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性
更新时间:2024-04-28 04:46:19

(一)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性

  糖尿病是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患病率高: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流行性疾病,其患病率日益增高,据WHO 的估计,目前全球已有糖尿病患者1.75 亿左右,至2025 年将达3 亿。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亦在急剧增高, 过去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的疾病。近年来发现,无论在西方或中国,随着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病的增多,儿童及青少年的糖尿病,特别是2 型糖尿病患病人数亦迅速增多,已成为人生早期的一大健康问题。

  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造成组织器官毁损,具有致残致死性,危害严重。

  (一) 急性并发症: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见于1 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代谢控制不良、伴发感染、严重应激、胰岛素治疗中断以及饮食失调等情况。2 型糖尿病如代谢控制差、伴有严重应激时亦可发生。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致死亡。在幼龄或高龄、昏迷或低血压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在美国有经验的医疗中心其病死率<5%,但在我国基层医院病死率可高达10%。

  2、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本综合征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严重高血糖症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致昏迷、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综合征病死率极高,即使在水平高的医院死亡率仍可高达15%。

  3、 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不高,但病死率很高。大多发生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伴有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同时服用苯乙双胍者。主要是由于体内无氧酵解的糖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导致高乳酸血症,进一步出现体液PH 降低,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二)慢性并发症:

  1、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约占一半。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由于对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防治试验的成就,西方国家普通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糖尿病人群则不然,其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却日益增加。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年发病率比年龄及性别相同的非糖尿病人群高2~3 倍。美国Framingham 对51~59 岁男性7 年初级预防群体随访研究,以及芬兰冠心病事件及死亡研究(1059 例2 型糖尿病和1373 例非糖尿病),均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 次报告(NCEP-ATPⅢ)指出,既往无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10 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与既往曾患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相似,故认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2 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动脉内皮损伤,继之对血管损伤的反应提早发生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是增加冠心病事件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糖尿病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所致的心律失常亦为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基础是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相伴的多种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小而密LDL-C 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PAI-1 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即代谢综合征),以及吸烟等。作为心血管疾病多危险因素的代谢综合征不仅于糖尿病期,而且于糖尿病前期,如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已存在。因此在处理糖尿病时,并有效地进行早期的干预防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2、糖尿病脑血管病:

  糖尿病脑血管病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病最为常见,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糖尿病血管病中的脑血栓形成多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而腔隙性脑梗死则多见于脑内深穿支的供血区,如壳核、内囊、丘脑及脑桥基底等。由于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甚高(20%~60%),亦可发生出血性脑病。

  我国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为高,而北方又普遍高于南方。2002 年我国脑血管病为城市居民第2 位死因,在农村则居于首位。糖尿病者脑血管病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女性尤甚。Framingham 研究结果45~74 岁糖尿病脑梗死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男性高2.5 倍,女性高3.7 倍。而且,糖尿病者各年龄段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者。

  糖尿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吸烟以及慢性炎症状态等。其中高血压尤为重要,为糖尿病缺血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77%的血压未控制,因此降压治疗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十分重要。这也为UKPDS 及其他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如HOPE、HOT、LIFE 等试验所证实。老年人心肌梗死亦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国外研究121432 例65 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出院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较无心肌梗死者高2.5 倍。

  3、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患者眼的各部位均可出现病变,如角膜异常、虹膜新生血管、视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患者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病率高于相同年龄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各型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随患病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99%的1 型糖尿病和60%的2 型糖尿病,病程在20 年以上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10 岁以下患糖尿病的儿童则很少发生视网膜病变,青春期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上升。

  4、糖尿病肾病:

  大约20%~30%的1 型或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其中一部分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如未进行特别干预,在有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的1 型糖尿病患者中约80%的人于10~15 年内发展为临床肾病,此时可出现高血压。一旦临床肾病发生,如不进行有效干预,几年之内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10 年后50%,20 年后75%以上的患者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确诊后,不少人旋即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甚至显性肾病,如无特殊干预,其中20%~ 40%的患者进展为临床肾病,20 年后约20%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由于2 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大,因此目前在西方国家进行透析的肾病患者中一半以上为糖尿病患者。

  型或2 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早期肾病的存在,而且极大地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危险性,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5、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可致足溃疡,甚至截肢。美国1989~1992 年每年因糖尿病所致的截肢平均为1605 例,足溃疡是截肢的主要因素。成年人中40%的足和下肢截肢为糖尿病所致。英国的一项研究随访了469 例既往无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连续4 年发现10.2% 的患者发生足溃疡。糖尿病男性与女性截肢率要比同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分别高10.3 倍和13.8 倍。我国有关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资料尚缺乏。

  6、糖尿病骨关节病:

  糖尿病骨关节病的发生率约为0.1%~0.4% ,主要系神经病变所致,感染可加重其损伤。本病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可致关节脱位、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7、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糖尿病患者机体对细菌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口腔颌面部组织及口腔内的牙龈和牙周组织易发生感染,可引起齿槽溢脓、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发生在颌面部软组织的感染,起病急,炎症扩展迅速,发病初期就可以使全身情况突然恶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三)伴发病及感染:

  1、低血糖症:

  糖尿病肥胖者常伴有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因此可出现餐后晚期低血糖症状,但程度较轻。最常见且更为严重的低血糖与糖尿病药物治疗过量有关。其中以胰岛素及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最多见。后者又以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甚。老年人及儿童的严重低血糖症危害尤大。

  2、代谢综合征:

  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胆石症、高尿酸血症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经常与糖尿病簇聚发生(即代谢综合征),更增加了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

  3、勃起功能障碍:

  十分常见,约半数的2 型糖尿病患者有之,主要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所致。

  4、急、慢性感染:

  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减低常易伴发尿路、胆道感染、皮肤的真菌或细菌感染,以及肺炎和肺结核等。

(二)正确认识“催产针”作用

  使用催产素并不像有的人想像的那样,彷佛是收缩了产程、减轻了疼痛,使正常的分娩变得更轻松温顺利。除非是过时妊娠可能其他须要的情况下,才该当顺从医生陈列使用催产针。“让医生打催产针,可以生得快点儿,裁减宫缩时光的凄凉。”一位期待出产的准妈妈这样说。很多准妈妈都认为,请接生员打催产针可以让孩子快点生下来。虽然“催产针”能增强子宫压缩,如应用恰当,确有催生作用,但使用不适合时,对产妇和胎儿都晦气,严峻时可要挟生命。是以,“催产针”弗成以任意注射的。催产针,也便是指产科医生常用的催产素,它的作用主若是加强子宫压缩,以使婴儿娩出。是否使用催产针并非由产妇或家眷来随便请求,它必需经产科医生举行细心地评估,并对产妇和胎儿举行一系列的查抄和检测才可以决策。如B超测定胎盘的成熟度、胎儿的大小、羊水的状况等的查抄,对产妇宫颈条件的查抄,以及胎儿的入盆情况的查抄等等。催产素使用得精确,可以起到催生的作用,若使用不适当,对妊妇和胎儿都晦气,情况严峻时还会危及生命。催产针的副作用1、催产素可使子宫压缩过强或反面谐,使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室息。由于宫缩反面谐,不单不能使分娩加快,反而使分娩搁浅。2、催产素可引起子宫决裂,当胎位不正或骨盆狭隘时,用了催产素后,即使子宫压缩很强,但由于骨盆小,胎位不正,胎儿仍是无法经过历程产道,而着末导致子宫决裂。是以,用催生针之前,确定要查抄清楚骨盆大小、胎位情况。如均属正常,只是单纯子宫压缩无力而决策用催生针时,用很少一点加于葡萄糖内稀释(一样平时为2.5单位十葡萄糖500毫升),从静脉迟钝滴注,在滴注历程中,医务人员确定要保卫病人,留心子宫压缩、胎心及用药后分娩希望的情况。别的,即便使用了催产素,也并不意味着宫缩及分娩就会顿时劈头,每每使用了催产素数小时后,临产才劈头,而有的时光催产素基本没有起作用也是也许的。要是没有其他伤害状况,使用了催产素仍不能自然分娩的,就只能经过历程剖宫产来办理了。

(三)正确认识“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多数人把它认为是一种病而到处求医寻药。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骨质增生”只是人在衰老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

  每个人都经历一个由生长、发育、成熟、进而衰老的过程,衰老有普遍性、内因性、进行性和退化性四个特点。在衰老的过程中,机体内各种功能和结构都发生退化性改变,体内平衡状态日趋破坏,导致储备力减少、适应力减退、抵抗力下降。一般来讲,人的衰老在30岁以后便极其缓慢地开始,40岁以后,衰老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并伴有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

  对骨骼而言,在衰老的过程中,骨质是由增重变为减轻,其特点是骨的内面逐步吸收,而在其外有较缓慢的新骨生成,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在肌腱、韧带(中医称“筋”)的附着点和负重大、活动多的颈腰及膝关节等部位最易产生。

  目前,很多颈腰及膝关节痛的人将其病痛的原因归罪于“骨质增生”所致是不对的,我院专家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绝大多数颈腰及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虽都不同程度存在骨质增生,但经推拿、针灸、药物等治疗后病痛基本消除,而“骨质增生”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这就充分说明骨质增生并不是引起颈腰及膝关节病痛的真正原因。当然,有些骨质增生的部位特殊,可能对周围软组织、神经、血管等压迫和刺激而出现相应症状,这是不可忽视和需要治疗的。

  “骨质增生”是人在衰老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一般骨质增生是不用治疗的,只有那些骨质增生压迫血管、神经引起临床症状的才需要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表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压迫椎动脉表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压迫交感神经表现为交感型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压迫腰部神经出现腰痛或者下肢放射痛表现为腰椎增生性关节炎。

  骨质增生防不胜防,故不用刻意去防。人们应加强户外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量的体力劳动;饮食方面注意加强钙质的补充,多饮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及瓜果。

  骨质增生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推拿、针灸、理疗以及中西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中医原理是调补肝肾、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即是通过药物和经络穴位刺激达到气血通畅,以求得阴阳平衡;西医原理主要是消炎镇痛、松解软组织粘连、恢复骨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

  针刀治疗主要针对骨质增生引起的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通过松解特定部位的粘连,使人体建立新的平衡,从而达到减轻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不适,消除骨刺的形成因素,使骨刺不再继续增长。有些药物广告宣称可以“化”骨刺纯属无稽之谈,殊不知骨刺的成分与骨的成分是一样的,化掉了骨刺也就化掉了骨,人无骨岂能站立与行走乎?

(四)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由于中国医学心理学的起步较晚,在社会上进行的宣传教育少之又少,多数人一听说某人有心理问题或要到心理门诊就诊,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不是得了“精神病”?,其实这种想法是心理科普知识缺乏的反映,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心理问题是指焦虑、忧郁、恐惧、强迫、幻想等心理功能紊乱等一类心理疾病 ,不同与精神病,和感冒发烧等其他内科疾病一样是可以治愈的。你何时需要到心理科就诊呢?

  1、 心情方面非常压抑,整天无精打采愁眉不展,伤心落泪;

  2、对以前很喜欢的活动均丧失的兴趣,或不愿意见人 ;

  3、感到疲乏无力,做事力不从心,甚至懒于梳理,懒的说话。

  你何时需要到心理科就诊呢?

  当你或你周围的人出现以下情况时请到医院心理科就诊:

  1、注意力难以集中,办事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定;

  2、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

  3、失眠早醒多梦 ;

  4、自责内疚,感觉什么都是自己的错,对不起家人,甚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

  你何时需要到心理科就诊呢?

  当你在医院其他科接受治疗时出现以下情况,也需到心理科会诊:

  1、腹胀或腹泻、厌食、恶心,以及胃痛等消化道症状,在消化科经正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或经正规治疗 效果不佳;

  2、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无法用消化科的疾病进行解释;

  3、莫明的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在心内科诊治,未发现异常的检查结果或者治疗效果欠佳时;

  4、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后,出现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5、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头痛、头晕,找不到起源的腰痛、肢痛,甚至感到“大脑发慌”或“腿足发慌 ,在神经科、骨科等反复检查,均未见异常,或经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6、您可能本身患有一些躯体疾病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情绪不好、烦躁不安、担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等。

(五)正确认识视神经萎缩

  一听到“视神经萎缩”,患者的心里可能都会咯噔一下,又紧张又害怕。那么,什么是“视神经萎缩”?它是怎么造成的?出现视神经萎缩后就不可能看见了吗?视力就会越来越坏吗?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解决您这些疑问。

  我们先来说一下视神经和视。视神经是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汇聚成束,从视盘处穿出眼球,先后在眼框、视神经管、颅内走行,然后在垂体上方两侧视神经交叉形成视交叉。医生可以直接在人体观察到的是视神经在眼球内的起始的那一段,称为“视盘”,也称“视乳头”。当然也要借助眼底镜检查。正常视盘的表现。边界清楚,颜色呈淡红色。正常情况下,视盘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神经纤维束是透明的,光线到达时,可以通过光的折射使视盘呈现出淡红色。

  那么,视神经萎缩时视盘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一般来说,如果医生看到视盘颜色变淡、变白了,就会说视神经萎缩了。视盘为什么看上去变白了呢?一个是由于血管网减少,一个是由于不透明的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大家见过皮肤破了之后结的疤吧。意识差不多,视神经受到一定的损伤后,就会发生血管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等反应,就像皮肤结疤一样会留下痕迹。换一句话说,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损伤后的遗留状态。

  视神经萎缩并不是一种疾病。视神经萎缩是不同的视神经疾病的共同结果。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毒性视神经病变、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等等都会导致所谓“视神经萎缩”。发现有视盘变白,也就是说发现了视神经萎缩,不是诊断出了疾病,必须进一步寻找病因,才能针对性地治疗及评价预后。

  视神经萎缩了,不代表不能治疗了。更不代表视力会越来越坏。我们人体的各个功能都有一定的贮备,大家知道我们有两个肾脏,一个出来问题,或者献出去一个,剩余一个肾脏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是没有问题的。视功能也一样,视神经纤维损害了一部分,不代表就会失明。我们见过很多患者,视盘白白的,但视力还可以维持在0.5左右,甚至更好。而且,只要损害因素去除,视神经的损害不是进行性的,不会自我恶化。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视神经萎缩,而不是视神经萎缩本身。

  其实,“视神经萎缩”不是一个恰当的名字,不能正确的反应疾病的状态,也很容易给患者造成误解和不必要地心理负担。

上一篇:大便不成形是咋回事

下一篇:半月板后角损伤Ⅱ度严重吗