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联盟系列】郑沙盟:中老年冬令进补
更新时间:2024-04-28 07:43:36

(一)【社区联盟系列】郑沙盟:中老年冬令进补

  膏方

  俗话说:冬季膏方巧进补,来年开春能打虎。立冬之前,杭城不少医院就已经预约放号膏方门诊,许多市民也开始让老中医望、闻、问、切,为自己开

  一张滋补方子。膏滋药食用得当,会使人感到精力充沛,食欲旺盛,睡眠良好,第二年少感冒,有些病人原有的慢性病症状也能得到改善。但服用不当也会有副反应,第二年春夏厌食、困倦,有的夏季特别怕热,有的出现皮疹、齿浮、鼻衄、便秘、低热等暑热症状或慢性过敏反应。

  膏方的制定,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目前身体状况,拟定适宜的大复方,再经过特殊加工炮制而成的。也就是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八纲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之后,才拟定出一张调整患者体内阴阳、疏通气血经络的大处方,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1、膏方能补什么

  补虚扶弱: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宜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衰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处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

  2、哪些人不适合进补

  因为每料膏方是中医专家针对每个人的症状和自身特点拟定,专家说,打算冬令进补之前,先要看一看自己身体是否适合进补。

  一个身体十分虚弱的人,要想一下子变得十分强壮,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往往是事与愿违的。膏方对这类人恐怕不合适。

  1)补品服用后要经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一些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很差,甚至平时吃饭都觉得不太消化的人,再服用滋补品,必然加重上述症状。对这些人,医生往往给开路药,使其肠胃功能恢复,吃东西不觉得胀满,方能进食补品。

  前一页[2][3][4][5][6][7]

(二)专家提醒:“冬令进补”也应有医生的诊断和指导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专电(记者朱旭东)冬令进补理论是我国中医学积数千年经验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的保健养身方法之一。当前,随着气温的降低,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宣传具有治血通络强身健体的滋补品或几味中药的组合配方,并以各种宣传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特别提醒:冬令进补应当在医生诊断和指导下进行,不能轻信广告宣传。

  其一,冬令进补须量身定做。中医理论讲究辨证论治,即使是现成的补品、膏方、浸酒料、煲汤料等等也非人人皆宜,而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再辨证进补。盲目进补、不对症进补有时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结果有害无益。

  其二,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饮食均衡才是关键。人体对营养的摄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绝不能仅仅依靠营养补品。《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补品只能用于调养虚弱的体质,机体的营养供给还得让位于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饮食。现代营养学证明:只有一日三餐饮食均衡才能使你的营养均衡。

  其三,切勿盲目轻信广告。广告宣传往往注重功效的宣传,甚至夸大其词,而不把一些注意事项、禁忌症、副作用等相关内容告知消费者。即使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也只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其四,生命在于运动,进补不能代替锻炼。无论是正常营养的摄取,还是营养补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于人体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如果人们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胃肠消化功能差,代谢利用率低,即使服用了补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会因体质虚弱或进补不当而产生相反的作用。

(三)冬令进补重要 但不能胡乱补

  冬令进补是重要的养藏之道。民间有“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等说法。每到冬季,很多人忙着进补,食补、药补等大行其道。中医认为,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这时进补容易将补品中的营养蓄积起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

  不可乱补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此外,还应因人而异,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最好能在养生专家的指导下“辨证施补”,有针对性地益气进补、养血进补、滋阴进补、助阳进补。千万不可盲目“乱补”,以免适得其反。

  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冬季食补以补肾温阳、培本固元、强身健体为首要原则,食物宜温性,忌寒凉。常以鹿肉、狗肉、羊肉、麻雀、韭菜、虾仁、栗子、胡桃仁、以温补肾阳,以海参、龟肉、芝麻、黑豆、等宜填精补髓。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冬季温补类的食品含热量较高,营养丰富,滋养作用强,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脂肪、糖、矿物质等。一般地蛋白质含量大于每千克体重1.5克,脂肪含量大于每千克体重1克,糖含量大于每千克体重6克。

  冬日宜常进各类温性热粥,既能祛寒,又可给养,还能疗疾。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有句名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对于肾之阴精渐衰的老人,冬天可配食乌龟、甲鱼、枸杞等护阴之品,冬令饮食不可过咸,因咸味入肾,致肾水更寒,有扰心阳。另切忌寒凉食品,以免“雪上加霜”,折伤元阳。

  辨证药补

  药补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服用天然的中药进行补养。所有的补品都有自己的特性,中医称之为药性或偏性。滋补阴虚之品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是我国传统成药,对于腰膝酸软、疲劳倦怠等阴虚患者颇有效果.民间又有“冬令补膏”之说,如阿胶、龟板胶、鳖甲胶等,中医称之为"血肉有情之品",是多种慢及老年调补的最佳良药,在冬季“三九”天服用最为适宜。人参补气,当归补血,燕窝养阴,鹿茸温阳,各有所长,但针对的是虚证体质。如人参补气可以提高气虚者的抵抗力,如果身体不虚的人,吃了反而容易生疮、上火,得不偿失。

  此外,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药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作用较强,食补营养价值较高,要灵活选用,而服补药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要注意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及时排便,并保持排便通畅,否则食物代谢后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会对身体产生更大的危害。

(四)冬令进补有哪些误区?

  俗话说:“秋冬进补,开春打虎”。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冬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科学地进补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但冬季进补要讲科学,否则很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越贵越补

  其实中医讲究“缺什么,补什么”,关键是应根据体质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进补原则。

  误区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所谓“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

  误区三:虚实不分

  进补一定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讲辨证施补,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病人则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进补前最好先咨询一下专业医生,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证施用。比如,人参、鹿茸、海马,是温热药,用于热性体质就不适合了。

  误区四: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人们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其实也是进补的佳品。

  误区五:进补单一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长此以往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对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调理。

  误区六:凡补必肉

  食用油腻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当然,提倡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秋冬季在适当食用牛羊肉进补的同时,不应忽视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误区七:重“进”轻“出”

  近年来有人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否则食物代谢后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对身体会产生更大的危害。

上一篇:男性如何远离生殖系统疾病

下一篇:吃一颗安眠药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