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早餐的健康提示
更新时间:2024-04-27 18:38:19

1)最佳早餐的健康提示

  人在睡眠时,绝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却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渐渐进入休息状态。早餐一旦吃太早,势必会干扰胃肠的休息,使消化系统长期处于疲劳应战的状态,扰乱肠胃的蠕动节奏。所以,在7点左右起床后20—30分钟再吃早餐最合适,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另外,最佳的早餐两宜、两不宜。

  宜软不宜硬

  清晨,人体的脾脏困顿呆滞,常使人胃口不开、食欲不佳,老年人更是如此。故早餐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则易导致消化不良。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如牛奶、豆浆、面条、馄饨等,最好能吃点粥。如能在粥中加些莲子、红枣、山药、桂圆、薏米等保健食品,效果更佳。

  宜少不宜多

  饮食过量会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不能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胃肠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残渣贮存大肠中,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其中蛋白质的分解物——苯酚等会经肠壁进入人体血液中,对人体十分有害,并容易患血管疾病。因此,早餐不可不吃,但也不可吃得过饱。

  早餐宜选择的食物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鸡蛋、牛奶、香肠、豆浆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果汁、蔬菜、水果等。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面包、馒头、花卷等。

  富含水分的液体食物:米粥、牛奶、豆浆、果汁等。

  开胃、增加食欲的食物:果汁、番茄汁、酱菜等。

2)专家提示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

  专家提示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 近年来,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持续上升。据相关报告,我国心脑血管病患者人数至少2.3亿,心肌梗死患者至少200万,脑卒中患者至少700万,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研究发现,向心性肥胖与心脑血管病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罪魁祸首就是肥胖患者体内过度升高的危险胆固醇。

  什么是胆固醇?

  胆固醇是一种脂质,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尤其在细胞膜的成份和激素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的身体可以在肝脏合成胆固醇。饮食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蛋黄、动物脂肪、动物内脏、鱿鱼、虾等。在身体里,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在身体内进行转运。

  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

  认识坏胆固醇与好胆固醇非常重要。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占总胆固醇的60%,尽管身体需要一定的LDL-C,但多余的LDL-C会钻入动脉血管内皮,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脑梗塞,或者随着斑块破裂引起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后果。

  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占总胆固醇的1/3,可以将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出动脉,运回肝脏。

  血里还有一种血脂叫甘油三酯,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可以使坏胆固醇LDL-C升高,所以它是坏胆固醇的帮凶。

  坏胆固醇成动脉壁的定时炸弹

  动脉在人体非常重要,它们把血液和氧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如果坏胆固醇增加,一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使内皮有漏洞,它们就会钻到动脉的内皮下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这种斑块就象潜伏在在动脉壁里的肿瘤,它的外面是一层包膜,内部就是许多聚集在一起的坏胆固醇。血液里的坏胆固醇越多,聚集在动脉壁里的就越多,斑块不断长大,使动脉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影响血液和氧的输送,就会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死、脑软化等疾病。

  但更可怕的是,这些斑块象定时炸弹一样会在没有任何先兆时爆炸。由于胆固醇是一种脂质,它在斑块里越多,就象饺子馅里有很多油汤,容易破裂。另外,坏胆固醇越高还会引起内皮的炎症,使斑块的外膜变薄并且很脆弱,就象一个皮薄馅里又有很多油汤的饺子,很容易破裂。一旦斑块破裂,爆炸物(从斑块内涌出的物质)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使动脉迅速堵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高胆固醇=高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20世纪40年代末,人们已经注意到高胆固醇的国家有更高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但胆固醇是如何形成的呢?它是如何实现血液传送,又是如何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呢?

  戈夫曼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年轻的助理教授,他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试验室展开对心脑血管病的研究,特别是具有引发心脑血管病嫌疑的胆固醇。

  戈夫曼把患者的血液标本放进一台超高速离心器里,快速旋转标本,从而使较重的分子沉积下来,较轻的升起来。结果发现,血液里的蛋白质表现得很不稳定,有些沉积到了底部,有些则浮到了上面,并在顶部形成了蜡质层。

  通过日以继夜的研究,研究人员认识到漂浮在表面的这个蜡质层就是血液中的脂蛋白。它们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化合物,正是它们携带胆固醇在血液中运行。携带着胆固醇的脂蛋白和普通的蛋白质不同,普通的蛋白质只会沉积在底部,它们却会漂浮起来。如果在人体的血管里,脂蛋白胆固醇就会沉积在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引起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病。

  这是历史上首次对胆固醇进行的科学测定,为人们理解胆固醇与心脏病的联系,以及今天的心脏病治疗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胆固醇含量意味着心脏病患病概率非常高,这一点得到了无数次验证,绝对毋庸置疑。

  胆固醇含量过低同样危险

  人们都知道,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如果过高,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血液中的胆固醇如果过低,对身体也会造成损害。近期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人体内胆固醇过低易衰老,易患癌症、抑郁症等疾病。

  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用以支撑体内所有细胞的结构形状。胆固醇不足的细胞就好像是一盒带有小洞眼的果冻,当与大脑情绪调节化学分子接触时,致密性差的细胞就无法作出适当的反应。细胞的工作机理类似锁与钥匙,细胞是锁,神经传递是钥匙。如果细胞结构不佳,钥匙便可能难以开锁,激活不了细胞,人的情绪因此出现极不稳定现象。

  而且,人体缺少胆固醇时,细胞膜组织就会遭到破坏,噬异变细胞白血球的功能及活性减弱,不能有效地识别、杀伤和吞噬包括癌细胞在内的变异细胞,人体就会患癌症等疾病。

  资料显示,机体内胆固醇过低的人,患结肠癌的机会是胆固醇水平正常人的3倍,其他癌症的患病率也大大提高。

  人体胆固醇绝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使生理过程顺利进行。每个人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碳水化合物),其中的脂类主要包括三酰甘油、磷脂和固醇类三类,胆固醇就是固醇的一类,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固醇。它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有着重要作用;胆固醇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原料,是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重要物质,也是体内多种激素的重要原料,如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胆汁酸的重要原料。

  可以说,细胞离不开胆固醇,机体离不开胆固醇,人体内一旦没有了胆固醇,不但谈不到健康长寿,就连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和生命过程都维持不下去。

  哪些人需要查胆固醇

  已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

  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吸烟者

  有心肌梗死或中风家族史

  有高血脂家族史

  绝经后女性

  40岁以上男性

  注意在查胆固醇时不仅要查总胆固醇,更重要的是要查坏胆固醇LDL-C。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什么?

  1. 控制总热量:主食每天4两(女)、6两(男),以全麦面包、燕麦、机米、土豆、南瓜为佳,少吃点心,不吃油炸食品。

  2. 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尤其注意隐蔽的动物脂肪如香肠、排骨内的脂肪。每天每人烹调用油25克。

  3.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每周吃2次鱼,有条件可用橄榄油或茶籽油代替其它烹调用油。

  4. 控制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200毫克。应不吃动物内脏,减少含脂肪高的肉类食物,蛋黄每周不超过2个,建议用脱脂奶代替全脂奶。(各种食物100克/2两的胆固醇含量:猪肝2两,368毫克;鸡蛋一个,250毫克;猪肉2两,肥的113毫克,瘦的75毫克;牛奶100克,全脂40毫克,脱脂4毫克;链鱼2两,58毫克;蔬菜、水果、豆腐,0毫克。)

  5. 多吃蔬菜(每天1斤)、水果(1-2个)和豆制品

3)专家提示:孩子发育稍迟缓亦属正常

  网络和育儿书籍中的“宝宝发育标准”让新妈妈们每日忙着“对号入座”,一旦孩子达不到,就怀疑宝宝不正常,甚至怀疑是脑瘫,于是终日惴惴不安。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小儿脑病科专家,专家告诉这些新妈妈——3个月大的孩子,迟缓半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3~6个月大的孩子,迟缓1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6个月~1岁大的孩子,迟缓两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

  新妈妈们总是疑心太重

  小侄儿丁丁出生两个月了,前几天在QQ上,丁丁爸很郁闷地跟我说:你嫂子快得抑郁症了。吓我一跳,赶紧打电话过去问是咋回事。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自从生下丁丁,初为人母的丁丁妈就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每天从早到晚围着孩子转,惹得丁丁爸哀怨地说:以前回家晚了一直打电话催,现在根本不管我。

  有了小宝宝,丁丁妈自然开心得不得了,可与此同时,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困扰,小家伙只要一咳嗽、一打喷嚏,她就紧张得不行,赶紧抱着孩子往医院跑。休产假在家,她抓紧一切时间上网查资料,跟一群新妈妈在育儿群里讨论如何带孩子;在外面,也抓紧每分每秒用手机上网,丁丁姥姥都受不了了,一直说她:我看孩子没啥问题,你倒先出问题了。

  半个多月前,丁丁咳嗽不止,去医院一检查是肺炎,得住院。医生让查微量元素,查完以后说孩子缺铁、缺锌,她赶紧手机上网查该怎么补;第二天,医生又说孩子肌张力低,这可把她吓坏了肌张力出问题,那可是脑瘫的表现啊。一想到孩子要跟脑瘫儿沾边,丁丁妈就出了一身冷汗,想去医院看病,又怕孩子真被诊断为脑瘫,于是丁丁妈每天不停地上网查资料,网上说孩子两个月大的时候,俯卧位时能瞬间抬头,她就赶紧把丁丁放到俯卧位看他抬不抬头;网上说孩子手指半张,能看手中的物体及玩手,她就赶紧往丁丁手里塞个东西,看他会玩不。总之,网上写什么,她都照做,要是丁丁有一丁点儿做得不好,她就很紧张。每天如此,就变得神经兮兮,难怪丁丁爸说她得了抑郁症。

  对于没有过类似经历的我来说,觉得丁丁妈的做法很可笑,于是跟朋友小杜笑着说起这件事,哪料已经是3岁孩子妈妈的她撇了撇嘴说:别笑话人家,等你当妈了也这样,我就是那么过来的。接着她给我讲了她的亲身经历:跟丁丁妈没啥区别,她也是一有了孩子就整天守着电脑,还买了成堆的育儿书籍,天天捧着看,书上说孩子6个月大,就能把手帕从脸上拿开,她就赶紧把手帕放孩子脸上,孩子没啥反应,这可把她吓坏了。在医疗单位工作的小杜有些医学常识,可是偏偏是这些知识给她平添了更多的烦恼。按理说,孩子5个月就能伸手抓东西了,6个月就能坐了,可是宝宝7个月还坐不好,每个方面的表现都比标准要晚一些,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脑瘫两个字蹦进小杜的脑海里。于是那段时间,小杜选择了眼不见为净,只要是看到报纸上、电视里有关脑瘫的介绍和讲座,她都两眼一闭、两耳一捂,坚决不看不听。虽然孩子现在已经3岁了,小杜依然整天提心吊胆的。

  这么一听,我才发现,原来像丁丁妈和小杜这样照搬育儿书籍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情况的新妈妈不在少数,光她们身边的朋友和网友就比比皆是。

4)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低提示什么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通常所说的谷草转氨酶。在化验单里缩写是AST指标,AST有正常值范围,对于临床医生提示最多的是其升高往往代表肝细胞受损。升高时,特别是对于肝细胞里的线粒体的受损,往往出现氧应激损伤,比如缺血缺氧时,比如饮酒、脂肪肝时,还有部分药物肝损伤,在病毒性肝炎等也都会出现升高。

  升高是值得关注的情况,但是确实有一部分健康人的谷草转氨酶不升高,而是降低的。降低一般没有意义,对于健康没有提示作用,往往在老年患者或者青年女性患者时,会出现谷草转氨酶,即天冬氨酸基转移酶的水平下降。所以其下降时往往没有病理性的提示作用。所以患者不用过于担心谷草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的水平降低情况,反而是在升高时要特别注意。

5)识别善恶保乳房(健康提示)

  33岁的爱莲,为了保住自己的乳房,奔走了多家医院。多数医生的意见是乳管溢血并查到增生细胞,不是个好兆头,为保险起见,做个彻底的乳房切除术,比较可靠。然而,医生为什么不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一双挺拔对称的乳房,对现代女性是多么重要,何况她才只有33岁!她不知流过多少眼泪。用她自己的话说:“死我都不怕,但绝不愿被人指称‘孤峰女人’!”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张亚军主任在充分为她检查后,设计了一个近年经常采用的术式:局部切除乳晕部肿物,立即送病理活检做良性或恶性瘤的鉴别诊断,最终为她保住了乳房的完美。

  张主任指出,成年女性从乳腺管溢出血性液体的情况并不少见,可见于乳腺导管炎症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及乳腺癌。所以乳头溢血确实“善”“恶”难辨。而巧辨善恶恰恰是决定乳房切除范围大小的关键。几年来他们通过术中快速病理切片识别善恶的办法,确为许多乳病女性,保留了完美乳房。

  他们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单侧单孔乳头溢血多见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少数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而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溢血常为多孔,也可为双侧。良性溢血多为浆液血性或浆液性、肿块多位于乳晕区,质地较软,肿块一般小于1厘米,同侧腋窝淋巴结不肿大;而乳头状癌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以外,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粘连,肿块一般大于1厘米,同侧腋窝可见肿大的淋巴结。病人如果能仔细观察掌握这些特点,有时也可初步做出判断,或提供医生参考。但无论如何,发现乳头溢血或其他乳房疾患,都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医,认真检查,早辨善恶,争取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流鼻水怎么办

下一篇:怀孕多久会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