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的副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28 00:54:22

(1)安眠药的副作用

  安眠药又名安定。本品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遇酸或碱及受热易水解,口服药物在胃酸的作用下开环,进入碱性肠道又重新环合成原药。因此,不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抗焦虑,停药后代偿性反跳较轻,停药困难轻。后遗效应较轻。安全范围大。那安眠药到底有哪些副作用呢? (1)中枢神经作用:一般都是由于安眠药的镇静效果所致,如觉得昏昏欲睡、肌肉无力、身体协调困难等,所以服用安眠药者在尚未完全了解身体对于此药的反应时,在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时,千万要特别谨慎。使用高剂效的安眠药,可能会导致前行性失忆,即服药时间点之后的事记不太起来。 另外有些人在长期的慢性使用时,会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以及大脑认知功能(如判断力)损伤的情形,这也是一般大众最关心的事。但是,若在服药过程中同时加入心理辅导、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将社会心理压力重担减低,并适时调整安眠药物,实际上会长期慢性使用同一种安眠药而造成此种副作用的机率颇低。 (2)意识混乱、失去方向感: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也有可能出现某段时期的暂时性失忆。但在临床上并未证实服用安眠药和痴呆症有直接的关系。 (3)奇异的激躁作用:有些先前即曾有攻击性行为,或是不稳定的情绪失控者,在服药后反而出现了暴怒甚至暴力行为、或者有幻觉及欣快感,造成更严重的失眠。这可能是服安眠药后类似醉酒的失控现象。 (4)抗胆碱作用:有些病患在服药后,出现轻微的视力模糊、口干等作用。 (5)性功能障碍:病人可能会有性欲降低、勃起不能,或者射精障碍等问题,但是发生的机率并不高。 (6)过敏作用:少数人会对安眠药过敏。 (7)呼吸抑制:以注射等非口服方式用药,若剂量超过安全量可能会造成呼吸停止或抑制。尤其在脑部受伤、肺功能损伤或是过量饮酒的病人,都应在用药后小心观察。 其实,安眠药的副作用不如民间所传言的那样的严重,而且在门诊医师将剂量调整到适合病人的状况时,副作用都可以减到最低;除非是未依照医嘱自行滥用。 日常生活中,因意外事故,天灾地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心脏病发等意外引发人身伤害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很可能会为120争取到抢救时间,挽回一条生命。人人有责,了解更多急救常识请进入:急救频道

(2)第三代安眠药有哪些

  第三代安眠药指非苯二氮卓类的镇静安眠药,常用的包括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以及唑吡坦,商品名叫思诺思,这一类药和苯二氮卓类的药物相比。1、起效会比较快,吃上之后很快可以进入睡眠。2、持续时间不会特别长,持续4-5个小时或者5-6个小时。3、宿醉效应比较小,比如安定这一类苯二氮卓类的药物,第二天会觉得头疼、头胀、迷迷糊糊的不舒服,这种称为宿醉效应。但是非苯二氮卓类的镇静安眠药,这些作用没有,当天晚上吃上,整个一晚上代谢完,第二天白天不会有什么不舒服。4、成瘾性会比苯二氮卓类的要小一些。非苯二氮卓类的安眠药副作用会轻一些,效果还是不错的,尤其适合于年轻人、第二天要上班的上班族。

(3)安眠药副作用 四招搞定

  “老百姓习惯把镇静催眠药称为安眠药,它本来是一种生活方式药,主要目的是用来改善睡眠,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罗盛告诉记者。不幸的是,许多失眠患者却为催眠药所苦,催眠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几乎困扰着所有长期服药的患者,导致他们睡眠更不安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罗教授就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改善方案。宿醉现象几乎所有的催眠药都存在“宿醉”现象,尤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苯二氮卓类催眠药,比如安定、舒乐安定等。什么是宿醉现象呢?原来,许多失眠患者服药后能安然入睡,但醒来后却昏昏沉沉,头昏脑胀,无法集中注意力。日长月久,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解决方案:首先,对年轻的上班族来说,宿醉现象最为头疼。罗教授指出,这部分人并不需要首选催眠药治疗,而应首选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效果好,没有副作用,比如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手段都能收到治标治本的效果。罗教授既是神经内科临床大夫、又是执业心理医师,他坦陈,因为认知度不高,与国外相比,目前因失眠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太少了。第二,如果宿醉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可以换用其他新型的选择性催眠药,比如佐匹克隆(商品名忆梦返)等。噩梦连连催眠药还会产生一个较为麻烦的现象,就是服用后可能做噩梦,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这让患者睡得更不安稳,失去了服药的意义。解决方案:同属于苯二氮卓类的安眠药,化学结构不同,每个患者对之的反应性也不尽相同。一个患者如果服用安定后做噩梦,换用其他的同类安眠药,比如换用舒乐安定等,可能噩梦现象就会有所缓解。因此,换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安眠药][副作用][健康]

(4)关于安眠药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统计显示,每年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服用安眠药。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受「失眠」问题困扰呢?焦虑、抑郁、慢性疾病、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每天精疲力竭……其原因和市面上药品的种类一样不胜枚举。

  尽管安眠药对付失眠很有效,但大众对其却存在误解。比如,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安眠药效果能持续几小时,也不知道绝大多数安眠药不能与其它药物混在一起用。正在或打算服用安眠药物的朋友,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吧?

  该吃哪种安眠药?

  建议有失眠问题的朋友请精神科医生当面诊查后,再作出「是否吃药」「吃什么药」的决定。「非处方药」指药品包装外盒上有OTC标志,在药店就可以轻松买到的药;「处方药」指只有医生开了药方才能「配到」的药。

  大部分医生不待见非处方安眠药物,因为这些药物通常对严重失眠不奏效。很多非处方安眠药都含抗组胺成分,类似抗过敏药物「苯海拉明」,会引起口干、眼干、第二天昏昏欲睡等副作用。非处方安眠药适用于偶尔被睡眠问题困扰的人群。

  注意:哺乳期妇女慎用抗组胺类药物,老年人对抗组胺成分的副作用更敏感也应当慎用。

  需要吃安眠药吗?

  如果睡不好、入睡困难的症状持续一个月且没有好转迹象,那就需要去医院就诊了。

  (1)也许医生会给就诊者开少量安眠药先缓解下失眠的症状,度过这段时期;

  (2)也许医生会先尝试用非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这时,千万别以为「不开药就不是好医生」;

  (3)也许医生会建议就诊者先做一些测试,比如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这种呼吸障碍会导致一个晚上被憋醒好几次,甚至有时连患者自己都不会察觉。

  治失眠只能吃安眠药吗?

  当然不是了。除了药物治疗和下面讲到的治疗方式外,最简单的方式是注意「睡眠卫生」。睡眠卫生是什么?

  1. 认知行为疗法(CBT)

  人们常常把暴躁易怒等一切负能量归罪于「缺觉」,把睡眠看得太重,紧接着失眠就爆发了。

  在接受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会帮助我们改变对睡眠的看法,带我们学习一些有助睡眠的技巧,比如改变睡眠的环境、限制睡前的活动等。

  一些研究表明 CBT 至少和药物一样有效,而且还没副作用。不过,根据具体情况,有时仍需要联合药物治疗。

  2. 针对治疗引起失眠的疾病

  最常见和凶险的一种疾病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这部分人需要佩戴辅助睡眠装置,将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气道里,这样,就不会因为老被憋醒而「睡不好」了。

  效果不好可以再吃一次吗?

  其实可以的,不过这种吃法只适用于「短效药」。短效药起效快失效也快,作用时间三到四小时,使用人群通常为入睡困难的人。吃完短效安眠药仍睡不着,可以在离起床时间还早时再服用一次。

  不过,我们需要看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确定服用的药物的确是短效药。再次服药的时间取决于自己的日程安排。例如,打算早晨6、7点起床,那么凌晨3点前服药,早晨醒来时药物基本代谢完毕,不会影响白天的活动。

  当然,每种药物都有所不同,具体如何服用,建议问清楚医生比较好。而对于入睡困难且容易惊醒的人群使用的长效安眠药,每晚就只能服用一次了。

  短效类:佐匹克隆,唑吡坦,三唑仑;

  中效类: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

  长效类:地西泮,氟西泮。

  吃了药会做噩梦吗?

  通常不会。但一些安眠药会抑制人对梦的记忆。一旦停药或者减少剂量,那些逼真的梦境(可能是噩梦)又会重现。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药吃久了影响健康吗?

  目前还没发现安眠药对健康的长期影响,但安眠药很容易上瘾。在服药一段时间后,需要增大剂量才能达到之前的效果,这是安眠药的耐药性。有些患者自行加量,到后来,就会出现药物依赖的问题。

  因此,如果感觉在吃的药不像以前那么有效,或者需要加大剂量才有效,必须告知医生,让医生帮助调整用药方案。

  该怎么停药?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医生可能会每周将药物剂量减少一半:假设原先每晚服用某药物 10 毫克,可以尝试每晚 5 毫克服用一周,下一周再将药物剂量减半为2.5毫克,最后彻底停药。

  然而,这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减药策略,还请务必按时复诊、在医生监督下逐渐调药。

  注意:有些药物可以直接对半掰开,有些则不可以,比如缓释药物,具体可以咨询医生如何用药。

  停药后睡眠质量会更糟糕?

  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停药后,我们需要几天时间来调整,如果仍旧睡不着,还是得去看医生。前面说到,服用安眠药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药物依赖。这时候停药就会出现戒断反应,人变得急躁、不安稳,没法好好睡觉。

上一篇:第二届快乐老人钓鱼比赛快来报名

下一篇:如何用中医治疗眼部疾病引起的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