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口服避孕药
更新时间:2024-04-28 09:33:44

(1)正确认识口服避孕药

  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的研究员吴尚纯根据一项调查结果认为,国内 育龄女性普遍缺乏避孕常识,对口服避孕药并不了解。

  在一项网络调查中显示,最近一次意外怀孕的女性中有超过42%的女性是因为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还有一些是因为安全期推断失误。在回答哪种避孕方式可靠性最高时,只有7.7%的女性认为口服避孕药的避孕可靠性最高,近65%的人认为是安全套,12.12%的人认为是宫内节育器。据吴尚纯介绍,事实上,与其他避孕方式相比,如果能够做到坚持和正确使用,现代口服避孕药的避孕可靠性更高。

  调查还表明,有23.84%的女性误认为口服避孕药会影响生育。 吴尚纯认为这是误解。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可逆的避孕方式,停药后,生育能力即可恢复。至今没有任何临床资料表明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后,妇女的生育力会受到抑制。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40%的女性一年使用一次以上的紧急避孕药,甚至有13%的女性把紧急避孕药作为常用的避孕手段,一年服用3次以上。吴尚纯认为,这是混淆了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的界限。紧急避孕药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法,只能作为常规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健康族网编辑言:育龄期的女性一年服紧急避孕药的次数不能超过1次,紧急避孕药里的雌激素量要远远大于短效避孕药,若长时间服用,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调节。同时紧急避孕药往往是事后预防,还有可能造成宫外孕,对于女性健康影响更大。

  太阳石生殖专台

(2)如何正确认识腰突症?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象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普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熟悉,即便是许多患者也能知道不少与该病相关的知识。然而,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治疗方法繁多,易反复发作,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方面还有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有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方法选择上的错误,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甚至会延误病情。

  错误认识1、腰椎间盘突出等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据统计,约有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经历,同时,在正常人中,也有超过50%的人存在腰椎间盘膨出等影像学表现。于是,腰腿痛的患者只要去做CT检查,就有很大的可能被诊断为“腰突症”。

  事实上,真正的腰突症指的是因腰部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典型的腰突症还是有其比较严格的诊断标准:

  1、下肢症状重于腰部症状;

  2、下肢肌无力、肌萎缩、感觉减退或异常、反射异常四项体征中符合两项;

  3、患侧直腿抬高角度小于健侧50%;

  4、体征与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相符。因而,临床上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患者是大量存在的,而能符合“腰突症”诊断的只是一小部分的患者。自然,需要按照“腰突症”的诊疗方案去治疗的患者也只是一小部分。

  错误认识2、迷信某一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类治法。90%的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来治疗,非手术疗法又有牵引、按摩、针灸、内外用药、胶原酶溶解、针刀松解、类固醇药物注射等方法,应该说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优点,也能治好一部分病人,但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包治所有的患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某些疗法是禁忌的。因此,正确的态度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影象学检查选择适合自己的具体治法,不能片面夸大、迷信某一种疗法,也不能从主观上抵制某一种疗法。

  错误认识3、腰腿痛治不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是易复发,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者,修复过程较长。因此,有的患者、甚至有的医生也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不好。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本身是种有一定自限性的疾病,治疗的总体效果还是非常好,所谓治不好的原因有二:一是选择方法不当或是没有坚持一定的疗程,二是忽略了腰部自身的康复锻炼与保养。

  错误认识4、对手术的误解

  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通过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对待手术这一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误区:一是盲目手术,二是拒绝手术。前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手术才能根除,因而只要几天内腰腿痛症状不缓解,或是经过短短几次保守治疗无效,马上就选择手术治疗。这一方面加重了自己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发生的机会。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症非常严格,而手术并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首选,也并非能解除所有症状。后者则把手术所带来的神经损伤等负面影响扩大化,认为手术坚决不能做,而一味保守治疗。应该说,大部分手术适应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主要症状可以缓解,而极少一部分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神经功能障碍呈进行性加重时,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神经功能的丧失可能会成为永久性的,因此,要辨证对待手术和保守的问题,既不能轻易手术,也不能一味保守。

(3)男性饮食误区 蔬菜纤维的正确认识

  在男性饮食方面,我们都知道白菜是不是只能竖着切,否则会把纤维切断,妨碍它的营养作用等最基本的常识了,是不是去掉菜筋就没有纤维了?下面就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说实话,这些问题挺让人无奈的,因为实在不靠谱。不过,既然问题已经提出来了,不妨就谈谈有关纤维的几个常见的不正确说法。

  只有蔬菜的筋里面才有纤维?

  错。每个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它们都属于膳食纤维。所以,只要吃植物性的食品,必然会获得纤维。蔬菜筋并非蔬菜中纤维的唯一来源,而没有筋的食物很可能纤维含量更高。比如说,红薯(甘薯)中不含有蔬菜中的那种筋,但它的纤维素含量远高于有筋的大白菜。

  此外,主食当中的纤维,也不仅仅是小麦麸皮那种刺口的东西。豆类的纤维含量比粗粮还要高,而人们却并不感觉到其中含有麸皮那样的东西。小杏仁的膳食纤维含量极高,却没人吃得出任何纤维的感觉。

  把菜切碎,就会失去纤维的健康作用?

  错。包括白菜筋在内的蔬菜纤维属于不溶性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健康作用在于它不能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收,会带着少量胆固醇、脂肪和重金属离子进入大肠,同时发挥增大食物残渣体积、刺激肠道蠕动的作用。白菜的筋是否切碎,和它的健康作用毫无关系。即便吃白菜剁成的馅,也一样有这种健康作用。

  实际上,蔬菜中的纤维如果能够细小一些,对于部分人反而是有利的。比如说患有胃肠疾病的人,吃过硬的纤维对发炎、受损的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把难嚼的蔬菜切细,也能让牙齿不好的老年人得到纤维的好处。

  纤维素会因为加热而被破坏?

  错。很多人看到蔬菜烹调之后变软了,就以为其中的纤维素被破坏了。其实,纤维素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加热到100度是根本不可能让它破坏、分解的。棉布的纤维就是纤维素,蔬菜中的纤维素在化学本质上和它是一样的,只是外表不同而已。难道说棉布煮一下就会分解了么?除了纤维素之外,其他膳食纤维和各种矿物质也一样能够耐受烹调加热。真正会在煮沸加热时被破坏的,只有部分维生素和部分植物化学物;油炸加热时,蛋白质和脂肪也会发生变化。

  纤维都有减肥作用?

  不一定。很多人都买过纤维片,以为每天吃几片就能瘦下来。但国外研究数据表明,纤维片并不能起到减肥药的作用。它的唯一作用,是在胃里面吸水膨胀,从而让人少吃一些其他的食物。如果在多吃纤维的同时没有减少其他的食品,那么对减肥并没有明显效果。

  吃纤维保健品就能减少肠癌危险?

  不一定。研究证实多吃富含纤维的食品的确可以降低肠癌危险,同时还能减少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危险。不过,并没有可靠证据证明,吃提取出来的纤维保健品有同样的好处。吃麦麸提取物预防肠癌的干预研究效果并不好。所以,不要依赖什么纤维保健品,直接吃粗粮、豆类、薯类和蔬菜才是明智的做法。

  专家认为,在男性饮食上,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高纤维食品,比如高纤饼干之类,为了让纤维显得不那么刺口,都会加入大量的油脂,说这类食品能帮助减肥,不啻天方夜谭。

(4)正确认识儿童微量元素检测

  婴幼儿锌营养状况的判断

  6一24个月的婴幼儿是锌缺乏的高危人群,主要是由于出生头两年生长发育非常快,体重迅速增加,需要大量的锌。一般认为,足月新生儿在生后头6个月中,一方面由于婴儿体内储存的锌较多,初乳中锌的含量较高,大致可以维持锌代谢的平衡。但6个月以后,婴儿需要通过辅食添加来获取锌的补充,锌含量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精肉、内脏、动物血等。

  但是,早产儿或低世生体重儿,由于出生时体内锌储备不足以及出生后的追赶性生长,对锌的需要量高于足月健康儿,因而可能在出生早期就存在锌缺乏。反复腹泻、感染、发热的患儿则由于锌丢失增加,也是锌缺乏的高危人群。生后及早进行锌制剂的补充,6个月以内每天补充锌3毫克,6个月以后可以增加到5毫克,如果存在明显缺乏,则按照每千克体重每天1毫克进行补充。

(5)正确认识脑积水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领域最古老的话题之一,早在2500年前就有文献记载;脑积水同时也是神经外科领域最现代的话题之一,直至今日也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只有正确认识脑积水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事实上脑积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脑脊液循环障碍的一种表现,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包括外伤、感染、肿瘤、畸形、脑血管病等都可以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而表现为脑积水。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并按照特定的路径进行循环,对脑和脊髓起到营养、支持、保护作用。神经系统出现病变后会导致脑脊液循环路径梗阻或循环动力不足,从而出现脑脊液异常聚积,当脑脊液异常聚积发生在脑室系统时医学上称其为脑积水;当脑脊液异常聚积发生在蛛网膜下腔时医学上称作蛛网膜囊肿;当脑脊液异常聚积发生在脊髓中央管内时医学上称为脊髓空洞症。因此,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脊髓空洞症一样,都是脑脊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形式。

  发生脑积水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脑积水发生后,机体自身的脑脊液循环调节机制将发挥调节作用,根据其调节功效会有以下三种情形:

  1、脑脊液循环调节机制不能及时有效恢复脑脊液循环平衡,脑积水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脑室继续扩张,脑组织受压变薄,全脑功能受损。此种情况临床上称其为进展性脑积水。进展性脑积水需要尽早治疗以解除脑功能受损。

  2、脑脊液循环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在新的状态下能够达到平衡,脑室不再继续扩张,此种情况临床上称为静止性脑积水。临床上常常遇到平时没有任何不适表现,在体检时或是头部受到外伤后做头颅CT检查,结果发现有脑积水或蛛网膜囊肿,往往属于这种情形。静止性脑积水动态观察即可,无需特殊治疗。

  3、通过脑脊液循环自身调节或神经系统病变本身的康复,使得脑脊液循环得到有效恢复,脑积水则可自行缓解。这种情形比较少见。

  进展性脑积水如何治疗?

  从脑积水的形成原因不难看出脑积水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脑脊液循环路径梗阻引起的脑积水,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解除梗阻,恢复脑脊液正常循环。对于脑脊液循环动力不足引起的脑积水,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增加脑脊液循环动力。

  解除脑脊液循环路径上的梗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神经内镜下对梗阻部位进行疏通或造瘘,使其恢复正常脑脊液循环。根据梗阻发生的部位,临床上采用个性化的手术方式,包括室间孔成形、中脑导水管成形、透明隔造瘘、第三脑室底造瘘、第四脑室正中孔成形等。神经内镜包括硬质内镜和软性内镜两种,在疏通脑脊液循环路径梗阻过程中软性内镜更灵活,创伤更小,且能够进行更广范围的疏通,效果更好,更有优势。对于脑肿瘤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有些患者在切除肿瘤后可以有效恢复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循环动力源于血管搏动带动的脑组织搏动,脑动脉硬化或颅内大动脉因颅内蛛网膜下腔炎症、出血等原因导致血管被包裹束缚后可引起脑组织搏动减弱,从而导致脑脊液循环动力不足出现脑积水。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除能解除导水管梗阻,术后基底动脉的搏动直接作用于第三脑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脑脊液循环动力,从而缓解脑积水。这是第三脑室底造瘘可以用于部分非梗阻性脑积水治疗的原因所在。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类似日常生活中的疏通下水道,但需要神经内镜设备及内镜技术,随着神经内镜设备及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大部分脑积水患者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脑脊液循环路径梗阻复杂,难以全面疏通,或脑脊液循环动力无法有效恢复,手术效果不佳。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脑脊液分流手术来解决。

  脑脊液分流手术是把脑室中的脑脊液通过分流管导入腹腔、胸腔、心房或膀胱等部位,由这些部位来处理过多的脑脊液,临床上以脑室-腹腔分流最为常用。恰似“南水北调”工程。脑脊液分流手术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国内目前在县级以上医院即可完成。影响分流手术成功的因素较多。首先必须保证分流系统畅通有效,分流管堵塞、感染、移位或包裹,常常影响分流效果。其次是分流压力的正确选择,选择分流压力应充分考虑脑脊液循环的自身调节机制,纠正其“失代偿”部分,避免矫枉过正,拔苗助长。为了追求近期效果而采用过度分流,导致裂隙脑室,会削弱脑脊液对脑组织的营养、支持、保护作用,同样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哪种治疗方式,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也就是都有“复发”的可能。内镜下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后有再次梗阻的可能,脑脊液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也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因此,脑积水直至今日仍无法根治,其治疗强调“终身治疗”。术后有特殊情况需及时向医生说明曾做过脑积水手术并取得医生的帮助。

上一篇:腰椎间盘突出有什么症状?

下一篇:如何矫正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