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猩红热中医能退热
更新时间:2024-04-28 01:54:04

(1)春季猩红热中医能退热

  摘要: 春季猩红热中医能退热, 现在这个季节,有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性疾病,中医称为烂喉丹痧,西医叫猩红热。此病以突发高热,咽喉肿痛,扁桃体化脓,继而出现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特点。北方地区春季风多、寒重,有时还出现“倒春..

  现在这个季节,有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性疾病,中医称为烂喉丹痧,西医叫猩红热。此病以突发高热,咽喉肿痛,扁桃体化脓,继而出现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特点。北方地区春季风多、寒重,有时还出现“倒春寒”,加重了发生这类疾病的外在条件,小儿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所以,2-8岁的孩子特别容易外感时邪而发生猩红热。

  猩红热最初的症状是:突然高热,体温常常在39-40℃,头痛、咽喉疼痛,扁桃体红肿、化脓,所以中医称为“烂喉”。在此后的1-2天,小儿皮肤出现皮疹,刚开始为鲜红色,然后呈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皮疹最早见于颈、胸、背、四肢,大约24小时即可遍布全身,融合成片。小儿的舌刺红肿,状如杨梅,这些都是猩红热的典型症状。

  中医认为治疗猩红热,要以清热解毒为主,热退毒祛,病见转机。

  中医退热的办法很多:针灸、刮痧、拔罐放血、中药汤剂、散剂、丸剂以及灌肠、温水浴等等都可以,这些方法已经应用了几千年,在没有西医西药时,祖国医学就是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疗猩红热的。

  中医有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说法。发热的病人在服用一剂中药后,全身汗出,体温随之降至正常,像发汗法、泻下法、清热法等等,牛黄清热散、紫雪散都是儿科常用的解热中成药。

  对发热、无汗的小儿除了吃中药外,还可采用温水浴的方法,即在保证不让孩子再受寒的情况下,给小儿洗个温水澡,通过皮肤散热,把体温降下来,此法对1岁以内的小儿效果奇好。但要注意一定是无汗的发热小儿,有汗则不宜。

  孩子发热时,家长还一定要注意其大便情况,大便干,或数日无大便的小儿,其热不易退下,还容易发生抽风。所以一定要首先通其大便。中医认为:大便通下则热邪有出路,其热自退。中药中加入大黄之类的泻下药,或将中药煎后给孩子灌肠等,可以帮助孩子通便退热。但泻下药多苦寒,脾胃本弱的小儿一定要“中病即止”,切不可久用、多用,否则损伤小儿脾胃。

  高热易抽风,因此对高热的小儿可采用针刺疗法,以针灸刺十指顶端,也可清热泻火退烧。

  总之,不管是猩红热,还是小儿高烧发热,只要适当治疗,甚至完全用中医治疗,不用、少用抗生素,也可以控制和治愈。

(2)初冬活血暖胃 中医养生5大秘方

  初冬很多女孩子都有体虚、体寒的症状,初冬最有效的保健方法是什么呢?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和在意的问题,所以针对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初冬活血暖胃中医养生5大秘方!

  1、为自己驱驱寒

  姐妹们如果有小腹冷痛、呕吐清水、腹泻,抱个热水袋以后疼痛就会减轻,那就是脾胃虚寒[注: 脾胃虚寒证是由于素体脾气虚,或脾虚日久,波及脾阳,使脾阳也虚。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阻,导致脾阳虚不能温暖胃肠,寒气自内而生的病证。]的表现了,应该用温寒法调理。

  方剂:白芍[注: 中药名,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baishao]18克、桂枝9克、炙甘草[注: 炙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 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6克、生姜8克、大枣12枚、饴糖30克,以水7升,煮取3升,去渣。

  功用:用于胃虚寒所致的腹痛,按摩、暖胃以后会很舒服。

  方解:方中饴糖配桂枝,温中补虚;饴糖配白芍、炙甘草,止痛;再配生姜、枣,温补脾胃。

  温寒法是用温热型的药物补益阳气,驱除寒邪的一种方法。方剂通常选用干姜、吴茱萸[注: 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川椒、桂枝、附子、肉豆蔻[注: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常绿乔木植物。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该种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为主要药物。胃痛严重、呕吐清水的,还应该配伍陈皮、半夏和胃止吐,芍药、甘草止痛。如果胃寒影响了食欲,常常是吃不了多少还总是觉得饱饱的,方中可以配伍香附、广木香[注: 云木香以根入药,主要含挥发油、木香碱、菊糖及甾醇等。其挥发油及生物碱对支气管平滑肌及小肠平滑肌有较好的解痉作用,木香的精制浸膏及去内脂油具有降压作用。]、砂仁之类,理气开胃、醒脾消胀。

  123下页

  分享到: 腾讯朋友

(3)痛经可试试中医的“点穴功”

  经络是什么,穴位在什么地方?什么任督二脉博五脏六腑我们更多地从流行歌曲、武侠电视里听到。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我们当中许多人真的沉不下心细细地去了解。那么,抛开一切复杂的概念,拿来主义,跟着我们的图片依葫芦化瓢,学学穴位按摩,缓解痛经的苦恼。但是记住一点,穴位按摩不是指哪打哪的武侠点穴神功,人家针灸科医师说了,按摩的手法不重要,按摩多久也不重要,关键是,你得坚持!

  痛经、乳房胀痛等是许多女人的顽疾,以中医的观点,经络内连脏腑,外连肢节,日常生活中常做一些经络穴位按摩,具有流通气血,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作用。

  没有中医背景的人很难自己找出穴位的准确位置,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教授刘健华传授给女性朋友们三个可以轻易被找到的,平时经常揉按就可以达到保健的目的穴位。你可以在家试试,坚持下来,不仅能缓解痛经,还有预防其他疾病的作用。

  气海:增强免疫力

  位置:气海在关元穴(参考下文关元穴位置)与肚脐中间的位置。

  作用: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强壮全身的作用,有临床验证,气海穴确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的作用。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气海穴可广泛用于男科病及妇科病,如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虚脱等。

  关元:缓解经期痛苦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也就是在肚脐眼正下方,你将除大拇指外的4指并起来,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就是你的关元穴所在位置)。

  作用:关元穴为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具有补肾壮阳、理气和血等作用。日常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而当你有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外阴瘙痒等妇科病症时,针对性地按摩此穴位,也能缓解妇科症状。

  足三里:调肠胃、抗衰老

  位置:当我们把腿屈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一个巴掌的距离)处就是足三里穴位。

  作用:敲打足三里,可以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泻泄、便秘等胃肠道消化不良的病症。经常按摩足三里,还能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按摩方法:揉、按就可以了

  按摩这些穴位是否需要特殊的方法,以及一定的力度和时间呢?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教授刘健华说,其实,按摩穴位不需要特别的手法和力度,尤其是上面三个基本保健穴位,只要以平常自己习惯的力度揉、按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才能真正起到保健的作用。

(4)中医调理内分泌 彻底解除痘痘烦恼

  导读:中医虽然见效慢,但是中医是通过调理身体的机理来达到治病的效果,中医可以把病根除掉,并且调理身体,让你不但病治好了还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人们长痘痘最主要是因为内分泌失调,恰好中医就可以帮你慢慢调理内分泌,然后就可以达到治痘祛痘的功能。肺经蕴热肺经蕴热: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以清凉肺血为主,常用枇杷清肺饮,药材为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岑、银花、赤芍、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年轻男、女的粉刺多属此种类型。平时要少吃煎炸、烧烤等易上火的食物。痰瘀互结:即血瘀痰凝,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以及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此型多见于长期慢性患者。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方剂为大黄蛰虫散,主要药材有:大黄、蛰虫、水蛭、白花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气郁型气郁型:此型多为中年人。皮疹分布于面部及胸背,伴有胸闷不舒、两肋胀痛、喜生闷气,女性经期前面部皮损加重,乳房胀痛。宜舒肝理气。药用连翘、夏枯草等。此外,痘痘与饮食也有很大关系。动物性脂肪以及加工品、奶油、油炸食物会促进皮脂腺旺盛地分泌油脂,促进痤疮恶化。香、辣、刺激的调味品、咖啡、可可、酒类也有促进微血管扩张的作用。另外,甜食也是诱发痤疮的重要因素,如蛋糕、冰淇淋、果汁、香蕉、饼干等,应尽量少吃。外治则以清热化湿的中药制成面膜,敷上一两次,配合内服药治疗。1个周期左右,基本上都能见效。用中医的方法可以调理内分泌,从而从根本上解除痘痘烦脑。

上一篇:头皮屑多如何去除

下一篇:脸上的疤如何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