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告诉你
更新时间:2024-04-27 19:16:32

(一)中医告诉你 根据类型帮助孩子开胃

  导语:宝宝厌食、不爱吃饭,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所以爸爸妈妈不能忽视,要及时找到宝宝厌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解决。现在,我们就为各位爸妈推荐中医方法,根据宝宝厌食的类型帮助其开胃。

  小儿厌食是很多幼儿宝宝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如果宝宝出现了小儿厌食,可以从中医的角度来进行调理,帮助他开胃。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本病的发生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为主要原因。治疗原则应以调和脾胃,恢复运化功能为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可分为以下三型进行治疗:

  脾失健运型

  主要症状为面色萎黄、不思饮食,甚至拒食。若强行进食后则会恶心、呕吐、腹胀。患者舌质淡,舌苔白不厚或薄腻。中成药可选用曲麦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太子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陈皮9克,枳实6克,神曲9克,麦芽9克,鸡内金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二)中医教你如何用药治胃病

  胃病是不少人的烦恼,稍不注意就会引来疼痛困扰。你想要摆脱以下几种胃病吗?中医教你如何用药。(小编推荐:老人安全用药的护理措施)

  人吃五谷杂粮,胃肠功劳最大,担子也最重。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不经意间已经被“老胃病”盯上了。专家介绍,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例,20岁—50岁的人患病率约为10%,51岁—65岁则高达50%。要想和老胃病“相安无事”,对症下药是必要的前提。

  吃完饭胃会胀——香砂六君丸

  老觉得肚子有点胀,或者经常隐隐作痛;吃完饭症状加重,总是没胃口,打不起精神;舌头边缘有齿痕。这种老胃病属于脾胃气虚型,可选择香砂六君丸或补中益气丸。

  一受凉就胃痛——香砂养胃丸

  很多脾胃气虚型老胃病会“毛病越来越多”,劳累或受凉后也会胃胀胃痛,还经常吐酸水。喝热水或捂着肚子会觉得舒服些,这说明已经发展成了脾胃虚寒型老胃病。常用中成药,如香砂养胃丸、温胃舒胶囊等都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

  总饿却不想吃——养胃舒胶囊

  胃里觉得烧,饿得比别人快,吃得却不多,口干舌红,大便干燥。这些症状说明胃里有虚火,属于胃阴不足型,可选择养胃舒胶囊。

  有口臭常恶心——胃热清胶囊

  老胃病除了上面三种虚证,还会有实证。如果总觉得肚子胀,舌苔黄而厚腻,口苦口臭,还时常恶心想吐,这都是湿热在“作祟”,属于脾胃湿热型,可选择胃热清胶囊。

  生气时症状重——胃苏颗粒

  中医认为,肝的功能不顺畅会影响脾胃,导致肝胃气滞。如果老胃病经常在生气、烦躁、郁闷等情绪变化时发作,多属于这种类型。可服用胃苏颗粒、元胡止痛片等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的中成药。

  康易健康网温馨提示:

  让老年人不忘记吃药的策略

  当心老年人用药不当致耳聋

  老人用药八项注意

(三)准妈妈孕期调养中医来帮忙

  怀孕期间,孕妇体质变弱,容易遭遇疾病侵袭,而在怀孕早期,孕妇患病后更不能随便服药,这时,主张食疗及调养的中医则能为准妈妈帮上大忙。孕早期的中医调养调养重点:养胎气中医调养说一:饮食清淡勿温补中医认为,孕早期,胎儿尚未定形,故不宜服食药物,一日三餐要定时,饥饱要适中,饮食要清淡,滋补而不宜温补,否则导致胎热、胎动,容易流产。 以下传统中药要忌食:毒草药:乌头、附子、天雄、野葛、羊踯躅、南星、大戟、芫花、常山、半夏等。破血药:桃仁、牛膝、干漆、茜根、丹皮、瞿麦、三棱、红花、苏木等。吐下滑利药:藜芦、巴豆、牵牛、皂荚、葵子、薏仁等。辛温燥热药:厚朴、肉桂、干姜等。注意,实验证明薏苡仁油对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能快速促进子宫收缩,所以不宜孕妇食用。桂圆应少吃,桂圆甘温大热,孕妇食之不仅不能保胎,反而极易出现漏红、腹痛等先兆流产症状。据有关专家统计,这类病人占先兆流产总人数的90%以上。如果及时停食桂圆,服中药清热保胎,尚可避免流产。孕妇在怀孕初期最好不要喝茶,因为前三个月是胎儿神经系统形成的时期,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因等成分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中医调养说二:中医食疗止呕吐在怀孕早期,有些孕妇的妊娠反应会比较严重,出现反复恶心、呕吐、反胃等症状时,可用以下止呕和胃的食疗方法:甘蔗汁1杯120cc加10cc生姜汁;苹果汁60cc;柠檬汁10cc、蜂蜜1汤匙加水100cc,或生吃柚子100g。中医调养说三:养胎先调心孕期孕妇的身心调节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容易流产的孕早期,对此,中医也认为,孕早期调养,重在调心,孕妇应多看美好和谐的东西,少听令人烦躁兴奋的音乐,不说粗言乱语,心无邪念,保持开朗,以安胎养神。孕中期的中医调养调养重点:助胎气中医调养说四:多吃蔬果利通便怀孕中期孕妇易燥热上火,并且容易便秘,可吃养血清热凉补的食品,如:菊花茶、新鲜果汁及富含铁质与高钙的食物。偶尔也可进食一些养胎食疗,如:[1] [2] 下一页

上一篇:宿便怎么排

下一篇:冬季女性需警惕“靴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