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暖气病”侵袭北方,人体五部位易受伤
更新时间:2024-04-28 01:39:19

一)冬季“暖气病”侵袭北方,人体五部位易受伤

  每年冬天,一进入11月份,供暖就成为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格外关心的事儿。暖气一来,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走进暖意融融的屋内,谁都会陷在这种温暖的幸福和惬意里,再不愿出门了。然而,大部分人都忽视了这惬意中可能隐藏的危险,一不小心让暖气成了健康杀手。暖气病带来的危害,小到嘴唇干裂、咽干声嘶、皮肤瘙痒、鼻出血等轻微症状,大到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病症。

  暖气病侵袭北方城市

  最近天气特别冷,很多人家里来了暖气,怕热气跑出去,不愿开窗换气,导致屋里空气干燥、质量又差有一定的关系。病人中,除了鼻咽干燥、咳嗽声嘶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外,皮肤干、眼睛干涩、头晕眼花、烦躁不安等脱水症状也很明显。

  供暖半个多月以来,在哈尔滨、沈阳、天津、太原、保定等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些医院,因感冒咳嗽、嘴唇干燥、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就诊的人也多了起来。而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内科疾病,以及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科疾病也出现了一个发作的小高峰。

  来暖气后室温过高,空气流通不好,造成室内干燥、闷热,是引发暖气病的重要原因。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可能引起一系列皮肤黏膜干燥症状,进而影响人体免疫功能、造成抵抗力下降。

  人体五部位易受伤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人体水分丢失。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来暖气后,室内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五大部位都会跟着遭殃。

  呼吸系统。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暖气后,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研究表明,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介绍,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二)女性冬季补气勿忘这三种粗米

  体质有很多种,而气虚则是身体虚弱、易出汗头晕等等,严重的还会造成身体某些功能的衰退、人体抗病能力的下降等,女人最容易出现气虚的症状。气虚体质想要补充体质,不妨试试五谷粗粮,看看下面这几款粗粮缓解气虚症状。

  糯米

  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止汗止渴等作用,适用于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等症状,适合阳气虚弱、脾胃虚寒者食用。糯米一般煮成粥更容易消化吸收。但糯米黏腻,咳嗽痰多、舌苔厚腻、消化不良者少吃为宜,其餐后血糖反应较高,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吃。

  小米

  小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含有钙、铁、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小米一般煮粥、做饭或磨成粉做成各种食品。小米性偏凉,尤其适合心烦、发热、口舌生疮者食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黄米

  黄米味甘,性温,能益气补中,还有除烦止渴、解毒的功效,有发热烦渴、咳嗽、胃痛等症状的人可多食。黄米除了含丰富的蛋白质之外,其维生素E含量在谷类比较突出。黄米可用于煮粥、做米饭和酿酒。与糯米类似,黄米性质黏腻,消化不良和糖尿病患者应少吃。

三)冬季洗澡的注意事项

  在寒冷的冬季,经过漫长一天的工作,回家后洗个热水澡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但是在冬季洗澡也是需要非常注意的,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损害我们的健康。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冬季洗澡的注意事项,让我们远离健康危害!

  一、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引起休克。

  建议:水温24℃到29℃为宜。

  二、不宜用含碱量高的沐浴液和香皂

  我们的皮肤是呈微酸性的,碱性成分高的沐浴液和香皂会破坏皮肤酸碱平衡,导致皮肤干燥、紧绷不适。

  建议:选择偏中性的沐浴乳、沐浴皂。

  三、洗浴时间不宜过长

  洗澡时间过长皮肤容易脱水,人容易疲劳,还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此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3-5分钟即可。

  四、饱食或空腹不宜洗澡

  每顿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饭后立即洗澡,由于消化道血流量较少,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道疾病,另外,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洗澡时间应在饭后3小时左右为宜。

  五、洗澡不易太勤

  冬季人们出的汗量减少,加之空气十分干燥,自动脱落的皮垢不会很多。太勤洗澡,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引起皮肤瘙痒;同时,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水分更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干燥。

  建议:①老人皮肤处于变薄和萎缩状态,建议7天洗一次,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延长到10天洗一次。②肤质干燥者,建议2-3天洗一次。

  除去上述5点不宜,冬季洗澡前后还要注意以下7点:

  1、洗澡前喝一杯热开水,可以补充因毛细血管扩张而导致的水份大量散失。

  2、洗澡后全身涂抹润肤露,可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3、洗澡后,要用干毛巾把全身擦干,并尽快穿上衣服、鞋帽,以防感冒。

  4、洗澡搓擦用力不宜太大,这样会损伤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降低皮肤的自然防护功能。

  5、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以提供皮肤足够水分,自身皮脂对皮肤的保护作用肯定是最好的。

  6、在比较干燥的部位,可以每天都擦一些尿素脂或凡士林。平时还应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7、发烧时不宜洗澡。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以上就是冬季洗澡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了让我们能够健康的洗澡,不受洗澡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看看这些注意事项!

四)冬季泡脚不可大意 谨防养生不成反伤身

  脚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器官,因此当寒冷的冬季降临时,很多人都会在晚上睡觉前,先泡个脚在上床。此法固然是好的,但其实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更加要注意。

  专家指出,患糖尿病易出现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而且这种神经病变非常隐蔽,患者自己往往不易觉察。出现神经病变后患者试不出水温,极易被烫伤。而且水温高,也易引发足部烫伤、感染,加速糖尿病足病情恶化。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泡脚时应先量水温,水温以37℃为宜。如果已足部有伤口,严禁泡脚。

  心脑血管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因为过高的水温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短时间内增加了心脏、血管的负担,有加重病情的危险。并且泡脚时间不宜过长,可用40℃左右温水泡20-30分钟足矣。

  另外,冬季我们泡脚的时候,若是在热水中正对性地加入一些中药,那么也是可以起辅助治疗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机体各种代谢废物、各种毒素的有效排泄,活血通络、滋养容颜、改善睡眠。

  推荐3种泡脚方法:

  生姜泡脚:脚凉怕冷,用生姜一块(像枣大这么一块姜)用刀拍扁,红花、取一份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烧开,再加一勺盐泡脚。

  艾叶泡脚:可治疗可治疗皮肤病如湿疹,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药店买一两艾叶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叶用纱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先熏脚,然后再泡脚,水温40到50度的时候再把双脚放入水中泡脚,

  醋泡脚:在泡脚水里放一勺到两勺醋可治脚后跟干裂,有软化足跟骨刺的作用。

上一篇:月经刚走同房后出血怎么回事

下一篇:·冬季养生的掌握温度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