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去黑眼圈
更新时间:2024-04-27 18:15:10

(一)中医去黑眼圈

  一、眼部按摩:

  1、攒竹(眉头之间稍浅的凹陷):用大拇指按住两边的穴位,按摩手法有点像把两个穴位向一起推。

  2、丝竹空(眉尾部分稍稍凹陷的部位):用中指或者食指慢慢地、轻轻地向内侧推揉。

  3、太阳(眉梢和外眼线连线处向外1厘米处):用中指按住穴位轻轻地向脸部中央推揉。还可在眼周围皮肤上涂上眼部按摩霜或眼部营养霜,用无名指按压眼尾处、球后(下眼眶中外1/3处)、四白(下眼眶中内1/3处)、眼明(内眦角内上方)、鱼腰(眉正中)、迎香(鼻翼外侧),每个穴位按压3~5秒后放松,连续做10次。将中指放在上眼睑,无名指放在下眼睑,轻轻地由内眦向外眦轻拉按摩,连续10次。再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尖轻弹眼周3~5圈。

  二、中药滋补:

  中医认为黑眼圈多因肾气虚损、精气不足、脉络失畅、目失所养所致。中医调理主要以补益肝肾、解郁明目为主。肾阴不足者如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等症状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其中宛西制药生产的“仲景牌”浓缩六味地黄丸,同传统剂型相比浓缩丸具有体积小、服用量小、携带方便的优点,以“药材地道,品质纯正,疗效显著”而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肾阳不足者,如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者宜服用温补肾阳的产品,如仲景桂附地黄丸等进行温补。

  如果出现视力减退、视物昏花、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时,可服用仲景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明目

  三、敷眼法:

  1、土豆片敷眼:土豆刮皮、清洗后,切成厘米的厚片。将土豆片敷在眼上约5分钟,再用清水洗净面部。不用长芽的土豆。

  2、茶叶敷眼:将泡过的红茶包敷于黑眼圈上,约5分钟。

  四、食疗:

  芝麻、花生、黄豆、胡萝卜、鸡肝、猪肝等食物含大量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消除黑眼圈。此外,还可以用枸杞和红枣炮制枸杞茶。

(二)中医护发养发防脱去头屑的小妙方

  中医教你头屑的6大方法

  头屑最烦人了,然而头屑是非常不容易去除的。现在就告诉您去头屑最有效的方法。

  1、鲜姜水洗头:

  在烧热水时放入鲜姜用来洗头,可去头皮屑。洗头时,将头顶浸入水中,边洗边用手轻轻按摩头皮,然后再用清水洗净,用毛巾擦干。第二天再用洗头剂清洗。一星期至少这样洗两次,持续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定的效果。

  2、桑树皮洗头:

  用四钱桑树皮,放入两斤开水中泡几分钟,再用泡桑树皮的水洗头,连续洗5天,就可祛除头皮屑。

  3、葱泥洗头:

  先将圆葱捣成泥状,用纱包好,用它轻轻拍打头皮,直到圆葱汁均匀地敷在头皮和头发上为止。过几小时后,再将葱泥洗掉,去头屑效果良好。

  4、陈醋溶液洗头:

  取陈醋150毫升,加温水1公斤,充分搅匀。用此水天天洗头1次,能去头屑止痒,对防止脱发也有帮助,还能减少头发分叉。

  5、盐硼砂洗头:

  用食盐、硼砂各少许,放入盆中,加水适量,溶后洗头,可止头皮发痒,减少头屑。

  6、按摩头皮去屑法:

  每晚临睡前,用梳子轻轻梳理头发,从前额往后梳,一直梳到头皮觉得微微发热为止。这样可以增进皮处的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更多的营养,同时也可将头皮屑梳掉。

  洗完头,待头发干透之后,可以在头顶滴几滴新鲜的柠檬汁,或者是芦荟汁、维E油,然后用手掌按摩头皮10分钟,这样做不但可以有效地去除头屑,还能让头发变得滋润起来。

(三)中医发展道路曲折多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归纳出对抗疾病的医学科学。在历史长河中,中医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文化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当下的中医发展却面临着不少问题。几千年来中医都是通过以师带徒为形式的师承模

  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秦国政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中西合璧”或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证实了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防病、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在国外也颇受青睐。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四诊法的诊断还拿不出确凿的科学实验依据,中药也因不符合西医的检测标准,“走出去”的进程举步维艰。

  记者在昆明市中医医院看到,前来问诊的病患并不如其他综合性医院般场面“火爆”。“肠胃一直不太舒服,想看看中医调养一下。”来中医院看病的李琳表示,自己与身边的多数朋友都是看西医较多,因为见效快,只有遇到慢性病或疑难杂症时才会想到中医。更多的时候,中医药被人们视为保养的手段。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秦国政说,中医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保持中医特色优势基础上吸收西医的先进理论。

  昆明中医医院院长李雷也与秦国政持相同意见,中医要走得更深更远,除了用疗效证明外,还要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中西合璧”就是很好解决方式,按此思路也可加快中成药的发展,更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白迎堂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社会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程度,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以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针对中医的国际化问题,法国巴黎杵针中医学院院长Matthias建议,尽快促成中医药在国外的立法工作,明确中医药的各项标准和准则,使其具有合法地位。中国的中医科研单位还应加大与国际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动中医药在更大范围普及和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上一篇:中医按摩治疗感冒效果好

下一篇:中医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