部边缘是否清楚,即使白斑边缘某一侧或仅是一个点上局灶性模糊,亦提示病情尚处于进展期或 稳定期转入进展期。进展期与稳定期的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主要影响美容,又因其好发于青少年,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专家指出:我们通常是根据病史和体征两方面依据来判定白癜风的进展期与稳定期,其主要从病史、体征等方面去区分:

  体征上:白斑境界清楚,或周围有色素加深现象为稳定期,白斑境界模糊,与正常皮肤无明显界线,呈移行状态者,为进展期。

  病史上:以病人自述为依据。白斑在半年内无扩大,亦无新发白斑为稳定期,反之,半年内白斑有扩大,或有新发白斑,为进展期。意大利学者LilianaGuerra规定过去18个月内无新发疹发生,无同形反应,为稳定期。当然,以半年作为一个区别的时间标准,是相对的。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通常在同一个患者个体上,既有境界清楚的白斑,亦有境界模糊的白斑,说明部分白斑处于静止状态,部分白斑处于扩展状态。但所谓稳定期与静止期,系指患者整体而言。只要有一个白斑扩大或只有一个新发白斑,也说明患者机体处于白癜风进展期。只有所有的白斑均无扩大,境界均清楚且无新发白斑者,才属于稳定期。

  专家提醒:明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白癜风的稳定期和进展期并不是绝对的,常常交替出现。一个初发的白斑,往往是圆形、隋圆形或类圆形的,稳定期后白斑境界转清楚。但由于某种环境因素的激发,病情再次活动转入进展期,此时白斑并不是等比例的放射性扩大,而是在白斑的某一侧境界模糊与正常皮肤的界线消失,向正常皮肤扩大移行,而使白斑呈不规则状,如此白斑稳定与进展反复交替,则使白斑呈地图状外观。

  上海江城医院皮肤科顾教授专家指出:在判断白斑是否稳定期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白斑的全部边缘是否清楚,即使白斑边缘某一侧或仅是一个点上局灶性模糊,亦提示病情尚处于进展期或稳定期转入进展期。进展期与稳定期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正确判断白癜风的进展期和稳定期,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新妈妈应正确认识坐月子

  当听到宝宝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哭泣时,相信每一位妈妈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随着一个小生命的降临,妈妈迎接到了生命中最光辉、最神圣的时刻——成功孕育了一个生命。而从这个时刻起,女人们也进入了“坐月子”期。

  坐月子在女性的一生中,真的那么重要吗?事实上,坐月子是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说,如果将坐月子作为调养身体的最好时机,可以彻底地去除身体的一切坏毛病,使身体更加健康,让女性朋友们更加美丽、富有魅力。但是,如果在坐月子中使用错误的方法调养身体,会加快女性身心的老化速度,会使体形走样、体力消耗、骨质疏松、身体钙质大量地流失,更令人不敢想象的是会提前更年期的到来。

  每一个女人在怀宝宝的时候,子宫被撑大了,身体的内脏也会因为胎儿的挤压而变形,在生产之后,子宫因为失去了原来的压迫产生了松垮的状态,呈现真空,体质剧烈改变,身体原有的生理机能会让腹内各个器官的位置还原,在这个转折的时期,如果抓住了坐月子的良好时机,会使自己的体内器官恢复到原来的机能,这样的改变就是体质转变的一次飞跃,更有可能让自己身体原来不好的症状统统消失,赢得更加健康的身体。

  如果在月子时期忽视了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调解,会适得其反,由于器官的功能的转变会带来全身细胞被破坏、内脏收缩功能减退,造成荷尔蒙分泌失调、内脏下垂、内分泌失调。很多女性不明白这一点,如果坐月子期间没有调节好,造成内脏下垂,时间一长会导致内脏功能不正常,随之而会出现胀气、腰酸背痛,日记月累,使一些疾病成了产后妇女的常见病。比如:生理调节异常、内分泌失调、溃疡、记忆力减退、双眼总是感觉疲劳、脸上出现斑点、脱发、皮肤皱纹增多等很多未老先衰的症状。

  安心、科学地坐月子是每一位新妈妈的必修课,也是您人生健康的新起点。

(四)正确认识准分子激光技术

  近日,据台湾媒体报道,准分子近视矫正手术在台非常普遍,但台湾地区最早引进这项手术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最近突然宣布今后不再动这种手术。

  他表示,因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接受雷射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研判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

  准分子激光手术已经在临床开展二十余年,二十余年来的大量临床病例表明,通过该手术矫正近视,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裸眼视力,夜间视力也正常。

  准分子激光手术本身是一项医疗技术,必然有可能出现后遗症或者并发症。最让人担心的手术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术中角膜瓣制作不成功及术后出现医源性圆锥角膜。

  其中角膜瓣制作,随着角膜板层刀设备的明显进步和飞秒激光的应用,失败的病例已十分罕见;医源性圆锥角膜,只要通过正规的医院进行规范的术前检查,排除圆锥角膜或者角膜过薄,是可以避免的。

  准分子激光术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干眼症,患者表现为双眼干涩、视物模糊,但一般在术后半年左右会缓解,术后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和及时滴用人工泪液,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

  另外,蔡医师所说的夜间视力不良,应该是在该手术开展的早期,由于医学认识的不足和设备的不完善,部分高度近视病人采用了小光区切削,夜间可能会出现眩光,随着准分子激光设备的完善和目前对近视度数上限的降低,此种后遗症明显减少。

  所谓视力减退,除了患者进入中老年以后,自身眼部出现白内障、青光眼2、近视所致眼底及其它眼疾后表现的视力减退;另外一部分是进行性近视,术后出现的近视度数不断增加,而表现的屈光回退。

  蔡医师所说的病例是存在的,但是,蔡医师说的病例是二三十年前的病例,那个时候本手术还处于早期,过高的治疗度数和过小的光区导致了一些问题,即使有,也是很少一部分病例。

  随着目前该手术的完善,此种情况已十分少见。总之,蔡医师犯了一个错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事实是,随着准分子激光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该手术已经进入了成熟期,通过该手术,绝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并长期保持满意的裸眼及夜间视力,出现严重的后遗症或并发症的机会也十分罕见,该手术目前是一项十分安全可靠的技术。

(五)颈椎病的正确认识与诊治

  什么是颈椎病?

  由于颈椎、颈椎间盘本身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劳损、老化、外伤,刺激、压迫颈部的神经、血管、脊髓等,可以引起颈项部、上肢、头部、甚至下肢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医学上称之为颈椎病。

  颈椎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脊柱是支撑人体站立的重要骨架部分,它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部分,其中,颈椎位于最上端,由大脑发出的各种神经信号首先通过颈椎然后传递到全身各处,反之,大脑所需的营养也是通过颈椎周围的血管来运送,所以,颈椎是连接大脑与全身的一个重要枢纽。

  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因为从大脑出来的神经都要首先经过颈椎到达全身,头部和上肢的血液供应也需要经过颈椎,所以,由于颈椎病引起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

  比较轻的颈椎病,仅仅出现颈、项、背部发僵、发硬、疼痛,颈椎屈伸、转动活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

  如果影响到通往上致的神经,则还可出现颈项部连及上肢疼痛、放射痛或麻木,也可出现皮肤感觉迟钝、上肢肌肉力量减弱。

  如果影响到通往头部的神经、血管(椎动脉),可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

  如果影响到颈椎内部的脊髓,则会出现四肢无力、两腿发软、肌肉僵硬、行走困难、甚至下肢瘫痪、大小便失控和性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最复杂的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果影响到颈部的交感神经,可以出现心慌、胸闷、胃胀、腹泻、肢体少汗或多汗、四肢发冷、烦躁、面部发热、耳鸣、视力减退、眼睛发胀、心动过速或过缓、双上肢及头面部血管痉挛或扩张。

  颈椎病发病时往往不是单一类型,而经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出现。

  为什么会生颈椎病?

  简单的讲发生颈椎病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劳损和老化,耐受能力和对损伤的自身修复能力都有所下降。

  外因则包括受力不当、局部感受风寒湿邪或外伤等。例如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者坐姿、卧姿不正等,均可引起颈椎受力不当,久而久之便可造成颈椎损伤。所以,现代使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加之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上升,且年龄趋于年轻化。

  如果把颈椎比作一根电线杆,那么附着在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就像是一根根钢丝,当颈椎间盘开始老化、支撑能力下降时,颈椎关节的活动度会增大,颈椎变得不稳定,这时其周围的软组织需要用多于正常情况下几倍力量才能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的姿势不当等原因,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会发生老化,其力量和弹性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其所承受的负荷却在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失去代偿能力,形成恶性循环,便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怎样自我判断是否生了颈椎病?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颈椎病的症状错综复杂,当出现一部分症状时,如何判断是否是生了颈椎病,一般来说,绝大部分颈椎病都会伴有颈项部或上背部僵硬不适、疼痛、颈椎活动时症状加重等情况,如果要进一步确诊,则需要请专科医生帮助。除了请医生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以外,还要拍摄颈椎的X光片,必要时作CT或磁共振检查。

  颈椎骨质增生就是颈椎病么?

  我们经常在拍了X光片后发现颈椎长了骨刺,有时也叫骨质增生或退行性变,那么这是不是就是颈椎病呢?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会生骨刺。在相邻的两个颈椎椎体之间都有一个关节,这样才能保证颈椎可以在不同方向上进行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进入中老年以后,颈椎活动时椎体之间的接触磨擦增多,久而久之便会生出“老茧”,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骨质增生。由此可见,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生骨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生颈椎病,关键在于骨刺的大小和位置,只有当骨刺过大或位置不当,刺激或压迫到周围的神经、血管或脊髓时,才会发生颈椎病。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了骨刺并不可怕,而在治疗方面也不一定非要把骨刺消除。只要没有明显症状,与之和平相处,并不会有大的危害。

  颈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回事?

  在两个颈椎椎体之间有一个象弹性垫一样的东西,医学上称之为颈椎间盘。颈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上下是两片软骨板、周围一圈是纤维环、里面包裹着一个髓核。纤维环就象轮胎一样,有纵横交错的纤维组织构成,所以叫纤维环;髓核象蛋黄一样,呈胶质状。如果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流到了纤维环外面,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椎间盘突出。

  颈椎病的危害有哪些?

  生了颈椎病可以出现上面所说的一些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包括情绪、睡眠、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等;除此之外,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还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脑功能减退、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引起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甚至瘫痪。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临床上有70多症状与颈椎病有关,因此,颈椎病还需早防早治,以免引起后患。

  颈椎病能治好么?

  颈椎病是不是能治好,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来回答。首先,颈椎病的发生与年龄增加有关;其次,它与我们平时的坐卧姿式和生活习惯等也密切相关。在一段时间里面,颈椎内外的力学平衡被破坏,颈部的神经、血管或脊髓受到不良刺激或损伤,会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但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都可以得到缓解。因此,颈椎病能不能治好,关键不在医生,而在于患者自己,也就是说,如果生了颈椎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与医生配合,纠正不良的坐卧姿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度过发作期,一旦颈椎内外环境建立了新的力学平衡,其病情自然会趋于稳定。

  得了颈椎病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有研究资料显示,仅有5%的颈椎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所以,95的颈椎病患者可以应用非手术方法解除病痛。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内服与外用、手法、针灸、理疗、牵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一般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配合使用,才可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具体选择何种治疗方法请向专科医生进行咨询。

  如何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或加重?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或加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纠正不良姿势,避免颈椎长时间保持在一个固定的姿势,一般1个小时左右应改变一下姿势或做一些简单的颈部活动。同时,还要避免半躺半坐姿势。

  2、避免颈部受冷,包括汗出淋雨、直接受风受寒等。

  3、选择正确的睡觉姿势和合适的枕头。一般枕头的高度应略高于自己的肩宽,枕头的质地应柔软且富有弹性;仰睡时,枕头宜尽量垫于项下;侧睡时,避免将枕头压于肩下。切忌睡觉时使用质地坚硬并有固定形状的枕头。

  4、颈部垫枕法。取仰卧位,将浴巾折叠后卷成圆柱状垫于项下,注意调节好垫枕的高度,一方面要把颈椎的弧度垫出来,即颈下有支撑感;另一方面,头的后枕部又不能离开床面。每天1次,每次垫的时间以30至60分钟为宜,切忌时间过长。这种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弧度,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非常实用、方便的牵引方法,它运用力学上的杠杆原理,利用身体和头部自身的重量实现对颈椎的牵引作用,比较自然舒适,长期坚持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5、颈椎保健操。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共六个角度,每个角度单独活动到最大范围,各做3至6次。每天可重复多次。切忌进行过快、过猛的头部环形摇动。

  生了颈椎病如何做牵引?

  颈椎牵引疗法作为治疗颈椎病的基本手段,广泛在医院骨伤科、康复科和推拿科使用。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简易的牵引器械,在家里或办公室进行牵引。

  颈椎病症状的出现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继发颈椎间关节功能紊乱、骨质增生,肌肉、韧带负荷加重、损伤,造成对神经根、脊髓和血管的刺激或压迫。颈椎牵引正是针对这一病因进行治疗,通过纵向牵引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和关节囊内部形成负压,为膨出的椎间盘回纳和错缝的颈椎关节复位创造了条件。颈椎正常列线得到恢复,颈椎内外力学环境保持平衡,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或解除。常用的家庭颈椎牵引器械有“颌枕吊带式牵引装置”、“圆形颈圈牵引装置”和“半环形充气式颈椎牵引器”。

  颌枕吊带式牵引装置由牵引带、牵引弓、牵引绳和铁锤等组成,属于传统的颈椎牵引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牵引前先把装置固定在一个能承受重力的地方,通常采用坐位,保持颈椎前屈15度左右的情况下持续牵引。需要注意是,牵引时头部不能随意转动,增减牵引力时需要请他人帮忙;牵引过程中应避免说话。由于下颌部及其两侧受力较大,多有不适,所以部分患者不愿接受这种治疗。

  圆形颈圈牵引装置与之相比操作更为简便,增减牵引力时可以独自操作,在牵引过程中可以自由走动。但是,圆形颈圈对颈前部及其两侧仍有压迫刺激,尤其在充气过渡时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因颈动脉受压而出现头晕反应。

  半环形充气式颈椎牵引器,牵引时患者取仰卧位,按颈椎生理曲度设计的枕托,使颈椎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保持良好的放松状态,有利于牵引力沿着颈椎列线传递;牵引力作用支点位于后枕部,避免了对颈部和下颌关节的压迫刺激,使牵引更为安全舒适;同时,该牵引器还把磁疗和牵引疗法结合起来,牵引时磁珠放射出的磁力线作用于颈部经络穴位,起到疏经通络、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

  当颈椎病发作时,需每天牵引1至2次,每次时间15至30分钟,10次为1疗程,休息3天后进入下一疗程。特别要提醒的是,无论选用哪种牵引方法,都应首先征询医生的意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牵引1至2个疗程后,应去医院复查,以免牵引过渡,或因牵引方法不当而出现负面作用。

上一篇:晚上睡觉膝盖酸的难受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夫妻间了解女人的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