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更新时间:2024-04-28 06:10:04

(1)中医养生 气血失调的类型及调理方

  气血不足的话,身体会越来越差的,这点相信大家都是同意的,其实气血如果失调的话,一样身体会出现问题,脸色也会变得不好看。那么气血失调有哪些类型呢?症状有是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办呢?看下文吧。

  气和血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气运血,气又固血,如果体内气和血的合作不那么默契的话,人也是会吃不消的哦。

  气滞血淤

  气能运血,如果气本身出现了郁结,运行郁滞,自然就不能带动血的运行了。这种现象就叫做气滞血淤。比如一个人生气之后脸色很不好看,这就是因为气机郁滞导致血不上行所致。

  气虚血淤

  通俗地说就是气自己虚弱之后就不能带动血液一起运行,而使血液淤滞在某处。心胸憋闷、疼痛,舌有紫斑,甚至是半身不遂都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

  气不摄血

  主要是因为气虚不足,导致它对血液的管理统摄作用减弱了,血没有拘束了就跑到了脉外,表现到身体上就是非正常出血。比如吐血,便血、尿血,或者是女性崩漏等。

  气随血脱

  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突然流失而脱散,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或气血并脱的病理状态。多由外伤失血,呕血或女性崩漏,或产后大出血等因素所致。一般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无力、精神疲倦等。

  《临证指南医案.诸痛》所说:气馁不能充运,血衰不能滋荣。对于健康的身体来说,气血的充盈是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如果想要气血合作愉快,就必须注重气血的养护,养好气血,以防治百病。

  有人提问

  睡觉过多会造成气滞血淤吗?

  专家解答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视伤血,久行伤筋。长时间的卧床不起容易让人气血不足,因为气血是相互作用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止,气不行则生血淤。血淤造成的不通就会引起身体的疼痛。有些人一觉起来身体仿佛背了一座山,毫无轻松愉悦之感,除了原有痼疾,睡过头了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所以即便有人告诉你睡觉可以美容,睡觉可以减肥,但是不要睡过了头,一天七八个小时的睡眠足矣!

  气血失调的症状

  气血不足的话,身体素质会慢慢下滑,而且也会没有脸色,但是庆幸的是,气血不足的症状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症状看自己是不是气血不足。

  1、皮肤

  主要看光泽、弹性和皱纹。皮肤与肺的关系密切,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肺的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此外,面色也是气血的晴雨表。面色苍白代表肾气不足,面色萎黄是肝气不足。

  2、耳朵

  耳朵是人体的缩影,几乎所有脏器的变化都能从耳朵上表现出来,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肾。耳朵大有福,耳朵厚大的人,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较大,柔软,肉多骨少,耳垂饱满,表明先天营养状况很好;耳朵偏小,僵硬,肉少骨多,耳垂薄,代表体质先天不足。

  3、手

  手的温度是人体气血的直接表现。气血充足手是温暖的,手心偏热、出汗或冰冷都是气血不足。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气血不足,而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气血充足。此外, 人的手指甲上都有个半月形的小月亮,正常情况下,除了小指应都有半月形。

  如果一个人的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者也只有大拇指有的话,就表面这个人的体内寒气太重,气血不足。

  4、眼睛

  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气血充足。眼白颜色混浊、发黄,是肝脏气血不足。如果眼白有血丝,多为肺部和大肠有热,眼袋很大则说明脾虚,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也代表气血不足,如果两目呆滞,晦暗无光,是气血衰竭的表现。

  5、头发

  头发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肝血充分,头发就能有充足的供血;头发变白是肝血肾气衰落的表现。如果头发大量脱落,就要警惕气血的问题。头发油腻,脾肺不和。肝血不足,头发长得慢,易干枯。

  6、牙齿

  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成人牙齿稀疏、牙齿松动、齿根外露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牙龈与胃肠相关,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当你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越来越容易塞牙,就要留意身体的状况。

  7、睡眠

  气血充足的话一般睡眠的表现为: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而气血失调则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有气血亏虚的表现。此外,爱睡觉也是气血虚的表现。

  气血失调怎么办

  补铁

  铁可以帮助身体天生更多的血红蛋白,帮助进步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从而让气血充足,气色红润。铁存在于很多食用品中,但最轻易被身体吸收的就是在肉类中的铁。羊肉、猪肝都富含易于人体吸收的铁。

  要吃新鲜的羊肉,假如是涮锅,留意调味料不要过重,不要喝含有大量嘌呤的火锅汤,否则的话对皮肤代谢的负担会加重。

  神养

  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所以,应该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

  动养

  运动也是调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另外,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职业女性,应该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睡养

  保证有充足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并做到起居有时、娱乐有度、劳逸结合。要学会科学生活,养成现代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偏食,不吃零食,戒烟限酒等。

  结语:以上就是有关气血失调的知识,看完本文,大家对气血失调的认识有多少呢?知道为什么会气血失调了吧,气血失调的症状有哪些以及我们如何调理等等,这些是不是也都清楚了呢?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用。

(2)中医按摩为宝宝免疫力加分

  中医认为,宝宝患病的特点是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为主,常见的疾病不过是感冒发热、积食和吐泻。宝宝先天的发育状况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后天的调养护理也很重要。中医按摩为宝宝免疫力加分。

  免疫力加分方案

  中医认为,宝宝患病的特点是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为主,常见的疾病不过是感冒发热、积食和吐泻。宝宝先天的发育状况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后天的调养护理也很重要。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调养过程中,注意保存、补益正气,邪气就没有机会侵袭人体了;或者一旦外邪侵袭人体,体内的正气也会奋起抵抗,将外邪祛除人体,那么疾病也不会发生了。因此,正气对人体非常重要,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正气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免疫力、抵抗力。

  提升宝宝免疫力,小儿推拿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手段。以下4法很容易掌握,不懂医学的父母一样可以学会。只要你用心,并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它的神奇效果!

  1.捏脊

  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成一直线。宝宝脱去衣裤,伏卧床上,家长站或跪在宝宝的后侧方,面带微笑,全身放松,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整个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操作。

  具体手法: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5遍。

  捏完后,局部的皮肤会略显潮红。此时,再用手掌在宝宝背部轻轻地上下摩2~3次,帮助宝宝背部放松。

  用于保健的话,隔天捏脊1次即可。贵在坚持,我曾在多家幼儿园做过对比观察,凡是平时坚持捏脊的孩子,小儿常见病的发病率均低于不捏脊的孩子。

  捏脊可以从宝宝出生即开始。对初次接受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往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以免宝宝产生畏惧而不愿配合。

  2.轻叩背俞穴

  有时,捏脊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操作,或者宝宝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可以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法。

  背俞穴分布在背部脊柱的两侧,脊柱旁开1.5寸。人体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背腰部的背俞穴。叩击背俞穴可以调理脏腑气机,气机调顺会减少疾病的发生。

  具体手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背俞穴,从上到下,反复3~5遍,两侧均如此操作。

  操作完后,脊柱两侧的皮肤略显潮红,再用手掌轻摩刚叩击过的地方2~3次,以放松皮肤。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 。

  取穴方法:让宝宝屈曲膝关节,在膝盖骨下端能摸到两个凹陷,其中外侧的凹陷叫做外膝眼,由此向下宝宝4指宽度的距离即外膝眼下3寸,再从胫骨前嵴旁开宝宝中指的宽度即为足三里所在。

  具体手法:

  以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每次300下,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理气消食。

  也可以从足三里向下,顺着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的线,依次经过上巨虚、下巨虚,推至近足踝处,每次30下,可以调理胃肠,导滞止泻。

  4.摩腹

  宝宝的胃肠比较娇弱,喂养、护理稍有不当,就容易积食、拉肚子。父母平时可以经常给宝宝摩腹,以调理肠胃、理气消食。

  具体手法:

  用整个手掌或者四指指腹,放在宝宝腹部作圆圈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摩次数相等,力度适中。

  (实习编辑:张蔚蔚)

(3)孕期的中医饮食禁忌

  为了顾及胎儿健康,孕妇在饮食上总是要多一分考量,不能百无禁忌或有偏食的习惯,到底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食物少吃?哪些食物应该多摄取,有益母胎的健康呢? 网络上常看到准妈妈热烈讨论,有关孕期间饮食禁忌的问题,为了让胎儿健康成长,准妈妈都非常关心这个议题!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告诉你正确的饮食原则。 食物分级 「禁」吃的食物 马齿苋它是中药用的一种药物,也是民间的草药,有些民众把它用来做菜;它会增强子宫的收缩,使孕妇在怀孕期间容易造成流产。 鳖如市面上的甲鱼精(胶囊状),非常有益于癌症患者,因为甲鱼本身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具有通血络和活血的作用,它可散淤块、打散肿瘤,因此临床上,某些长有肿瘤的病人,会摄取甲鱼来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对肝病、胃病患者和孕妇来说,甲鱼却吃不得!因为胎儿在子宫内成长,如果受到甲鱼食物的破坏,或抑制其生长,易造成流产或胎儿生长不全。 「少」吃的食物 薏仁 中医认为,薏仁具利水滑胎的作用,造成催产。临床上发现,孕妇吃太多的薏仁,会造成羊水流出,对胎儿不利。 螃蟹 在中医里,螃蟹的属性比较寒凉,而且它本身也具活血化淤的作用,如果吃得太多,很容易造成流产;此外大陆的临床发现,螃蟹脚所具的活血化淤效果更强烈。 杏仁及杏仁茶 因杏仁含有氢氨酸,吃太多会导致中毒现象,孕妇并非不能吃,而是要少摄取。 黑木耳和青木瓜 具很好的活血作用,对心脏病、动脉栓塞的患者相当有益,也具化淤效果,因此,建议孕妇不要一次吃很多,比较不会产生副作用。 山楂 孕妇少吃山楂,因其具有活血化淤、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吃太多会增加流产的机率。 羊奶和肉桂 中医认为,羊奶和肉桂的性味(燥)热,孕妇吃多了,会造成胎动不安。如果准妈妈的体内很燥热的话,胎儿也会受到影响,而生产后宝宝的皮肤也会比较差。 玉米 须会刺激增强免疫作用,导致母体排斥胚胎,影响着床。 味素 会穿透胎盘,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红豆和猪肝 一般人以为可补血,但因其具破血作用,还是少吃为妙! 海带 最好适量,因为吃得太多会影响胎儿的甲状腺发育。 竹笋 破肝气,孕妇要少吃。 韭菜韭菜含挥发油,具有兴奋子宫、增加子宫收缩的作用,准妈妈食用太多,会增加早产或流产的机会。另外,产妇在哺乳时吃太多韭菜,会造成奶量减少的现象。 「好」的食物 高蛋白和维他命钙、碘、铁、维生素A、C、动物肝、肾、牛奶、豆浆、新鲜水果。 维生素B群和叶酸有助胎儿神经生长,可从维他命营养品或食物中摄取。 乌骨鸡含丰富的锌、铜、蛋白质,比一般肉鸡的营养成分还高。 [1] [2] 下一页

(4)中医养生有7养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养生内容

  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

上一篇:中药减肥茶

下一篇:卵巢切除一侧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