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科学养生“十大要点”
更新时间:2024-04-27 13:57:47

(1)老人科学养生“十大要点”

  当人进入老年后,很自然地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已接近尾声,由此感到一种无奈和惋惜。在这时,如果让这种想法成为指导自己生活的主流意识,那么人就会对许多仍值得去做一做的事情采取拖延甚至不做的消极态度。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老年与儿提时代一样,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不分厚薄。

  也许有人认为,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不外乎吃喝、锻炼两方面,其实不然,老年人科学养生应注重以下十大要点。

  1.保持锻炼

  每天应安排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锻炼以活动身子骨为主,舒经活血,保持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有一定的运动量。

  2.健脑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越是岁数大,越需要经常活动脑筋,以此保持大脑的反应能力。多看书,多研究一些还不是很清楚的问题,多做一些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均是健脑的好办法。

  3.少喝酒

  人上了岁数后,酒精对身体的影响明显增大。年轻时,喝上3杯白酒都不见反应的人,到岁数大时喝一杯白酒就会感到晕,就是因为身体对酒精的抗性已大大衰退所致。因此,老年人不但忌贪杯,更不要用酗酒的方式来排遣自己的郁闷。

(2)老人科学养生4则法

  科学养生,就是用最科学的养生理论、方法实现自己的健康长寿。因此,从养生学学科理论中寻找科学依据,从高龄老人群体中寻找养生经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养生准则。

  一、科学养生四大障碍

  (一)烦恼因素。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工作到了家庭,与子女共居的,考虑如何适应家庭工作,比如买菜、煮饭、送孙上学等,久而久之,家庭、上下辈之间,未免有些摩擦,产生了一种转换岗位的烦恼。

  (二)失落因素。特别是当过单位领导的老人,过去有权不使,如今过期作废,下岗后有一种失落感。加之对自己尊称改变:过去任长官,受人尊敬,今天,见面避开,人走茶凉。感到世态炎凉。

  (三)拼搏因素。与失落相反,这些老人认为过去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可以大显身手了。少数人说自己过去只有奉献,没有索取,趁退休做自由人的机会,千方百计想弥补。个别人,一反常志,买彩票、炒股,往往造成精疲力竭,血本无归。

  (四)厌世因素。有些老人无所事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觉得日子很难过,吃完三餐,不知到哪里消磨时光。个别老人,一迈进60花甲之年,自称为等死队员,认为今朝有酒今朝醉,存在着一种醉生梦死的思想,于是喜、怒、哀、乐无常。

  二、科学养生三大原则

  老年人是人生历程的最后阶段,对于科学养生所选择的途径有较大的复杂性,人与人所处的区域、地位、环境,甚至年龄、性别、体质、爱好有很大差异,因此,每个人在养生之道上应该因人而异。但人生历程中的三大原则是统一的。

  (一)自主性养生原则。俗话说:生命有限,养生奥秘无穷。人能否健康长寿,既非上帝安排,也非命中注定,而是靠自己主观努力创造条件获得的。广西有个长寿县巴马,80岁以上寿星有几万人,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极劳动,注重身心锻炼,从而形成少病、长寿的老年群体。

  (二)平衡性养生原则。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康寿在于平衡。大多数老年人注意到体育锻炼,而平衡一事不大注意。有些老人锻炼积极、运动量大、休息不好、营养不足、失去动静平衡,阴阳失措,结果反而搞垮了身体。一些老人争强好斗、怒气横抽,导致疾病丛生。这些现象说明:追求健康长寿的老人,如不按科学养生要求,身心平衡破坏,好事则变成坏事。

  (三)特殊性养生原则。世间事物有两性,普遍性中有特殊。在科学养生过程中,应强调个人内在因素,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制订和实施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策略和方法。不能移花接木,硬搬照套,否则,事与愿违。

  三、科学养生四大基本经验

  (一)思想要乐观,心态要平衡。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八九,天下无十全十美之事,知足不辱,病从忧生

(3)老人科学养生“十大要点”

  当人进入老年后,很自然地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已接近尾声,由此感到一种无奈和惋惜。在这时,如果让这种想法成为指导自己生活的主流意识,那么人就会对许多仍值得去做一做的事情采取拖延甚至不做的消极态度。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老年与儿提时代一样,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不分厚薄。

  也许有人认为,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不外乎吃喝、锻炼两方面,其实不然,老年人科学养生应注重以下十大要点。

  1.保持锻炼

  每天应安排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锻炼以活动身子骨为主,舒经活血,保持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有一定的运动量。

  2.健脑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越是岁数大,越需要经常活动脑筋,以此保持大脑的反应能力。多看书,多研究一些还不是很清楚的问题,多做一些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均是健脑的好办法。

  3.少喝酒

  人上了岁数后,酒精对身体的影响明显增大。年轻时,喝上3杯白酒都不见反应的人,到岁数大时喝一杯白酒就会感到晕,就是因为身体对酒精的抗性已大大衰退所致。因此,老年人不但忌贪杯,更不要用酗酒的方式来排遣自己的郁闷。

(4)老人科学养生 要宽心才能长寿

  清心寡欲,佛、道二教都有此主张,又有所不同。道教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我的寿命不由老天爷决定,而由我个人掌握,只要清心寡欲并进行服饵、导引、胎息、炼丹、辟谷等等修炼,便能延长寿命直到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佛教认为我命在我善恶报我的命运好坏不由老天爷决定,而由我个人所行善恶决定,只要清心寡欲并坚持行善积德,便能得善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前生未报今生报,今生未报来生报是也。佛教不贪求长生,更不奢望成仙;不忌讳死亡,甚至美称僧尼死亡为圆寂(圆满寂灭)、归真、顺世等等。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涅槃熄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理想精神境界,具有常、乐、我、净四德的永生常乐之佛身。这种佛身,死后方成,故涅槃又可代指死亡。总之,佛徒不怕死,却怕死后算账。所以,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风趣地说:道士贪生,和尚怕死。

  清心,不是无心,说的是要清除贪(贪爱)、痴(愚昧痴迷)、嗔(嫉恨与损害他人的心理)、慢(傲慢自负)之心,因为这些愚惑无明的心态是产生恶行导致恶报的根源。佛教大讲三界唯心、自性清净心、心王、心所、心法等等,还有一卷人所共知的《心经》,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涅槃成佛的无上智慧。可见其所谓清心,是要人清除愚昧秽恶之心,树立智慧净善之心。道教之所谓清心,大体亦如此。

  前不久,北大心理学家胡振开教授作心理咨询报告,公然主张:光清心静气还不行,干脆没心没肺好啦!当时我问其故,答称:没心没肺,不是说不分是非、不讲道德,而是要清除私心恶气,不要凡事总是被一大堆私心杂念纠缠,不要动不动就懊恼气怒以致肺都气炸了,要保持心脑肺肝平和,仿佛没心没肺似的。胡教授之说,不是胡说,而是大得保健养生之道,契合佛家三昧。

  寡欲,不是无欲,说的是要尽量减少酒、色、财、气之欲,因为听任物欲横流必然造成道德沦丧、世风败坏直到天下大乱家破国亡。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上上下下互相比赛一般追求私利,国家可就危险了。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毋需多说。然而,人类乃至一切生物,不可能无欲,佛道也不例外追求涅槃成佛永生常乐,追求得道成仙永生常乐,难道不是欲吗?我说不仅是欲,而且是世间最大的欲!欲望就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这种指向性,乃是一切生命运动的原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生命就会停止运动。换言之,无欲望即无生命。

  所以,即使是至圣孔夫子,也从未教导人尽灭人欲,而只是告诫人要欲而不贪而已。至于佛道,一般也只是说寡欲。所谓无欲则刚的无欲也当做如是。

  寡欲,才能宽心,事事容得下,放得下,身心自然受益。反之亦然。所以,谁想要宽心受益,必先清心寡欲。

  积德才能寡欲。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寡欲?答案是:积德。

  积德,或曰积善、行善积德,就是通过多做善事以培固善根,增长善性,升华善德。

上一篇:月经和排卵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

下一篇:月经前5-8天有褐色分泌物是怀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