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类人夏天不宜吃西瓜
更新时间:2024-04-27 23:14:58

(一)5类人夏天不宜吃西瓜

  西瓜是夏季象征,西瓜的好处多多,但是我们不能吃,其实有些人不适合吃西瓜的,那么,下面健康族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5类人夏天不宜吃西瓜。我们一起看看吧!

  1.糖尿病人不宜多吃

  西瓜约含糖类5%,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部分果糖,也就是说吃西瓜后会致血糖增高。正常人由于会及时分泌胰岛素,可使血糖、尿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人则不同,在短时间内吃太多西瓜,不但血糖会升高,病情较重的还可能因出现代谢紊乱而致酸中毒。

  2.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多吃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出体内水分的能力降低,常会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这类病人若吃太多西瓜,会因摄入过多的水且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水分在体内超量储存,血容量增多,使水肿加重,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3.感冒初期不宜吃

  中医认为,不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其初期均属于表证,应采用让病邪从表而解的发散治疗方法。并认为在表未解之前若攻之会加重病情,而西瓜有清热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吃西瓜会使感冒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

(二)冬季大蒜3种吃法能防病 5类人不宜吃大蒜防癌

  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指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至关重要。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促进呼吸道黏膜血液循环,既可提高抵御流感的能力,还可改善睡眠。而在饮食方面,很多我们常见的食材也是提高免疫力的法宝,比如说大蒜。

  冬季大蒜三种吃法能防病

  大蒜除了生吃外,还有其他吃法,而且可以避免令人尴尬的味道。

  大蒜粥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钟捞出,然后取粳米,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入,同煮为粥。此粥具有下气健胃、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急性菌痢患者。

  大蒜浸液大蒜10克,白糖适量。将大蒜去皮捣烂,加开水50毫升,澄清加白糖适量即成。此浸液具有止咳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百日咳。

  黑豆大蒜煮红糖黑豆100克,大蒜30克,红糖10克。将炒锅放旺火上,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倒入黑豆(洗净)、大蒜(切片)、红糖,用文火烧至黑豆熟烂即成。这种吃法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适合肾虚型妊娠水肿者食用。

  五类人不宜生吃大蒜

  蒜作为常用蔬菜和调味,当然是适合大部分人日常食用了,尤其对于患有肺结核、癌症、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很有好处。但是,如果你有眼疾,或患有癌症,或患有肝病,或腹泻,那就不能忙不生吃大蒜了。

  一、眼病患者

  古人说:蒜治百病唯害一目。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是有害的。嵇康在《养生论》中说荤辛害目,蒜味最辛,而且它是走清窍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的损伤。所以吃蒜要注意不要过多,尤其是有眼病的人,在治疗时必须忌掉辛辣食物。

  二、虚弱有热者

  古人认为多食蒜会耗散人的气,同时也耗散人的血,《本草从新》记载大蒜辛热有毒,生痰动火,散气耗血,虚弱有热的人切勿沾唇。所以身体差、气血虚弱的人要注意。

  三、肝病患者

  很多人用吃大蒜的方法来预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上肝炎后仍然每天吃大蒜。这都是不对的。《本草纲目》记载蒜久食伤肝损眼,大蒜性热,能助火;味辛,剌激性强。肝有内火者如果食用,肝火会更旺,时间久了当然会造成损伤。

  四、脾虚腹泻患者

  生大蒜的的刺激性很强,平常少吃点是可以促消化,但是如果患有非细菌性的肠炎、腹泻时再吃大蒜,强烈的刺激会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

  五、重病者慎食

  蒜属发物,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食用像大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对得患有重病、或者正在服药的人来说,很可能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不但可能引发旧病,还可能使药物失效,或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三)暖宝宝御寒适合所有人?这5类人千万要谨慎!

  对于冬天的冷,有多少人是感到绝望的?冷了当然就要想办法取暖,所以每年冬天,御寒神器“暖宝宝”都非常红火。

  “暖宝宝”怎样使用才安全?

  有哪些人群不适合使用“暖宝宝”?

  “暖宝宝”是怎么送温暖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暖宝宝是怎么烫伤人的,我们要先了解暖宝宝是怎么工作的。

  暖宝宝发热归功于内部发生了一种氧化放热反应,暖宝宝内高纯度的铁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温度一般在50-60℃之间,发热时间根据产品品牌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0-12小时之间。

  从“送温暖”变成“送烫伤”

  暖宝宝造成的烫伤为低温烫伤,也可称为低温烧伤或低热烧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温度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一般来讲:49℃的热源持续3分钟便可致表皮损害,超过9分钟表皮就会坏死;接触44℃的热源6小时,可致皮肤不可逆损伤;温度处于44-50℃之间,皮肤受伤程度与接触时间成正比。

  暖宝宝产生50-60℃的温度,贴在衣服外部再传递给人体,皮肤能够适应甚至感到舒服,让我们常常忽略了保护皮肤,有时候会忘记取下来。暖宝宝长时间与某处皮肤接触如同“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会造成低温烫伤。

  伤者后知后觉,治疗延迟

  低温烫伤的创面早期主要变现为皮肤上出现水泡。由于水泡不会被视为严重创伤,再加上大家对低温烫伤的了解不深,且暖宝宝体积不大,带来的创伤面积也不大,其严重性往往得不到重视。

  只有少部分低温烫伤患者在伤后1天内就诊,大多数人采取自行处理的方式,在伤后一星期左右出现创面不愈或感染时,方才就诊,入院时创面感染的患者约占到70%。

  实际上,看似仅仅是几个水泡,损伤可能已经发展到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神经、血管。所以,一旦出现疑似低温烫伤的症状,要足够重视,及早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怎样才能只要温暖不要伤害?

  暖宝宝导致的低温烫伤并非不可避免,使用时应该做到以下5点:

  1、购买时,要注意看清楚外包装是否齐备生产日期、厂名厂址、联系方式、执行标准、有效期限等相关信息;

  2、拿出往年的囤货,需要看是否在有效期内;

  3、取暖时避免暖宝宝直接接触皮肤,并且避免暖宝宝长时间接触相同部位;

  4、睡觉前,务必取掉暖宝宝;

  5、不要在取暖器前及电热毯上使用暖宝宝。

  哪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1、婴幼儿

  婴幼儿抵抗寒冷的能力比较差,更需要取暖物品,并且他们的表达能力欠佳,如果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

  2、儿童

  儿童虽然具有表达能力,但是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往往忘记自己取下暖宝宝,需要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3、老年人

  老年人因年龄原因皮肤感受迟钝,对温度刺激反应不灵敏,在低温持续作用下易被烧伤。

  4、皮肤感觉功能暂时或永久减退的人群

  麻醉术后患者、瘫痪、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暖宝宝,如果使用,需要旁人精心照顾,避免低温烫伤。

  5、创面难愈合人群

  糖尿病人群、部分皮肤病患者在烫伤后容易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并形成慢性溃疡,使用暖宝宝前需咨询医护人员。

  暖宝宝终究是外物,通过暖宝宝产生的热量取暖,人体自身的产热功能将降低,长期使用暖宝宝将会降低人体自身的热平衡调节能力,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等不良后果,因此应该减少对暖宝宝之类取暖神器的依赖。

  面对冬季的寒冷,我们可以多活动让身体自己产热暖和起来,同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并把秋衣塞进秋裤里,把秋裤塞进袜子里……

上一篇:安眠药有哪些

下一篇:老人失眠如何选择安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